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二十七章 恩威

第二十七章 恩威

两宫太后虽然都是半文盲,但还是很要求上进的。

有官员为了帮助她们提高政务能力,照顾到她们的文化水平,献上了一套君主专制教育初级读本—《帝鉴图说》。

这是明朝的大政治家张居正为他的学生—万历小皇帝编纂的一套教材,里面讲述了大量中国历代帝王勤勉兴国和骄奢亡国的例子,并且每个例子都配有插图,生动有趣,最适合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小盆友阅读了(这足以证明,两宫太后的文化水平跟小盆友处于同一水准,就这水平,放在今天,也就只能看看《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了)。

两宫太后得到这套宝书非常高兴,经常捧读这套宝书,既当教材拿来学习,也当小人书翻来解闷。不久,两宫太后又让官员把历代帝王政治和垂帘听政的事迹加以简明注释,汇编成书,赐名《治平宝鉴》,拿来阅读。

这两部书基本上就是两宫太后用来治理中国这四万里广阔疆土的主要参考资料。

新官上任三把火。奕訢和两位嫂子甫一上位,就打算为自己立威。

怎么立威呢?

很简单,杀人。

杀谁呢?

也很简单,谁撞枪口上就杀谁。

谁撞枪口上了呢?

两个人。一个是何桂清,一个是胜保。

这位何桂清仁兄咱们老早就提过,他不是撞枪口上的,他应该属于是粘在枪口上一直没下来的那种。

李秀成摧毁江南大营之后一路进兵,这位何老兄身为两江总督弃了常州撒腿就跑,当地士绅在城外跪拦,他纵兵连杀人带抢劫,结果还是跑了,一路抱头鼠窜是奔了苏州。守苏州的江苏巡抚徐有壬见他这么不争气,闭门不要他。最后这哥们实在没地可去,就调头逃到了上海租界。

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窝囊废,咸丰帝早就想办他了,只不过因为英法联军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把这事给搁下了,让这小子多活了两年。

现在政变也成功了,朝局也稳定了,大家就又想起这位老兄来了。

作为老下属的江苏巡抚薛焕和浙江巡抚王有龄趁机帮忙说情,上疏朝廷,请求让这位何老兄戴罪立功,朝中有不少德高望重的老臣,诸如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帝师祁寯藻,工部尚书万青藜等人也借机为他开脱,一时间声势颇为浩大,好像他何桂清真的有什么冤情似的。

竟然有这么多人替他说话。

难道他是真的有什么冤情吗?

当然不是了。

贪官路子广,手眼通天,自然有办法让一堆人替他说话。

其实这些人哪里是在替他何桂清说话,不过是在替银子说话罢了。

虽然有这么多人替何桂清说话,但是朝中的御史言官们不肯放过他,坚决要求严办他。

要说这些御史言官虽然思想守旧,顽固不化,经常不着调,但是在问责方面还是很公正无私的。

双方来势汹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倒也难以裁决。

怎么办呢?

有办法。

奕訢和两位嫂子下旨,让跟何桂清没什么交情的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彻查此事。曾国藩很快查明了真相,何桂清弃城失地,证据确凿。

于是,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二十一日,奕訢和两位嫂子下旨,何桂清斩立决,当天就拖出去砍了。

何桂清是死有余辜,而且跟奕訢和两宫太后不熟,死就死吧,但是胜保就不一样了。胜保在辛酉政变中迎驾是有大功的,算是两宫太后的恩人,又是奕訢的铁杆。奕訢和两位嫂子似乎没有理由对他下手。

这就跟我们前面提过的胜保的光荣事迹有关了。咱们前面说过,胜保一向最擅长搞招降。但是他招降来的那些太平军、捻军将领们都是些反复无常的投机分子,一看造反行情看涨,立马就翻脸不认人;一看造反行情低迷,立马就又重新归顺朝廷。搞得朝廷不胜其烦,整天提心吊胆不说,还得出银子养着这帮事爷。

这不,同治元年(1862)一开始,降而复叛的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又投降了。

当然,毕竟是二次投降,不好空着手来。

所以这个苗沛霖这次归顺胜保的时候,还送了他一份大礼。

什么大礼呢?

陈玉成。

原来自从安庆被曾国荃攻克之后,陈玉成就被洪秀全给革了职。老窝让人端了,领导也不给好脸子看,陈玉成憋了一肚子火。他无家可归,所以就一天到头在安徽瞎转悠。结果谁承想点那么背,竟然撞到了多隆阿,被多隆阿逮住一顿臭揍不说,庐州也丢了。

陈玉成欲哭无泪呀,他妈的,真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这时候苗沛霖眼看造反行情低迷,暗地里就又给胜保抛媚眼,胜保一看,也赶紧接着,大送秋天的菠菜,一通封官许愿,又把苗沛霖给招降了回来。

毕竟是二次投降,不好空着手来,怎么着也得带点见面礼。

带个什么礼物好呢?

有了。

苗沛霖给陈玉成写信,说让他来一趟,俩人商量商量联手攻取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事。陈玉成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

苗沛霖也是个爽快人,一看陈玉成到了他的军营,连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都懒得说,当即下令:

绑了。

然后,苗沛霖就带着这份见面礼大摇大摆地找胜保请功去了。

陈玉成被押进胜保的军营时,胜保傲然高坐在帐中,让他跪下。

陈玉成轻蔑地说,你原本是我的手下败将,何必跟我在这里惺惺作态?

胜保反唇相讥,既然我是你的手下败将,那么你为什么会被我擒住呢?

陈玉成正色回答,我被擒是因为我自投罗网,哪里是你的功劳,我今天死,苗贼(指苗沛霖)明天也要完了,你还记得在合肥官亭,你率骑兵两万,与我一战之后,还有一个活着的吗?

胜保哑口无言。

胜保爱惜陈玉成的才干,给他酒饭,想劝他投降。

陈玉成凛然答道:

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于是胜保只好杀了他,陈玉成终年26岁。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陈玉成真丈夫也。

陈玉成人长得很帅,而且骁勇富谋略,19岁当大敌,24岁封王。一生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破省城三座,州县一百五十余座,活捉钦差大臣四位,战绩卓著。早年做过殿右三十检点之职,善使回马枪战术,屡战屡胜,令清军闻风丧胆,故有“三十检点回马枪”之称。

李秀成见陈玉成在安徽作战不利时,本来想要出兵去救他,结果洪仁玕建议洪秀全保大本营要紧,所以洪秀全就见死不救,没有发兵。

接到陈玉成的死讯,李秀成扼腕长叹:

吾无助矣!

果然,唇亡齿寒,陈玉成一死,李秀成从此孤掌难鸣。

胜保仗着干掉陈玉成和辛酉政变迎驾两件大功,很快烧包了起来,骄奢腐化,无恶不作,借着安抚苗沛霖这些投降专业户的名义讹了朝廷不少银子,奏折中对朝廷也多有冒犯之词,好像朝廷离了他真就玩不转了似的。

同治元年(1862)六月,陕西发生回民起义。

回民起义源于当地的邪教—哲合忍耶,是***教的一个分支,它的第五代教主马化龙公然建国称帝,并且捏造汉人要洗尽回民的恐怖谣言,策动全国回民暴动,大肆屠杀汉人。据统计,在整个回军之乱的过程中,中国西北数省被屠杀的汉人约有一千五百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总数的两倍半。

面对回军的强劲势头,清朝廷授胜保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令他去陕西平乱。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