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胡林翼在湖北的日子也实在不好过。
朝廷虽然封他做了署理湖北巡抚,但又封了那个荆州将军官文做了钦差大臣、湖广总督。
官文,字秀峰,满洲正白旗人,这个官文是个旗人(就是八旗子弟)的典型,除了贪污受贿之外根本一无所长。
清代的这个督抚同城是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因为巡抚和总督在权力的划分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都直属于朝廷,也没有隶属的上下级关系。所以但凡巡抚和总督住在一个城里,总是要闹别扭。清朝开张了二百年,这个别扭就闹了二百年。
而且胡林翼一心要整顿军队,裁汰绿营,募练新军,伺机收复武昌。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得罪很多打了败仗的将领、贪污受贿的官员和遭到裁汰的士兵,而这些人就全都跑到了官文身边,煽风点火,撺掇官文对胡林翼事事进行掣肘,官文是一一照办。
胡林翼对官文的掣肘感到很气愤,于是就上疏朝廷,让皇帝评理。
奕詝是满人,而且一向小心眼,从来信不过汉人,所以他没有对官文做任何处理,只是让胡林翼遇事多跟官文商量着办。
胡林翼处处受制,欲诉无门,他很苦恼,甚至一度想一死了之,打算率军东下,直接找太平军决战,战死了事。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他决定跟官文翻脸,上疏弹劾官文。
这个时候,胡林翼手下的一个人看出了问题的关键,他站出来,对胡林翼说了一番话,这个人叫阎敬铭。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大荔)人。为人清廉耿介,精于理财,胡林翼巡抚湖北期间把湖北财政搞得兴旺发达就是靠了他。
他对胡林翼说:
您弹劾官文是没有用的,您弹走了一个官文,能保证再来的人不是钮祜禄文、瓜尔佳文吗,您一个巡抚,即使真的能弹掉一群总督,但是满人完全不能参与军计,朝廷肯定要怀疑您,您到时候该怎么自保;而且官文也不是个存心干坏事的人,他给您掣肘主要还是因为耳根子软,容易听信谗言,您只要想办法笼络他,应该是可以争取到他的支持的。
在阎敬铭的劝说下,胡林翼放下了写弹章的笔,开始琢磨怎么笼络官文。
要说胡林翼的权谋水平,那实在是了不得,估计当时在这世上,他要是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他先打听到官文有个小老婆非常受宠,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有一天,官文的这个小老婆过生日,官文大张旗鼓地给心肝宝贝摆寿宴,藩司衙门的人听说是给小老婆过生日,都不肯去拜寿。只有胡林翼,不但去了,还送了官文的这个小老婆一份丰厚的寿礼。
这么一来,他就跟官文搭上了关系。
接着,胡林翼就走起了夫人路线。他先让自己的母亲认官文的这个小老婆为义女,官文的这个小老婆正愁外头没人罩着自己,担心受大老婆欺负,现在有这么一个大官肯认自己当义妹,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胡林翼就顺理成章,成了官文的义大舅子。
然后,胡林翼再借着这个官文义大舅子的身份经常去官文府上拜望官文他妈(礼物当然是少不了的)。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得到了官文他妈的欢心(不是骂人)。
接着,胡林翼在对官文私下来往的书函中一律称官文为老兄,显得两人关系很铁。
官文开始觉得这个小胡变得懂事了。
在平时的公事上,胡林翼大抓实权,军政要务这些难办的差使都抢着办。而遇到立功向朝廷请赏的时候,总是把首功归于官文的头上,在奏折中对官文极尽美化之能事。
官文觉得这个小胡越来越会办事了。
当然了,光凭这么几句好话就想把官文给笼络住,那也是不可能的,太虚了,得来点实的。
这天底下什么最实在呀?
银子。
所以胡林翼就非常大方地每月从公款中划出三千两银子给官文做公费,至于这么一大笔公费干什么用,那就是官文自己的事了。挪用公款这种事,官文本来是有贼心,没贼胆的,现在一看胡林翼自己给他把银子送上门来了,那叫一个高兴!
这个小胡,太懂我的心了!
得嘞,以后小胡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谁要是敢不听他的,那就是跟我官文作对。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胡林翼运用这一系列权术,竟然把官文这个死对头变成了自己的死党。从此,湖北在胡林翼的经营下蒸蒸日上。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胡林翼收复武昌。在胡林翼的长期治理下,湖北稳如泰山,成为了平灭太平天国的坚定后方。
胡林翼的权谋之术还不止于此。
当年,曾国藩因为筹饷筹到了左宗棠的亲家头上(就是管左宗棠的女婿,也就是陶澍的儿子要钱,因为国家拿不出银子,所以曾国藩只好自己筹饷,他自己又不挣钱,所以只好去打土豪们的秋风。有的时候,为了一小笔银子,他甚至要昧着良心去为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写那满纸马屁谀词的墓志铭,不为别的,只为那个贪官的后人给的那点银子,能让他的士兵吃上一顿饱饭),弄得左宗棠很不高兴。
但是曾国藩本着全体士绅一视同仁,都要给钱的原则,不肯让步。两个人闹掰了,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曾国藩觉得左宗棠为了一点银子斤斤计较,左宗棠觉得曾国藩为了一个公正的虚名欺负自己人。
据说为此,曾国藩还给左宗棠写了个上联,把左宗棠的字嵌了进去:
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辄相左
左宗棠一看,跟我来这个,也给他回了个下联,把曾国藩的名嵌了进去:
藩臣徒误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
胡林翼看到他们两个人闹别扭,就给两个人写信。
给曾国藩的信中说,左宗棠为人忠诚、感情真挚,虽然有点倔脾气,但是一到危难关头你就会知道他的可靠。
给左宗棠的信中说,曾国藩的品德湖南第一,但是因为他名气太大,名望太深,所以也带来了很多抱怨和诽谤。
就这样,把两个人给劝和了。
还有一件事。过去彭玉麟跟杨岳斌不和,虽然俩人都是水师大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但就是不和。
胡林翼就写信把俩人请来商量事。杨岳斌先来了,跟胡林翼谈得正高兴。这时候彭玉麟进来了,杨岳斌起身就要走,胡林翼让他坐下。
彭玉麟一看,得,不用你走,我走。
他也要走,胡林翼赶紧也拦下。
然后胡林翼让下人送上三斗好酒,三人一人一斗。酒过三巡,胡林翼声泪俱下地劝他们说,天下糜烂到这种地步,全靠公等支撑,公等现在自己人之间都生出嫌隙,又怎么能佐治国家的中兴?
二人听后大悟,于是和好如初。
曾国藩在江西这两年实在是不顺,要饷银没有,要援兵不到,只好死守在营地里跟太平军耗着。
江西巡抚陈启迈是曾国藩的同年,但是这个人丝毫不念同年之谊,联合全省官员,处处抵制曾国藩,军队不让曾国藩节制,饷银也一两不给。
理由很简单,你曾国藩没有朝廷授给的实权。
军队不让节制就算了,饷银可是士兵的命根子。没有饷银,谁去打仗?
但是曾国藩忍了。
好,你不给,我自己筹,总行了吧?
不行。
曾国藩自己要筹备饷银,陈启迈又以曾国藩没有实权为由多方拦阻。
曾国藩忍无可忍,一道弹章将陈启迈弹劾去职。
弹劾同年,这可是官场大忌,明显违背江湖规矩,一时间朝野内外对曾国藩是一片口诛笔伐,骂他无情无义。没有一个人体谅曾国藩的苦衷,肯为他说句公道话。
但是曾国藩的意志极为坚强。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他每天该写奏折写奏折,该写书信写书信,上午一幅字,下午一局棋,捧读经史,不废吟诵。
任你石达开怎么挑衅,老子就是不出战。
近来学得乌龟法,是得缩头时且缩头啊。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