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人选之后,皇帝会按你们的出身门第赐予封号,门第高的封号就高,门第低的封号也低。
剩下的都是撂牌子的。不过,这些姑娘们也不用太灰心,你们会被赐婚给宗室王公当个福晋、侧福晋之类的,一般也不会太惨。
入选为后妃的请注意你们的封号,共分八个等级:
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若干。
咸丰二年(1852),17岁的叶赫那拉氏通过这一层又一层的pk,k掉了大部分的对手,成功地选秀入宫成为皇帝的嫔妃,封号兰贵人。
根据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照片和文字记载来推测,兰贵人当年的颜值大概是相当高的。
对于美丽的女人,男人永远是缺乏抵抗力的。(你可以说男人肤浅,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话说回来,女人也强不到哪去,套用某小品的一句台词,那赵忠祥一出来,你眼睛不也直吗)
还唱什么歌呀?
靠唱歌勾引男人那是青楼小姐们的工作,人家兰贵人压根用不着这个。
当然了,事实也同样雄辩地证明了,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还可能是唐僧;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他还可能是鸟人;同样,颜值高的不一定都是女神,她还可能是绿茶婊。不巧的是,我们这位高颜值的兰贵人小姐正是绿茶婊的祖宗。
兰贵人进宫后,很快就受到了奕詝的宠爱。跟兰贵人同时受宠的是一个丽贵人他他拉氏,她跟兰贵人是同时被选入宫的。两个小姑娘经过了一轮轮的pk,大概在联手k别人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她们俩成了好朋友。丽贵人体弱多病,兰贵人一直对她关爱有加,两个人关系很好,并没有上演过宫斗剧里描述的那些尔虞我诈的桥段。
奕詝对她们两个都很宠爱,咸丰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四日,兰贵人被晋封为懿嫔,丽贵人被晋封为丽嫔。这个时候丽嫔已经怀孕了,懿嫔还没动静。
不过懿嫔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女人怀孕的这段时间,男人是不能碰的。所以在丽妃怀孕养胎的这段时间里,奕詝的注意力就全转到了懿嫔的身上。
正巧,懿嫔的妹妹这时候选秀失败,被皇帝撂了牌子,不过名次还算靠前。懿嫔就吹动枕边风,说动奕詝把自己的妹妹指婚给了他的七弟醇郡王奕譞。
要知道这个醇郡王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身份高贵,不少王公家的女儿挤破头都想嫁给他呢,没想到让懿嫔给暗度陈仓了,懿嫔的手腕由此可见一斑。不过懿嫔的妹妹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对她恩重如山的姐姐最后从她身上夺走的,比给予她的要多得多。
奕詝的那个能力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属于比较低的,他今年24岁了,还没有孩子。他的祖宗康熙爷在这个岁数上,儿子都骑着太监满街打酱油了。这大概是由于满人总是不肯跟汉人通婚的缘故,满人人口少,通来通去,大家都是近亲,那个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丽嫔能生下儿子,那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太子,肯定母以子贵,前途不可限量。
咸丰五年(1855)五月初九日,丽嫔生了。不过很遗憾,是个女孩,也就是皇长女。按清朝的制度,皇后生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嫔妃生的女儿称为和硕公主。当然,有的时候,嫔妃生的女儿也会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比如和珅和大人的儿媳妇,乾隆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注意,皇帝的女儿一律都叫公主,不叫格格,宗室王公的女儿才叫格格。
所以这个皇长女就是和硕公主了,三天后,丽嫔晋封为丽妃。
皇长女出生不久,懿嫔也怀孕了。
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懿嫔也生了。很幸运,是男孩,也就是皇长子、大阿哥,起名载淳。第二天,懿嫔就被晋封为懿妃,第二年,又被晋封为懿贵妃。看见没有,儿子就是值钱,当妈的直接升到了贵妃,这就叫母以子贵。
当时宫里没有皇贵妃,所以懿贵妃上面只有一个皇后,而这个皇后是不可撼动的。因为皇后钮祜禄氏在奕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当时是贞嫔。奕詝的大老婆没有当皇后的命,在道光二十九年(1850)还当儿媳妇的时候就挂掉了。贞嫔替代了她的位置,奕詝刚一登基,贞嫔就被晋封为贞贵妃,一个月之后就被册封为皇后。
糟糠之妻不下堂嘛,再加上皇后的性格也很温顺,除了生不出孩子之外没有任何缺点,所以奕詝一直对她很满意。
民间还有传言说,这个懿贵妃颇有才华,什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都十分精通,书法也特别好,所以她经常代替奕詝批阅奏折,因此成了奕詝的贤内助,为日后执掌国政奠定了基础。
这个也是一派胡言。根据今天保留下来的懿贵妃后来当太后时亲笔起草的诏书和她留下的所谓御笔墨宝来看,她的文化水平那是相当的有限。
别看进宫的时候都17了,她的实际文化水平大概也就相当于小学没毕业。一份三百多字的诏书竟然错了十二个字,语句也是半通不通的。御笔墨宝的字都是长条形,而且软塌塌的,跟天津大麻花似的,要筋骨没筋骨,要结构没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难看。
说到这,不少真的见过这位懿贵妃御笔墨宝的人可能会奇怪了,哎,我看到的她的字挺好看的,怎么会难看了?
实话告诉您,您看到的那些懿贵妃御笔墨宝中的佳作那都不是出自她本人的手笔,而是她的宫廷画师缪嘉蕙代笔的。
不信您可以把今天存世的懿贵妃所有的御笔墨宝全部拿出来比对一下,您会发现,她的作品一部分特别好看,一部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完全是两个人的手笔。
所以说,按照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个说法,懿贵妃的这个德绝对是满满的。
以懿贵妃这个半文盲的水平,要想看懂文化程度在硕士、博士以上的进士老爷们用满篇的文言文和一堆典故写成的没有标点符号的奏折,还要写出对应的批复,我觉得,基本上,这个,很难。
即便是批阅满文奏折,也不大可能。因为清朝后期那会,会说满语的旗人已经不多了,会写满文的就更少,当时北京城说的都是汉语。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由于曹雪芹他们家是旗人,而且曹雪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京,所以《红楼梦》很全面地反应了当时旗人的语言。比如《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王熙凤对贾宝玉说:
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
“女孩儿”“姐儿两个”,都用了儿化音;“猴在马上”,把一些动作比喻成“猴”,这都是北京话中独有的现象,可见当时的旗人是怎样说话的。
这还是皇城根脚下,京外就更可想而知了,满大臣也基本上都用汉文写奏折。
而且,注意,《红楼梦》是清中期的文学作品,那个时候满人汉化的现象就这么严重,到了晚清,肯定比那个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懿贵妃对满语也是会说不会写,她能批阅满文奏折,说出来鬼都不信。
所以说,懿贵妃替奕詝批阅奏折这件事应该是不可能的,就算她愿意替老公分忧解难,奕詝也不敢让他批。让一个半文盲治理一个内忧外患丛生的国家,奕詝难道是老寿星上吊—嫌大清国气数太长了吗?
这些懿贵妃辅佐老公理政的传言多数都是后世文人根据武则天之类的历史人物想当然耳的比附之词,不足为信。
其实懿贵妃的文化程度跟中国历史上这位唯一的女皇帝相比,基本上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武则天的文化程度很高,唐人喜欢写诗,武则天也能写,她本人是出过诗集的。这里有武则天写给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一首情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您就是把唐朝那些大诗人的诗拿出来跟它比着看,也可以算是上乘之作。这样一个文化程度的人做中国的皇帝还差不多。懿贵妃那水平也来效仿人家,那结局恐怕很难是喜剧收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