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官下间赖庆亲自前来接见平久,赖庆年纪约有50岁。他对平久说道:“那就都到山上去吧。”能登屋平久对王直道:“已得法旨,可以上山了。”王直便命大家下马或下车,让水手和护卫挑起行礼,往石头小径上山。马车就停在山下的马厩边,马儿都被牵着随人走,踏着青石板。
上了山,寺庙门口有“本愿寺”门牌一副,这里地处摄津国东成郡生玉庄,依靠山庄改建,整个石山本愿寺与其说是一座寺院,不如说是一座小的城池。据说几十年前毁于战火,后来经过从近江山科本愿寺逃难至此的第八代法主本愿寺莲如募集资金、耗尽精力重新修葺。
本愿寺信奉“一向宗”,也即是“净土宗”的一支,全名叫做“净土真宗”,是一个偏向平民教化的宗教团体。因为教义通俗易懂,提倡恶人才需要度化接引,从而使得大量低阶武士、山贼和海盗皈依这个集团,因此石山本愿寺的和尚和俗家信众非常多。寺庙除了法主,也就是教主负责总体事务之外,还设立许多坊官,坊官就相当于各种大小头目,一般坊官都由下间氏一族担任。下间氏是跟随本愿寺家的本地豪族,亦有许多支派。
下间赖庆引领着众人上山进了寺社院落,一些僧人观摩前来的众人,表示好奇:最近虽有海盗常来于此,却少见有明朝人拜访;王直、叶宗满、方廷助他们还是头一批。虽然本愿寺家布教也基本用的是简单汉字,但风俗仍然偏向和风,与中原有很大差异。下间真赖和赖照两个小沙弥也跟随众人,进了寺院大殿。赖庆领众人拜会目前的法主和代理住持。
王直等人进了大殿,见有一小孩,年纪与赖照相仿,结跏趺坐于厅堂中央,袈裟锦绣不与众人同,旁有一华服老者辅佐,他年纪大约60岁。两边列满布衣僧侣,目光均投向来人。那小孩便是第10代法主,下间赖庆为王直等人介绍道:“这是我们本愿寺的法主证如上人,右边的就是代理住持愿证寺莲淳大人。”这个名叫愿证寺莲淳的,后来也被称作显证寺莲淳,是本愿寺莲如的亲弟弟,因为第9代法主实如之前亡故,实如之子证如年幼,便来协助本愿寺。
莲淳代证如道:“欢迎列位前来我寺。稍待片刻,可以于偏厅用膳。赖庆,你叫人,帮助客人们将行李和马匹安置好,然后请他们移驾偏厅。”下间赖庆道了一声:“知道了。”便去安排事宜。平久带王直几个人简单地观摩了一下寺社院落,就去偏厅等待吃饭了——毕竟天色已晚。
使者团众行人待在厅堂里,等待斋菜端来。不一会儿,赖庆命真赖、赖照以及其他僧侍将饭菜为大家奉上,僧侍年纪都不大,名为“喝食行者”,均为带发的少年充当。众人皆和普通僧众一样,席地而坐,面前列有矮桌子,桌子虽然矮,但是很长,可以放置许多东西。一位位僧侍为每个人均准备了十三样食物以及三样配料,是从事先处理好的十三样大杂烩斋菜中选取的。
王直问道:“这里的食物真丰富,不知道有没有个名字。”赖庆为大家解释道:“这个嘛,就叫‘三献三汁十三菜’。”平久道:“嗯,你最喜欢哪道菜?”王直道:“当然是这道汤渍饭了。”所谓“汤渍饭”,即泡饭的一种。王直继续道:“这里面的香菇和海带,很新鲜;汤头的味道非常好。对了,还有这个番薯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平久道:“呵呵,这叫‘海老芋’,是我们日本的特产。”王直赞道:“没错,就是这个,口感很好,我很喜欢。”一旁的荒木道陈对王直道:“其实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将茶水拿来泡饭,以前的将军足利义政大人就喜欢这么干。”能等屋平久补充道:“这种饭,其实是用来醒酒用的,酒喝多了,舌头不利索,味觉被破坏,此时吃汤渍饭,用来理疗是最好的选择。”王直等人“哦”了一声,表示“原来如此”。
饭毕,赖庆着僧侍安排王直诸客人去厢房休息。王直和同居的方廷助站在席子旁边,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幅书法卷,都是名为一向宗新经典《正信偈和讃》里头的句子,此经典为莲如当年编辑。莲淳携平久来查看众人居所情况,莲淳见王直看书卷发呆,便对王直道:“我们寺院能坚持到现在,靠的就是莲如上人传播的这种坚持正信的精神。寺社当下虽然有些破落,但是我们会坚持下去,就像坚守十三菜不变的味道一样。”王直点点头道:“是啊,做什么都是贵在坚持。可惜我年纪轻,做事最怕做久,没得半点耐性。”莲淳合十道:“南无阿弥陀佛。慢慢地你就习惯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