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川高国对众人说道:“接下来,我们移步真珠别庵,一品中岛明延先生和荒木道陈先生的茶艺吧。”茶话会是细川高国事先安排好的流程,大家早就听闻堺港的两位茶师绍鸥和道陈,细川高国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让他们与京都的茶人中岛交流一番。此外,十四屋的十四屋宗悟,本来也是继承草庵茶流派的茶匠,不过高国大人安排了这回的主人是中岛,而主客是将军义晴和管领高国,宗悟便只能作为陪客。
“真珠别庵”是一间位于天守内侧院落里的大型草庵茶场,依照京都大德寺的“真珠庵”仿建,真珠庵是当年茶道先驱村田珠光自用的茶舍。庵外门边有一樽大水缸,里头盛满了清水。水缸中有一长柄水瓢,细川高国带领众人用水瓢装水,先洗手后漱口,将自己洗干净,抹去体内外的凡尘污垢。众人静下心来,随中岛明延徐徐进入茶室,为首者是将军足利义晴,他作为主客(正客)。中岛明延和荒木道陈跪在门口迎接各位客人,大伙儿脱了鞋,对坐于茶室中间,无左右之尊卑。大伙儿分宾主、互相鞠躬,主人称谢光临、客人感谢盛情邀请。茶室设有壁龛和各式木窗,还有地炉,由于是夏秋之交,地炉并未启用。王直看见茶室的“床间”悬挂有名人字画和插满花的竹制花瓶;茶室的“水屋”放置有各类茶器、风炉、白炭等器物。整个茶室早早地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分舒适。
待客人欣赏茶庵内物品及窗外风景时,中岛明延取来各类茶器,放置在茶席间的桌子上。他跪于榻榻米上,给风炉生火,然后以茶釜煮水。然后于香盒中取了香,放置在香炉上点燃,香炉青烟升起,他小心地拂去香炉中的一些灰烬。客人们聚精会神地聚拢在茶席中,茶道仪式方才正式开始。茶道进行时,中岛明延命弟弟兼侍从中岛延次郎撰写茶会纪录。兄弟二人名字中皆有“延”字,乃是组屋领袖组屋延三郎所赐,中岛屋和组屋本出自一家,所谓同气连枝。
将军、管领、两位茶人与其他客人们事先已经约定好:本次茶会主要采纳“轮饮”方式,两位茶人均要至少煮和抹一次茶,作为和和气气地比试,让大家观摩欣赏。且约定的工作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
首先是从茶匠荒木道陈开始,他将地板上的风炉生起火来,将茶釜放置于炉子之上。他在献茶前,供奉上在京都市集里购买的各种和菓子糕点,用中岛明延给他的贡盘放置好,一一递给各位主次客人。因为抹茶一般都是有点苦涩的,而和菓子糕点基本上都是甜食,所以要用甜食来中和茶的苦味。之后,道陈小心翼翼地给炉子添加白炭。添炭和给香炉上香一样,其实也是一门技艺,要讲究柔和:先往炉子里洒一层湿润的茶灰烬,洒灰的分次数,大约四五次,动作保持不变;然后开始点炭,白炭都是预先挑选的精致货色,他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过一会儿,用特制的小羽毛扫帚清扫炉口。大家就在风炉旁边,静静欣赏道陈庄重优雅的演示。
一般情况下,5月之前,10月之后,才会使用地炉,即地板中的特制的炉子。而5月到10月间,温度较高的时候,就使用风炉,风炉的透气功能比地炉更好。煮水时候,整个茶室只有水滚动的声音,有如松风之声。待水煮熟,热气腾腾,荒木道陈开始擦拭茶碗——那口使者团一路带来的,之前武野绍鸥借予的“濑户白天目”。道陈从装满抹茶粉末的茶罐,用茶杓取出茶末三至四勺,置入碗中,用专用的取水柄杓从茶釜取水,注入碗里,然后用抹茶专用的竹制茶筅,来来回回将茶和水磨成泡沫状。这个动作要求茶师敏捷而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飘逸感,又要规整到位。
待沏茶完毕,道陈开始敬茶。首先他将左手掌托起碗,右手五指握住碗的边沿,轻轻地将茶碗旋转两下,将碗上的花纹图案对准小将军足利义晴,之后跪地举茶齐眉,恭送于义晴面前。足利义晴接过茶碗,也仿效道陈之姿态,将碗轻轻转上两圈、图案纹路对着茶人荒木道陈,举碗至额头那么高,表示感谢。放下碗一次,又重新举起,便可以开始品味茶水的味道。
足利义晴将茶汤在舌头间滚动,喝茶时吸啜有声音,表示好喝,这即是相当于对抹茶的手艺表示称赞。义晴喝了口,便直言道:“好喝好喝,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苦。”想必是之前的和菓子起了作用,甜食与抹茶,两者相得益彰。义晴喝完那口,便将白天目茶碗递给下手边的管领细川高国,高国大人也恭恭敬敬地喝上一口。高国大人赞曰:“这抹茶浓如豆羹,回味无穷啊!”接着高国将茶碗递给古岳宗亘禅师,宗亘禅师饮了一口,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不过溢美之色尽写于脸上,宗亘禅师将茶碗传给弟子大林宗套,宗套喝了一口,便道:“色、香、味道俱全。”宗套将茶碗递给十四屋宗悟,宗悟饮罢,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宗悟依次传给郑绳、平久、王直诸辈。大家都觉得好喝,最后碗传回道陈处。道陈心态很平静,知众人满意而自己不矜骄——这是茶匠应有的风度。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