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二十六章 垂帘听政

第二十六章 垂帘听政

肃顺、载垣、端华都关进宗人府了,其余五大臣也都抓起来了,八大臣全部歇菜了,该论功行赏了。

九月底,奕訢策动胜保、周祖培各上一折,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俩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一下子造出了中外臣工共同吁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声势。

同日,两宫太后下旨,令诸王大臣妥议垂帘听政章程。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十月初一日,两宫太后下旨,授奕訢为议政王(不是摄政王,这就说明两宫太后已经对奕訢留了一手了)兼领班军机大臣,这是把执掌朝政的全权都交给奕訢了。自咸丰五年(1855)被皇上四哥褫夺了领班军机之职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了,奕訢终于又凭借自己的实力,恢复了这个职务。从此三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了中国实际上的老大。

同日又下旨授奕訢为宗人府宗令,这是把审理肃顺等人的权力也给了奕訢,这下有肃顺他们的好看了。

第二天,两宫太后继续下旨,授给奕訢内务府总管的差使,并令他管理宗人府银库。这两个官职都是肥缺中的肥缺,这是把皇家的钱袋子全都交给奕訢了,足见两位嫂子对奕訢的倚重。

随即,两宫太后下旨,任命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户部右侍郎宝鋆,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不专任,清代担任不专任的官职都叫行走);原军机大臣文祥,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就这样,奕訢的一班铁杆组成了新的军机处。不过桂良一年之后就去世了,所以奕訢的主要助手长期以来就是文祥和宝鋆两个人。

奕訢现在不只自己权倾朝野,他的铁杆也充满了整个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他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他雄心万丈,决心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完成皇上四哥未竟的心愿,致中国于富强。

赏的搞定了,该搞罚的了。

这时候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官员上疏,要求严办肃顺一党,但凡跟肃顺有关系的,有一个算一个,一律严办,家产抄光。

一般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取悦主子,就是别有用心。

奕訢跟两宫太后都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以致最后不好收场。但是对肃顺,他们没打算客气。于是,两宫太后下旨,将肃顺在热河和北京的所有家产全部抄没。

十月初五日,周祖培上疏,请求更改肃顺等八大臣为新朝拟定的“祺祥”年号。

诸王大臣共同拟定新年号为“同治”,即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天下之意。两宫太后准奏,新年号颁行天下,所以清朝有同治朝,但是没有祺祥朝,就是这个原因了。

十月初六日,奕訢与诸王大臣审定了肃顺等八大臣的罪名,联名上疏请求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发往新疆充军,载垣、端华、肃顺依大逆罪凌迟处死。

大逆罪就是大逆不道,造反,是最重的罪名,按律要凌迟处死。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就是像片烤鸭一样把犯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剐下来,最后一刀才准把人给剐死,死的时候犯人只剩下一堆骨架。明朝的大太监刘瑾死的时候,被剐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记录保持者,不过正常情况下没有剐这么多刀的,剐个几十刀差不多就得了。不过,要是刀数没剐够犯人就死了,对不起,刽子手兄弟你摊上事了。

这是个大活,刀数多的话,一天还干不完,这段时间犯人就有福了,每顿饭都可以吃到不少补品,为的就是吊住你这口气,怕你没剐完就死了。不过这个时候,一般犯人都没什么胃口,守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也吃不下去。

剐到最后,你会看到一具会说话的骷髅,那种残酷,那种死亡之前的折磨,绝对可以将死亡的恐怖放大一万倍,让你秒懂生的可贵。

很多喜欢充好汉的仁兄叫嚣着“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嚷嚷着不怕死,不怕砍头,但是从没听说过有谁不怕这个。在凌迟的这几天里,你会生动地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什么叫度日如年,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痛苦程度绝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

同日,两宫太后下旨,因为载垣、端华、肃顺都是宗室,所以从宽处理,将肃顺加恩改斩立决,将载垣、端华加恩赐自尽,其余五人全部革职。

肃顺等三人其实可以庆幸,自己很幸运地避免了最悲惨的结局,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不凌迟就不错了。

当天,载垣、端华在狱中自缢而死,肃顺被押赴刑场问斩。

肃顺因为过去办理戊午科场案和户部银号案株连的人太多,也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导致名声大坏。再加上英法联军在北京周边一番蹂躏,而肃顺这个当朝第一权臣却陪着皇帝逃去了热河,所以老百姓就把这些账全都算到了肃顺的头上,对他恨之入骨。

肃顺对这些当然无所谓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人,凭你们怎么骂。你们骂你们的,我骂我的,一路上也是骂不绝口。

京城人士听说要杀肃顺,无不拍手称快,有恨极了肃顺的人,甚至驾车载酒赶奔京西菜市口观斩。有小孩大呼,肃顺也有今天吗;有人趁机捡瓦砾、泥土掷肃顺,片刻之间,肃顺就被打得面目模糊,不可辨识。

将要行刑时,肃顺骂的更加难听,而且宁死不肯下跪,刽子手打断了他的双腿,才勉强使他跪下。

不得不说,肃顺的确算得上是条硬汉子。

于是,肃顺被斩首,终年46岁。这个时候距离戊午科场案柏葰被杀,只过去了短短的三年。

造化之弄人,竟至于斯,可叹!

到这里,奕訢与两宫太后发动的这场政变彻底落幕,事情没有过多的株连,从头到尾也只杀了肃顺、载垣、端华三个人。这场政变因为发生在辛酉年,所以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对未来中国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年,奕訢29岁,慈禧27岁,慈安25岁。

肃顺虽然思想守旧,排斥外国人,但他当政以来所做的事情基本上没有错,他应该算是一个为中国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清朝廷定给他的罪名多数属于诬陷,他无辜甚至无罪,他其实是被冤杀的。

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有的往往只是成王败寇,如此而已。

十月初八日,两宫太后赐奕訢亲王爵世袭罔替,奕訢坚辞不受,于是改赐奕訢亲王双俸,就是一个月拿两份亲王的工资。

第二天,6岁的小皇帝载淳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

太和殿正中高悬乾隆帝御书匾额—建极绥猷,小载淳头戴小皇冠,身穿小龙袍,在太和殿朱红漆镀金的御座上即位,鞭炮齐鸣,颁行先皇传位遗诏。王公大臣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礼部官员捧诏到天安门宣读,布告天下。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