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到达热河后,在皇上四哥的梓宫(就是灵柩)前痛哭失声。
毕竟是一起长大的手足兄弟,就是天大的嫌隙到这个时候也都冰释了。
旁边的人看到奕訢这么伤心也无不下泪。
祭毕,两宫太后召见奕訢。肃顺、载垣和端华担心他们叔嫂一见面,会密谋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都极力拦阻。杜翰更是扬言:
叔嫂当避嫌,且先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
肃顺都佩服他的急智,夸他真不愧是帝师杜受田的儿子,就是有学问。
但是两宫太后要见奕訢的态度十分坚决,派太监急催。
奕訢这时候以退为进,趁机说,要不几位大人陪我一起觐见太后?
肃顺他们当然愿意陪他一起觐见了,但是两宫太后不同意。肃顺见奕訢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不好太疑神疑鬼,就故作大方地笑着说:
老六与两宫,叔嫂耳,何必我辈陪哉。
放他进去了。
这等于是把杀自己的刀交到了两宫太后的手上。
奕訢跟两位嫂子密谈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两宫太后向这位小叔子哭诉了肃顺、载垣、端华的侮慢和跋扈,请他想办法除掉这几个奸人。
听了她们的诉说,奕訢镇静地告诉两位嫂子不要惊慌,要想除掉肃顺等八大臣,就必须先让銮驾返回北京,只要到了北京,拿掉他们就易如反掌。
因为经过这一年多的经营,北京早就是奕訢的天下了。
两宫太后担心,返回北京发动政变会引起外国人的干涉。
奕訢自信地告诉她们,不必担心,外国人不会有异议,如果有,您就唯我是问,不过,为了师出有名,我需要一道捉拿八大臣的诏书。
两宫太后也表示说,诏书不成问题,到时候让醇郡王奕譞来热河护送銮驾,趁机命他拟一道,让他的福晋—西太后的妹妹找机会送进来就行了。
奕訢与两位嫂子一拍即合,于是大计就此定下。
回到寓所之后,为防机密泄漏,奕訢只休息,不见客。
见两宫太后跟奕訢聊了这么长时间,肃顺心里有点发虚。毕竟他们叔嫂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肃顺怕两宫太后妇道人家说出什么不好听的来,跋扈的态度一时大为收敛。
同日,两宫太后传旨:
回銮京师。
肃顺等八大臣反对。肃顺说,皇上年幼,京师空虚,不宜回銮。
但是两宫太后的态度很坚决,说回京后如有意外,不与汝等相干。命令立刻准备车驾。
肃顺等人还想阻拦,但两宫太后执意要走,拦也拦不住,而且肃顺也没觉得回北京真的有什么不妥,所以就同意了。
大祸就此种下。
八月初四日,肃顺想探探两宫太后的真实想法,私自拟旨将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的肥缺给了八大臣中的匡源,将太仆寺卿的肥缺给了八大臣中的焦祐瀛。两宫太后没有二话,直接准了。
肃顺放心了。
他太大意了。事实上,两宫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暂时稳住他,等回京以后,再跟他秋后算账而已。
八月初六日,两宫太后再次单独召见奕訢,双方彻底商定了整个计划。两宫太后让奕訢立即回京布置一切,不可继续在热河逗留,以免事情败露。
第二天,肃顺等八大臣颁布谕旨,改元“祺祥”,明年称祺祥元年。不过我们知道,大清朝没有个祺祥朝,别急,原因咱们后面会讲到。同日,奕譞到达热河,他的福晋是西太后的亲妹妹,他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两宫太后把计划全部告诉了他。同日,奕訢离开热河,一路快马加鞭,所到之处不敢久留,很快赶回了北京,开始布置政变的事情。
奕訢在热河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大将胜保的奏折到了热河,里面公然违抗八大臣过去下发的不准赴热河奔丧的谕旨,请求赴热河奔丧,并称奏折发出之日立即启程,根本不管八大臣同不同意。这是在向肃顺等八大臣示威,公然藐视他们的权力。
因为胜保手握重兵,肃顺等八大臣不敢得罪,只好下旨将他交部议处,做做惩罚的样子,没敢阻拦他来热河。
这时候,肃顺的一个老仇人也在磨刀霍霍。
谁呢?
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
当年肃顺做户部尚书的时候,周祖培也是户部尚书,俩人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在一块办公。有一天,周祖培刚批阅完一道公文,被肃顺看见了。
肃顺问旁边的司员,这份公文是谁批的?
这属于明知故问了。
司员回答,是周中堂。
肃顺大骂,说这种糊涂蛋只能多吃国家的俸禄,哪里懂什么公事。
说完,用红笔将周祖培写的批复勾了,重新写了一段批复。
周祖培当时就坐在旁边,连个屁都不敢放(或者他放了,肃顺没听见?)。
但是仇恨的种子却就此种下。
这时候,听到一些风声的周祖培感觉风向要转,肃顺要倒,赶紧派自己的门生—御史董元醇上疏,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并选派亲王辅政(这个亲王,说白了就是奕訢,因为除了奕訢,别人都没这个资格)。
这是北京方面向热河投出的一把利剑,目的就是要打破八大臣赞襄政务的局面,为奕訢上台执政造势。
八月初八日,董元醇的奏折送达两宫,初十日仍然没有下发。两宫太后是想垂帘听政的,她们摁着奏折不发,目的只是想探探八大臣的想法。
八大臣肚子里觉得好笑,还能有什么想法,不同意呗。
八月十一日,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令他们对这份奏折写旨,但没告诉他们如何写。
这是要看看八大臣对这件事的真实态度。
八大臣主意早定,写了一道谕旨,驳斥董元醇的奏折。焦祐瀛觉得军机章京写得还不够味,抄起笔来亲自重写了一道,说大清朝从来没有过垂帘听政的事,垂帘听政违背祖制,董元醇明显居心不良。
垂帘听政,别做梦了,我们八大臣还活得好好的,哪里轮得到你们两个丫头撒野。
谕旨递上去之后,两宫太后又摁住了不发,很明显,她们不满意这道谕旨。
随后,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讨论这件事。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各不相让,声震屋瓦,两宫太后气得手抖个不停,6岁的小皇帝载淳被当场吓尿了裤子。肃顺等八大臣抬出自己的赞襄之名,表示不能听太后之命搞垂帘听政,请太后看奏折也属多余,一怒之下,竟然拂袖而去,把两宫太后晾在了那里。
奕譞听说了这件事,大怒,扬言回了北京再跟肃顺他们算账,他五叔惠亲王绵愉怕暴露机密,赶紧捂住他的嘴。
八月十二日,两宫太后下发了其他文件,肃顺等八大臣拒不阅看,以罢工威胁两宫太后就范。
西太后大怒,不看拉倒,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东太后见情况不妙,劝她暂时忍耐。
于是,两宫太后把董元醇的原折和焦祐瀛的驳旨下发。八大臣这才照常办事,言笑如初。
两宫太后,哼,不过是两个小姑娘,跟我们这些叔爷斗,还是太嫩点。
这一局肃顺赢了。
到这里,肃顺以为自己彻底赢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这盘棋仅仅才刚到中盘,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一来一去,只是形成了暂时的和棋,八大臣没能压服两宫太后,两宫太后也没能压服八大臣,维持了原来两宫太后与八大臣互相牵制,面和心不和的局面。
不过别急,事情很快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奕訢回到北京后,许多大臣来拜访他,趁机探听消息。奕訢为了不泄漏计划,只说两宫太后和皇上的身体很健康,即将回銮北京,其余的一概不提。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