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十二章 天京事变

第十二章 天京事变

咸丰六年(1856)八月初四日,天京城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件要命的事情,历史上称之为,天京事变。

由于史料的毁损,当事人的刻意隐瞒,和事件本身的离奇性,这件事从发生那天起,到今天一百五十多年仍然难有定论。野史小说,笔记杂闻,民间传言,更是众说纷纭,使这件事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此事遂成千古疑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据说,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咱们前面说过,杨秀清原来是九千岁),洪秀全担心他要篡夺自己的王位,于是下密诏令北王韦昌辉回京勤王(勤王,指勤于王事,也就是护驾的意思),韦昌辉当即与燕王秦日纲率三千士兵回到天京,诛杀了杨秀清一党。随后,翼王石达开回京调解,又逃离天京,家小被韦昌辉杀光,逃出生天的石达开宣布讨伐韦昌辉。之后韦昌辉、秦日纲被洪秀全处死。石达开回京,又因为遭到洪秀全的猜忌,带兵出走,再也没有回去。

很乱,估计你也看得一头雾水。

因为,这不是历史的真相。

到底谁是杀杨秀清的主谋?

石达开为什么回了天京又离开?

韦昌辉为什么要杀石达开的家小?

洪秀全为什么杀了韦昌辉、秦日纲,又为什么要猜忌石达开呢?

天京事变虽然疑团重重,但并非不可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

首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件事根据各方面的史料来看应该是有的。

那洪秀全有没有给韦昌辉下过诛杀杨秀清的密诏呢?

应该是没有。

但是韦昌辉和秦日纲在杀杨秀清的过程中,应该得到了洪秀全的默许和配合。因为天京是杨秀清和洪秀全的地盘,没有洪秀全的支持,他们两个就凭手里那区区三千兵力想杀死杨秀清,那基本上是做梦。

让我们引入一个证人,太平天国中的一个洋军官—爱尔兰人肯能。这个人原本是秦日纲的手下,天京事变后趁乱逃离了天京,活了下来。据他回忆,太平天国中有个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和秦日纲七王的第八把手—佐天侯陈承镕。这个陈承镕是太平天国朝官之首,原来是杨秀清的马仔,后来因为与杨秀清有了过节,秘密转投到了洪秀全门下。正是这个人向洪秀全告密,并自告奋勇承担了诛杀杨秀清的任务,才促使洪秀全最终下定了决心。

据当事人石达开自己说,事情是这样的:

杨秀清骄横跋扈,韦昌辉多次受到他的侮辱。正赶上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韦昌辉便向洪秀全请求杀杨秀清。洪秀全没有听他的,反倒真封杨秀清做了万岁。韦昌辉不服,杀死了杨秀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杨秀清被韦昌辉杀掉与韦昌辉被洪秀全处死这两件事就能得到解释了。但是按照这种说法,石达开与这件事似乎没有任何关系,那他后来家小被杀和出走天京的事情就说不通了。

也就是说,石达开说了谎。既然他说谎,那肯定是想隐瞒什么。

按照石达开本人的说法和民间的传言,石达开从头到尾都是无辜的,躺着也中枪,好心帮忙调解还被反咬一口,全家被杀光。

而我要说,石达开不仅不是无辜的,而且还全程参与了这一事件,并且做出了很多让你不敢想象的事。

我们再引入一个证人,石达开帐下的名将—李秀成,据他说:

韦昌辉与石达开都对杨秀清有积怨,曾密谋诛杀杨秀清。

而我们也有一些旁证,比如:

韦昌辉曾经受杨秀清的逼迫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石达开的老丈人也曾经因为私怨被杨秀清杖责革爵;秦日纲也曾因私怨受过杨秀清的杖责,而且他在击溃江南大营之前回师天京的时候还曾被杨秀清紧闭城门,禁止入城。

也就是说,石达开是韦昌辉诛杀杨秀清的同谋。

如果这是事实,那石达开回天京的所谓为众人调解,也就是收买人心了。

韦昌辉看清了他的把戏,不听他的,还要杀他。他逃离了天京,到处宣传自己的无辜,并宣布讨伐韦昌辉。结果石达开赢得了京外众多太平军将士的支持,率军进逼天京。韦昌辉身败名裂,于是,洪秀全借机诛杀了韦昌辉。

之后,洪秀全邀请石达开进京辅政,石达开进京后屡受排挤,最后只好带兵出走。

作为忠实部将,李秀成对石达开是相当尊敬的,这在现存的史料中也多有体现,他显然没有故意诋毁石达开的动机。所以,我们可以相信他。

好,事件的脉络都清楚了,让我们重打锣鼓另开张,把天京事变这出戏重演一遍,以期找回它的原貌。

演员主要有:

杨秀清,东王,太平天国实际上的一把手,骄横跋扈。

洪秀全,天王,太平天国名义上的一把手,长期被架空,隐忍不发。

韦昌辉,北王,太平天国三把手,与杨秀清有积怨,隐忍不发。

石达开,翼王,太平天国四把手,胸怀大志,与杨秀清有积怨,隐忍不发。

秦日纲,燕王,太平天国七把手,因为萧朝贵和冯云山死了,所以实际上相当于五把手,与杨秀清有积怨,隐忍不发。

陈承镕,佐天侯,太平天国八把手,实际上相当于六把手,与杨秀清有积怨,隐忍不发,是洪秀全放在杨秀清身边的一颗棋子。

开场。

东王府,一人端坐椅中,一人跪伏地上。

杨秀清(天父附体):你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偌大的功劳,为什么只称九千岁?

洪秀全(连连磕头):东王打江山有功,也应当是万岁,儿臣这就册封。

杨秀清:很好,我回天去了……(突然惊醒)什么,刚才发生了什么?

洪秀全(微笑):四弟,恭喜你,从现在起,你就是万岁了。

杨秀清(作惶恐状):不可,小弟无德无能,岂敢当这万岁之称?

洪秀全(笑意更盛):四弟,你就不要客气了,你功劳至伟,万岁之称,当之无愧。

杨秀清(目中掠过一丝讥嘲之意):那就多谢二哥了。

洪秀全:呃,不过……

杨秀清:二哥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洪秀全:嗯,四弟呀,这万岁之称是你的了,那朕怎么办呢?

杨秀清(喜形于色):小弟既然是万岁,那二哥自然是万万岁了。

洪秀全(作惊喜状):好,好。

二人携手大笑。

夜,天王府,三人密谈。

韦昌辉、石达开(愤怒):二哥,杨秀清骄横跋扈,朝野共愤,臣弟等请旨将其诛杀。

洪秀全(作惊疑状):四弟是我天国之忠臣,二位贤弟不可胡言。

韦昌辉、石达开(作哀叹状):臣弟等一片忠心,怎敢胡言。那杨贼假天父之名,欺侮二哥,臣弟等尚且看得清清楚楚,二哥怎会不知?今日臣弟等之谋已被二哥知晓,二哥一旦告知杨贼,臣弟等必为其所害。唉,也罢,看来臣弟等今日只好在此以死明志了。(说罢,起身作撞南墙状)

洪秀全急忙阻止:二位贤弟不要如此,朕适才不知二位贤弟之虚实,乃故意出言相试耳。二位贤弟之心,朕已尽知,只是那杨贼势大,二位贤弟不宜贸然动手,此事依朕看还须从长计议。

夜,天王府,二人密谈。

陈承镕:天王,属下探知,杨贼正在密谋篡位,请天王早做决断,免除后患。

洪秀全(犹豫):这……唉,杨贼势大,全天京都是他的人,朕又能怎么办呢?

陈承镕(目露杀机):这个不难,我们只须如此如此,定教那杨贼人头落地。(说着,在洪秀全耳边低语了几句)

洪秀全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笑意,随即趁夜写好两封密信,命亲信送往北王、翼王大营。

北王大营。

韦昌辉手中拿着一封信,信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

贤弟犹记前番某日于朕府中所议之事否?如今正是良机,可速回。

韦昌辉立即心领神会,对亲兵说:传本王将令,速点精兵三千,即日回师天京。

韦昌辉(低头细思):嗯,这么好的事,不能不告诉燕王……

同时,翼王大营。

石达开手中拿着同样内容的一封信。

石达开(心中暗笑):洪秀全,你这点借刀杀人的伎俩也太小儿科了。韦昌辉,你大概已经回师天京了吧,杀杨秀清的事就拜托你了。

石达开对亲兵说:传令下去,速派探马回天京探听消息,一有异状,即刻来报。

亲兵走后,石达开越想越是得意,不禁放声大笑。

夜,天京城,韦昌辉、秦日纲立马城下。

韦昌辉、秦日纲向城头喊:北王、燕王在此,我们奉天王旨意回京,快放我们进城。

陈承镕悄悄下令打开城门,放北王、燕王入城,随即率一批士兵领着北王、燕王的三千兵一声不响地摸向了东王府。

此时,杨秀清仍在睡梦之中。

陈承镕派手下士兵将东王府团团围住。

韦昌辉、秦日纲对手下的三千兵训话(咬牙切齿):记住,不准留一个活口。

只听得一声“杀”,韦昌辉、秦日纲率兵闯入王府之中,见人就杀,将睡梦中的杨秀清和他的几十个老婆等等一家老小杀了个干干净净。

第二天,天京城,韦昌辉、秦日纲被绑着示众。

陈承镕向全城军民宣告:北王、燕王处置东王谋叛之事杀戮太过,今将二人处死谢罪。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