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奕訢觉得英法方面主要还是想要回俘虏,而且京城的军队既没完成集结,又全无斗志,已经无力再战,如果先释放俘虏展示出诚意,也许倒会有转机,就把这个想法上奏了皇上四哥。
热河离北京还是蛮远的,奕訢的奏折即使用六百里加急传报来回也要四天。等接到皇上四哥允许释放俘虏的批复时,已经是十八日了,早已经过了三天的期限。但是奕訢惊奇地发现,英法联军并没有进兵。
奕訢争取平等和谈的想法又复活了。
他认为大概正是因为人质在他手里,所以英法联军才没敢进兵。
好,那我就继续集结军队,用军队迫使英法联军跟中国重新签订平等的和约。
十九日,奕訢上疏皇上四哥,请求加紧战备。
其实他错了,英法联军之所以没有进攻,并不是顾及到人质的安危,而是在等待军火的补充。一旦军火补充完毕,他们就不会再等下去了。
二十日,奕訢接到皇上四哥释放俘虏的明令,这是皇上四哥第二次让他释放俘虏了,但是他没有听。他自作主张,照会额尔金,再次要求先退兵,再议和。
这是奕訢出的一个大昏招!
不过别急,事情还有一线希望。
二十一日,英法联军不知道从哪个二货嘴里听说了中国皇帝驻于圆明园的消息,立即向圆明园方向发起进攻,驻守海淀的僧格林沁所部一触即溃。
这个时候,奕訢彻底明白了英法联军的生猛,知道自己这些兵远不是人家的对手。他向英法联军发出紧急照会,向他们约定二十四日和谈,同时送还俘虏。
第二天早晨,奕訢把照会像往常一样地交给了僧格林沁大营,僧格林沁让守备廖承恩去递送。结果,这个廖承恩因为害怕洋人,竟然没有去英法联军大营,走到半路就回来了,还谎称英法联军没有给照复。
完了,全完了。
英法联军不知道奕訢还有放还俘虏的照会,于是发动了进攻。僧格林沁再度溃败,所部士兵逃散一空,英法联军攻入了圆明园。
奕訢、桂良和文祥都在圆明园,这是他们办公的地方。这时三个王公大臣身边几乎没有士兵保护,跟光杆差不多。三人一见这个情况,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点了点头,然后撒腿就跑。那个速度,赶上今天的北京马拉松了。一路从圆明园跑到京西的万寿寺。直到在万寿寺遇到胜保,这条命才算是保住了。
进入圆明园后的英法联军惊呆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地方,感觉好像来到了天堂。
圆明园,全称圆明三园,分为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部分,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园林建筑群,被称为“万园之园”。清朝的皇帝一年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住在这里。
里面修建了包括宫殿、庙宇、戏楼、民居、集市、码头等等各种各样的传统建筑,又有仿蓬莱仙岛、西湖十景、苏州园林等等中国各地风景名胜修建的景观,有仿紫禁城太和殿的正大光明殿,有仿印度风格的舍卫城,有仿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西洋楼,山环水绕,诗情画意,姿态万千。
更收藏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无数绝版图书和稀世珍宝,《永乐大典》的残卷孤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南宋建窑的兔毫盏,明朝宣德官窑的青花莲花大碗,上至上古时代的青铜器和甲骨,下至清朝本朝的珐琅器和《四库全书》……
另外多说一句,那几个著名的十二生肖铜兽头,其实不过就是圆明园中一处喷泉的喷嘴,就是水龙头,根本不值几个钱,算作文物都勉强,国宝那是绝对谈不上。您见过拿水龙头当国宝的吗。这几年外国人不想要了,要卖掉它们,为了卖个好价钱就可劲地宣扬这是中国的国宝,忽悠中国人出钱买。中国人也听话,愣是屁颠屁颠地又从外国人手里花天价把它们给买回来了,这份爱国之心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噢,我们中国人,拿回我们自己的东西,还得花钱,还tm得是天价,凭什么?
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道理。这么做只能助长外国佬的嚣张气焰,等于是让外国佬算计了还在替他们数钱。
中国人如果真想为国家做贡献,就应该想办法不花一个大子把失落的国宝给拿回来,这才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否则,花大价钱买这么一堆破烂回来,这不叫给中国人长脸,这只能叫给中国人现眼。
除了这些之外,圆明园还有一样少不了的,就是里面住着大量的宫女。
在这么美丽的景致下,看着满眼的美女和宝贝,英法联军血液里最原始的贪婪和野蛮的兽性爆发了。
他们大肆奸淫了园中的宫女,洗劫了圆明园。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就砸了,满载着宝物回到军营,留给圆明园的是一地的残破和狼藉。与圆明园一起,整个北京西郊的所谓“三山五园”的所有皇家园林全部被洗劫。守园官文丰引咎投水而死。
圆明园被洗劫,奕訢焦虑,憎恨,痛苦,恐惧,内疚,后悔万分。但是他来不及悲伤,二十四日,奕訢命人手持白旗,到联军大营送还了俘虏,希望能够保住北京城。
现在,我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筹码。英法联军此时如果背信弃义,强攻北京城,我也无力阻止。他们真的肯就此罢休吗?
第二天,英法联军真的撤出了圆明园。但是,英法联军发现,此次被扣的三十九名人质中只有十八人生还,其他的很多人在中国的牢狱中被虐待致死。中国皇帝太可恶了,他任意撕毁和约,虐待俘虏,罪无可恕。英法联军决心要报复,他们完全忘了自己在圆明园所犯下的罪行比这要可恶万倍。
二十六日,英法联军向奕訢发出照会,要求中国交出安定门作为入城换约的保障,否则仍然要攻城。
英法联军居心叵测,如果让他们占领了安定门,他们就可以自由出入北京城了,他们能保证不像洗劫圆明园那样洗劫北京城吗?
不,不能把北京拱手交给他们,除非,他们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
奕訢怀疑英法联军的企图,所以他照复英法联军,同意他们占领安定门,但要求拟一项妥善章程。他想拖延一下时间,集结仅剩的一点兵力跟英法联军做最后的拼死一战。
二十九日,北京城内守城的王公大臣不等奕訢的命令,私自打开了安定门迎接英法联军进城。
得到奕訢关于英法联军入城的奏报,奕詝连连下令,催奕訢立即入城,与英法联军议和换约。
现在的奕訢别无选择,只能无条件求和了。
九月初四日,英法联军照会奕訢说,他们要留给中国皇帝一项痛苦的记忆—焚毁圆明园,同时要求中国初七日照复,初九日赔款,初十日画押换约。
第二天,守城的王公大臣们也出城劝说奕訢,恳请他接受英法联军的要求。
奕訢对这些没有骨气的王公大臣痛恨万分,但是他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面对这种城下之盟,他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同意。
就在这一天,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和其他号称“三山五园”的所有皇家园林进行了第二次洗劫,随后将这片已经被洗劫一空的园林全部付之一炬。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中国数千年建筑艺术的精华,中国人数千年来的骄傲与尊严,在这一刻化为灰烬。
虽然英法联军一直标榜说这是对中国皇帝滥杀俘虏的惩罚,但我还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像是对洗劫圆明园罪行的毁尸灭迹。
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当时应邀给参加过火烧圆明园的一个叫巴特勒的法国上尉写的一封信,我想,一个法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批判会比我的更有力,今将其中重要的段落抄录如下: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盖神殿,那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实是一个世间独一无二的奇迹,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做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尊敬的巴特勒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