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红楼兵圣 > 第297章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第297章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到了灾情就不同了。

特别是灾区,更有一二两银子就能买到人的行价,不过主要是牙人。

本地大户无端端的不会多买人,买的人多了,吃饭也要钱的,所以一般是外地的牙行来买人,然后卖去外地,发一笔横财。

这就是人性。

雇佣一名长工每年也不过三四两银子,十年下来也不要四十两,但遇到五六两,七八两,顶多十几两二十两,还是好看的丫鬟,谁不愿意买?

买来的丫鬟,卖身契捏在自己的手里,可比雇佣长工要放心多了。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本就不稳定的市场也会被彻底摧毁。

大量的自由工会破产,最后沦为奴仆,又形成恶劣的循环,卖身的人一个比一个便宜,这个行业的经济彻底死掉,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王信虽然懂这个经济理论,却没有办法阻挡这股潮流。

随着自然灾害的延伸和长久,一路来卖儿卖女的太多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

不允许卖儿卖女的人破坏自由民的经济市场,比如设一道关卡,不允许他们过去,这样就保障了那些自由民经济的稳定。

王信见过。

虽然很残酷,但是的确有效。

就和清朝杀光无粮之民,再杀光富户一样,虽然残酷,但也是一种解决方法,从肉体上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这些都是王信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犹如明朝也做不到。

一个陕北流民的处理,大明朝廷争论了多年,以至于出了“元气论”,也就是所谓杀人太多会伤元气等等,从上到下都没人愿意去负责屠戮灾民。

大清没有元气论。

一杀到底。

所以残暴不残暴,和胜利不胜利没有关系。

但是这样的世界是不对的。

明知道很多事情不对,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王信看着自己的宅子,从自己的家到天下,王信不禁出神了起来。

难怪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自己看到的问题,自己都没有方向去解决,当然治理不了天下,除非对自己遇到的事物有了清楚的方向,那么治理天下也就不再迷茫。

王信看向曾直,交代道:“四十两银子,请五六个长工,最后是一家人。”

曾直愣了愣,“钱太多了吧?”

王信没有解释,吩咐说:“大概就这样吧,一家人,或者两家人。”

一家三口,小孩属于吃白饭的,反而是拖累,没人会请这种家庭,不过王信不计较,两家人的话,多上一二个人也不要紧。

银子方面的话,当然不会乱钱。

至少按照一家人需要达到的温饱水平,至少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能买一套新衣裳。

“将军真是爱护百姓。”

曾直感慨。

他已经从亲卫们口中听到过,有个云南的游击将军,因为无故殴打百姓,被将军撞见,被将军打了三十军棍。

那游击将军一听就来头不小。

一般人谁会为了百姓来得罪同僚?

也只有将军了。

“我爱护百姓是有好处的。”王信笑了笑。

曾直一脸茫然。

不知道王信何意。

王信没有隐瞒,解释道:“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比普通的军队要厉害,可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凭什么比别人厉害呢?”

曾直毫不犹豫道:“军备,军饷。”

“军备军饷的确很重要,可寻常的军队,差距又能大到哪里去。”

“士气。”

曾直又提出了一个。

王信点了点头,“那么士气又怎么来呢?”

曾直皱起眉头。

士气的来源多了去了,又回到军备军饷等等。

不过将军这么问自己,必然没有这么简单,难道关乎将军刚才所言的爱护百姓?

“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当一个军队能爱护百姓,具备了如此的思想,这样的军队士气一定很好,寻常的挫折也打不败这样的军队,往往还能发挥出令人不可置信的战斗力。”

王信毫不隐瞒。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越多越好。

要是听了自己的话,大周能多出几支对百姓好的军队,那自己就不亏。

曾直原在国子监读书,辽东本是军事重地。

过了一会。

曾直露出苦笑。

他有些明白了将军的想法。

可惜。

有几个人能像将军这样呢,白的银子,还是自己的钱,“高价”来雇佣长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将军最大的本事是看人准。

经过他提拔起来的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将军所言的,至少没人敢欺负百姓。

“难道这就是将军为什么战无不胜的原因吗?”

曾直突然想到。

看完了自己的宅子,王信回去贾府。

朝廷的一些消息,以及自己要见张吉甫,不知道张吉甫什么时候能见自己,都需要和贾政聊一聊。

贾政虽然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但是他的圈子和地位,注定了其重要性,而且贾政是领主事之衔,并不是寻常的员外郎。

林如海死后。

贾政外放学政,也就是升到了五品。

学政是培养人才的,而且还是官,这可不是普通的教育局长之类的。

后来又被吴巡抚保举,擢升他为工部郎中。

一年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

然后升为江西粮道,也就是四品官。

林如海死到升为粮道,贾政在五年的时间升了三次官。

从五品的文官,升到正四品的文官,而且都是事务主官,并不是副官佐官等。

而贾雨村被罢官了一次,轮到了给人教书为生。

最后也是靠着林如海的关系,林如海把他引荐给贾政,实际上就是借助四大家的圈子,帮助了贾雨村重新回到官场。

当然。

到了粮道的时候,皇帝应该是亲政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是因为受到牵连,贾政在粮道的位置栽了跟头。

上任一年不到,正月初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回京不久,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

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被抄家流放,二房也就是贾政这一支又被放了出来,抄家的东西也返还给了贾政这支,可见主要还是奔着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去的。

皇帝容不下贾珍和贾赦。

不知道这两人如何得罪了皇帝。

那么皇帝竟然亲政了,说明皇帝还是赢了,别的不提,自己现在和张吉甫太过亲近,而且也必须获得张吉甫的支持,如何挽救呢?

通过林如海或者贾政的关系,获得皇帝的信任。

日后皇帝清算不到自己的头上就行。

又或者帮助张吉甫?

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张吉甫的打算啊,自己可不是张吉甫的亲信,张吉甫只是看中自己的能力。

不知不觉。

参与的越来越深了。

王信皱起眉头。

突然。

门口传来声音。

“还在为之前的事烦心?”

贾政回来了,知道王信在客厅等自己,走了进来后,看到王信皱眉,以为是他打云南游击板子的事,笑道:“我见过了北静郡王,北静郡王还夸你做得好。”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