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十六章 两江总督

第十六章 两江总督

战略方针既定,那就开始行动吧。

曾国藩率军出巴河,抵宿松。

胡林翼率军出黄州,驻英山。

两个老兄弟终于可以率军并肩作战了。从吴文镕死后,两人在艰难中相互扶持,到今天已经整整五年了。在这五年里,他们从开始的屡战屡败,到一步步把太平军赶出湖南,赶出湖北,赶出江西,苦苦撑持,终于度过了这段最艰难的岁月。

现在,轮到他们转守为攻,向太平天国发起攻势了。想到这,两个人仿佛顿时都年轻了起来,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代。年轻的翰林,以天下相许……

我们相信,邪必不能胜正,强权必不能胜公理,黑暗必不会长久,人世间必有光明存在!

天下必将在我们手中得到安定。

太湖是进攻安庆的必经之路,要攻取安庆,必须先攻克太湖。

太湖城内有太平军一万,多隆阿和鲍超已经在这里围攻了快一年了。

目前这里一共有四位楚军大将—多隆阿,鲍超,唐训方,蒋凝学。四将各领一军,互不统属,曾国藩跟胡林翼商议该由谁来统一指挥他们。

胡林翼力推由其中官衔最高的多隆阿来指挥,但是曾国藩半信半疑。

他一个八旗子弟,行吗?

相信我,没绰的。

在胡林翼的坚持下,曾国藩勉强同意了。

曾国藩明显是不了解多隆阿,事实证明,胡林翼的眼光是相当锐利的,八旗子弟中也有牛人。

我估计曾国藩应该是还没跟多隆阿见过面,要不然,以他的功力,三角眼睛一扫,应该就能知道多隆阿能不能带兵。

多隆阿决定围城打援,只留唐训方部三千四百人继续围攻太湖城;命鲍超驻小池驿,蒋凝学驻龙家凉亭,自己驻新仓,三部联合对抗陈玉成的援军。

陈玉成不知道,这个多隆阿将成为他一生的克星。

十二月下旬,陈玉成联合捻军,合兵十万增援太湖,直逼鲍超部,连营三十里。陈玉成率军攻打鲍超部,多隆阿率部来救,两部加起来不到七千人,双方展开激战。第一天楚军就伤亡了一千三百人,太平军也伤亡了七千人。

陈玉成将鲍超部团团围住,炮火连天,日夜猛攻。搞得鲍超很是头痛,士兵趁陈玉成军进攻一停立马就得去抢运水和烧柴,大多数人不能睡觉,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因为你可能刚端起碗来,还没来得及往嘴里扒,一颗飞子过来,碗就碎了。

六天六夜,文报不通。鲍超部三千五百人已伤亡一千有余。

曾国藩得到消息,立即派兵增援。

陈玉成军围困鲍超部前后长达二十余日,始终没能攻下,锐气渐失。

这时,胡林翼派出十一营楚军,冒着冰雪在山中行军十日,增援太湖。随后,曾国藩又派出七营楚军也赶来增援,三路援军先后到达。至此,形势完全逆转。

不过,曾国藩和胡林翼两个老帅都成了光杆,两人甚至互相担心对方发生意外。

现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多隆阿指挥楚军发动大规模反攻,鲍超也率军从营垒里杀出,两军里外夹击,将太平军的营房、军火、粮草全部烧毁,陈玉成大败。这时,正赶上洪秀全命陈玉成回救天京,陈玉成将太湖、潜山一带全部放弃,率兵返京。

楚军太湖之战大获全胜。

曾国葆也参加了这一战。曾国葆这时改名曾贞干,楚军三河败后,他发誓为六哥曾国华报仇。过去曾国藩因为楚军在湖南初战受挫,为了整肃军队,曾将曾国葆撤职,永不录用。现在曾贞干找到胡林翼,请求带兵打仗。胡林翼给了他一千人的军队,于是曾贞干重返战场了。

这年上半年,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这个人过去也跟他堂哥洪天王一个德行,屡试不中,在家乡当了个教书先生,后来因为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喝过点洋墨水,有了一些西方的思想。洪秀全非常器重他,毕竟,在他们老洪家人里头找一个有点才华的人实在是太难了。他当即给洪仁玕封了爵,不久又晋爵为干王,也就是王爵了。

要知道,王爵可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洪仁玕刚到天京,身无寸功就封王,底下的人就不高兴了,都开始闹意见。

洪秀全一看,别着急,人人有份。他先加封功劳最大的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然后依次按着功劳挨个封。

结果一口气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出来,封出了一个加强团的阵容。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这个洪仁玕也确实有点才能,顺便说一句,后世传诵度比较广的那几首所谓洪秀全的诗,诸如“龙潜海角恐惊天”“手握乾坤杀伐权”云云都是这个人的伪作,这几首诗虽然比什么“烟枪即炮枪”“狗子一条肠”之类的强一些,但也不过是一些平庸之作,不值一提。此外,他还写了一本书,叫《资政新篇》,里面介绍了一些西方的进步思想准备实行。

很多人借此宣扬太平天国有多了不起,洪仁玕有多伟大。

其实这都是扯淡。

咱们实话实说,这本《资政新篇》构想的确不凡,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如果真能够实行的话,那倒是国家之福。不过可惜,这本书和那个《天朝田亩制度》都是太平天国出了名的政治纲领,也都是出了名的一纸空文,只是嘴上说了说,实际上半个字都没有实行过。

毕竟,洪天王自从定都天京以后,房子也盖了,老婆也娶了,他的人生目标也就达到了。这些什么纲领不纲领的,主要都是他用来造反的口号,只要造反的时候能把人拉过来就是好纲领,至于实行,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因为就算实行了,他的房子也不会更大,老婆也不会更多。

对于洪仁玕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洪仁玕本来是主张一夫一妻制的,但是当洪天王赐给他一堆老婆之后,他马上就叛变革命,变成了多妻主义者。革命意志这么不坚定,你想指望他来主持改革,那你真是想多了。

在江北大营被摧毁之后,不知死活的江南大营抱着打不死人膈应死人的精神,加紧围困天京。李秀成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和他的堂弟—左军主将李世贤率军奔袭杭州,想要引江南大营派兵增援,趁机将江南大营主力调离天京。

奕詝就是这么听话,他生怕浙江这个钱袋子有失,赶紧让江南大营派兵增援浙江。江南大营守将和春颠颠地派了一万三千多人去增援。结果援兵一到杭州就惊奇地发现,杭州除了城头插满了太平军的旗帜之外,根本看不到半个太平军的人影。

糟糕,中计!

晚了!

这个时候,李秀成和李世贤已经率军回到了天京,他们集结了辅王杨辅清(原名杨金生,外号杨七麻子,跟杨秀清没有任何关系,后因为姓杨,跟杨秀清认作本家,改名杨辅清)等五路大军十余万人围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出城作战,内外夹击,江南大营全面崩盘,从此世上再没有了江南大营这一号。

随后,李秀成乘胜进兵,连克苏州、常州,江南大营的残兵败将一溃不可收拾,副帅张国梁落水死,主帅和春自杀。

这可帮了曾国藩的大忙。

因为这个时候,奕詝忽然惊奇地发现,整个东南半壁除了曾国藩的楚军之外,朝廷再也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可以与太平军一较高下了。

其实,对于江北、江南两座大营的溃败,奕詝难辞其咎。他的原意是打算先让两个大营咬住江宁,等曾国藩跟太平军狗咬狗,在外围斗个两败俱伤之后,再由两个大营拿下金陵,抢个头功,好让他们满人压曾国藩这些汉人一头。

但是这种战略是非常愚蠢的。两座大营老老实实在江宁待着,既拿不下天京,又走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跟太平军在江宁城下耗着,成了呆兵、死兵,被铲平只是早晚的事。

江南大营的败报刚刚传到,胡林翼就料定曾国藩必受重用,他高兴地说: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