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五章 团练大臣

第五章 团练大臣

奕詝即位后,由于穆彰阿结党营私,很快罢了他的官,而曾国藩则因为持身清正没有受牵连,仍旧干着他的二品大员。虽然这样,但是奕詝是个很小心眼的人。所以,他虽然没有罢免曾国藩,但终生都不肯重用他。

但是我们也知道,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奕詝不想重用曾国藩,但却不得不重用他;奕詝真正想重用的,是他的老师杜受田,但却不能重用他。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杜受田自己不争气。自己的学生刚当上皇帝,眼看着要时来运转了,形势一片大好,死了。

奕詝刚当上皇帝,为了展示新朝新气象,下令广开言路,让官员们大胆进言,国家的弊病,他自己的缺点,有什么说什么,不用给他留面子。

曾国藩一看,赶紧忙活着写奏疏,一道接一道地上,对国家的方方面面,写得那叫一个详细,连皇帝也捎带进去了。

他在奏疏里说,这个皇帝啊,重视臣子礼仪的细节,这很好嘛,但是太过了就会变成斤斤计较,误了国家大事;这个皇帝啊,喜欢练习书法,这很好嘛,但是太过了就会变成崇尚浮华,误了国家大事;这个皇帝啊,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很好嘛,但是太过了就会变成骄傲自负,误了国家大事。

总之,皇帝总是要误国家大事。其实这在我们今天看,基本上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抽型。皇帝登基才几天呀,哪就那么多缺点让你挑?

显然,现在的曾国藩还只是一个满脑子程朱理学的愣头青,完全是一副直言敢谏不怕死的形象,只要皇帝有点缺点就敢往上写。当时的很多官员都喜欢这样逮着一点鸡毛蒜皮就骂皇帝,而且皇帝越生气,他们就越高兴。因为虽然骂了皇帝,但是自己显得正直无私,可以名留青史,何乐而不为?

奕詝看了曾国藩的奏疏后大怒,直接把他的奏疏扔在了地上,差点要把曾国藩给杀了,这属于典型的没事找抽,而且还是穆彰阿的学生没事找抽,他简直忍不了,多亏旁边的大臣拦着,他才没下手。

但是曾国藩凭借自己的直言敢谏,在湖南的士子中赢得了很大的名声,这对他的未来是非常有用的。

咸丰二年(1852),因为皇帝一直不待见自己,曾国藩挺没意思的,就主动谋了个主持江西乡试的差使躲出去了,还请求主持完考试回老家探探亲。曾国藩自从为官之后这十几年里就没回过家,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他没钱,他是个清官,回家一趟千里迢迢,这个路费他掏不起。

奕詝巴不得曾国藩赶紧走,走得越远越好,省得看见了心烦,都给他准了。

曾国藩离开北京城的那一刻,应该不会想到,他这一走,就是十六年。

走到安徽的时候,曾国藩得到了一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想到十几年前的一别竟然成了永诀,曾国藩心里非常难过,他赶紧上疏辞了差使,星夜往家里赶,为母亲奔丧。

按古代的制度,父母去世,官员要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期间不能做官,不能娶小老婆,不能出去嗨皮,这叫丁忧。

走到湖北的时候,曾国藩从湖北巡抚常大淳那里听说太平军正围攻湖南省城长沙,湖南全省震动,忙忙地又绕过长沙,费了不少时间才赶到了家。

原本在蓑衣渡被江忠源打成了残废的太平军,到了湖南之后,为了补充兵力,吸纳了当地大批三合会成员。没想到这些三合会成员都是地头蛇,在湖南一呼百应。于是,太平军在湖南像滚雪球一样地迅速壮大了起来,很快就由初入湖南的数千残部变成了七万五千余人的一支大部队。

有了这支大部队,洪秀全、杨秀清的腰杆子立马就硬了起来,就像是耗子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

于是,太平军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三篇檄文,揭露了满洲鞑子奴役百姓的罪恶,号召大家团结在皇上帝(太平天国对上帝的称呼)的旗帜下,推翻满清朝廷。

九月十二日,太平军十二万人直扑湖南省城长沙,意图一举攻克长沙,吞并整个湖南。

清朝廷事先也得到了太平军要攻打长沙的消息,开始陆续往长沙增兵。

守长沙的,是已经被罢免的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

骆秉章,字吁门,广东花县人,是洪秀全的老乡,也是洪天王科场上的前辈。

骆秉章早年曾奉命清查吏部银库,连对他的老师都不徇私情,深受道光帝赏识。穆彰阿也非常器重他,希望他能再多干三年。他回答说,这个地方干一年已经很难了,再留三年,恐怕就不会有活人了。推掉了这个差使。果然,三年后,银库亏空事发,无数人受到牵连,唯独他得以幸免。

后来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他受命担任湖南巡抚。因为朝廷奉命平乱的钦差大臣赛尚阿经过长沙的时候他没给孝敬,被赛尚阿参了一本。说他治下的湖南“吏治废弛”,被罢了官,只好以前任巡抚的身份在长沙等候新巡抚到任交接。

谁承想这边骆秉章的官刚罢,那边赛尚阿就兵败如山倒,太平军一路杀到了长沙。而长沙当时城墙有很多都塌了,城门打开了就关不上,城垛也没有,太平军把攻击目标选在长沙就是因为这个。啥也别说了,在其位,谋其政,既然还是巡抚,那就得对得起纳税人的俸禄。

骆秉章开始昼夜赶工,抢修长沙城墙。萧朝贵老早就打听好了,长沙城墙破得不像样,根本不用怎么打,长沙城肯定垂手可得。于是自告奋勇,带了一支先头部队,昼夜兼程,直奔长沙而来,要一举拿下长沙。

来了一看,嗬,这城墙这叫一个壮观,比他的脸皮还要厚出二里地。别说没有地方塌,城门关得严严实实,就连城垛也是排得整整齐齐。

怎么办呢?

硬着头皮上呗。萧朝贵亲自督战,指挥着太平军先头部队猛攻长沙城。

其实骆秉章心里也没底。因为城墙虽然累死累活总算修好了,可是朝廷的援军还没有到,城里只有八千多人的兵力,未必扛得住。没办法了,拼了。骆秉章也豁出命去了。

两军就在长沙城下展开激战。

就在萧朝贵督战督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颗炮弹飞过来,正好打中了他,萧朝贵当场就被打死。

老大被干掉,马仔们都没有玩命的热情了,太平军的攻势缓了下来。

能顶住猛攻,把太平军的大佬一炮干死,如果说骆秉章“吏治废弛”,恐怕鬼都不信。

这时候,新巡抚张亮基到了。

张亮基,字采臣,江苏铜山(今徐州)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