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红楼兵圣 > 第298章 见探春

第298章 见探春

第298章 见探春

北静郡王和贾府的关系不错。

其实贾府与开国四王的关系都不浅。

贾政居所荣禧堂有一副用乌木制作的联牌对联,上面镶着錾银的字迹,这幅对联的署名是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平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位就是驻守辽东北镇的东平郡王。

包括未来的南宁郡王到贾府挑选女儿嫁给外邦和亲,虽然探春是哭着出嫁的,回来的时候却是番邦王妃的身份,从政治团体的角度出发,反而要挑内部可靠的成员子弟。

这就是圈子的重要性。

贾政哪怕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并不影响他在圈子的地位。

何况他有个贵妃的女儿,还有个林如海这样的连襟。

选择了从文的道路,能力不提,关系不浅,什么人都能牵扯上点关系,包括突然冒出来的举荐贾政的一方巡抚大员。

更不提那些影响力不大的,如贾府家生子出身的县令赖尚荣,如贾政门生正六品通判把的傅试等等。

王信问道:“南宁郡王的人为何入京?”

听到王信的问题,贾政叹了口气,抱怨道:“他们有好事可不会找朝廷,既然派人来京,必然就没有好事。”

贾政还是有些书生意气,心里装着大局的。

王信暗自想到。

换做是别人,谁管好事还是坏事,只看有没有利益。

四王八公是开国的功勋,无论内部有哪些矛盾,各走各的道,现今总体上还是抱团取暖。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牌匾更是太祖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

荣国府弃武从文,虽有大房贾赦还在“武”道,但实际上荣国府当家人变成了二房的贾政,所以荣国府的主要政治资源也多投入到了贾政身上。

但其中细节有不足为外道之。

贾赦的不服气,各种努力的小动作等等,贾政的一路躺赢,乃至于风云突变,各种意外之下,从安乐窝的闲散官员被拉出来,丢出去迫出头领路等等。

这些年的接触,加上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王信倒是对这个四王八公体系有些认识了。

并不是完整的政治势力,更像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

依托四王八公蔓延出去关系网,密密麻麻的遍布全国。

光荣国府的关系就天南地北都有,从京畿的节度使,到粤海的将军,上到朝廷里翰林院的梅翰林等,下到金陵的知府等,那些末端的六七品小官不用提,更不提不入流的。

两府的下人有一千来号人,光每个月的月钱就要千把两银子。

如此门楣,说明了贾府的地位。

所以在这样的势力之中,还能像贾政一样心存大局的属实难得。

为了几两碎银子,什么民族大义,什么道德贤良之类的,大把的人抛之脑后,这也是王信比较欣赏贾政的地方。

一个势力或国家。

其根基一定是被贪官摧毁的。

竟然很多人认为靠着有才能的贪官,能带来繁荣和稳定,实在是不可理喻。

大周朝廷绝大部分事务,王信看来都不难,并不是需要专业技术的岗位,只要是个人培训一段时间都能去做,所以能力不是问题,态度才是问题。

王信故意猜道:“难道云南有边患?”

贾政只当王信鼻子灵敏,点了点头,皱眉说道:“听说那边底兀刺要闹事。”

“底兀刺?”

王信有点熟悉。

贾政把底兀刺的来历说了一遍。

原来底兀刺是前明所封的宣慰司,后来在宣德年间入贡后就再也没来了,当时的大明朝廷也没在意,毕竟是海外的藩国,可能被人灭了也不一定。

乃至大周新立,接手前明周边的宣慰司宣抚司,因为记载缺陷,也不知道这个底兀刺。

一直到南安郡王上奏,说起这底兀刺,原来这底兀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多年来南征北战,已经成为当地不可小觑的王国。

大周也接触过,结果这王国野心不小,大有吞并周边所有王国的野心。

大周当然不会任期吞并大周的宣慰司宣抚司。

奈何路途遥远,哪怕与云南也隔了好几个土司,其兼并了不少土地,如今又打上了木邦宣慰司的主意,木邦宣慰司不是对手,向南安郡王求援。

王信恍然。

这底兀刺不就是东吁王朝么。

缅甸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

缅甸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在万历末期与大明发生了战争,派遣士卒战象数十万,多路出兵攻打云南。

数路大军里还有个大汉奸岳凤和其子岳曩乌带路。

一路攻打雷弄、盏达、干崖、南甸、木邦、老姚、思甸各地,烧杀抢掠不计其数,并进一步觇觎腾越、永昌、大理、蒙化、景东、镇沅、元江等地。

各地宣慰使宣府司见东吁王朝势力庞大,军力繁盛,势如破竹,因此皆倒向东吁大军。

军力达到缅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态势。

最终结果以大明获胜,东吁王朝因战败而分崩离析结束。

相比较后来的清缅战争。

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胜利程度上而言,明朝和东吁王朝的战争都要远超清缅战争,结果前者却没有什么名气,而且东胡战争时已经是晚明时期了。

王信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是南安郡王没有打过东吁王朝,也就是底兀刺。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

“南安郡王有什么打算?”

“总不是探探朝廷的想法。”

贾政叹道:“南安郡王并不愿意开战,一则担心对方实力强盛,二则万一朝廷插手过多,会影响他在当地的权利,落入东平郡王的局面。”

东平郡王面对的是东胡和蛮人。

力有未逮之下,朝廷插手之深,于是有了辽东都司,夺走了东平郡王大部分实力。

朝廷肯定是想削藩的。

四大郡王肯定是不愿意削藩的。

只不过大周朝廷力有未逮,以至于到今日的局面。

王信也感到了艰难,担心道:“恐怕此人想多了,朝廷哪里顾得上他。”

“是啊。”

贾政闻言苦笑起来。

朝廷入不敷出,每年拖欠,至今好几百万两银子。

王信也很无语。

有人说万历时期如果没有张居正已经亡国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可笑的言论,实际上并不可笑。

一切都离不开财政。

万历登基前的七年。

隆庆元年,亏空351万两。

隆庆二年,亏空210万两。

隆庆三年,亏空150万两。

隆庆四年,亏空150万两。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