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与湾大亲的水贼众,是奄美本地的海盗。”无想丸对王直说道。所谓“海盗”,即是“海贼”,也称“水贼”和“海寇”,与大名、君主建立了联系的也可叫“水军”。如果有日本人在里面,一般称“倭寇”,但其实倭寇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中原沿海的汉族海民,占7分至8分之多,有时候还掺杂许多葡萄牙人在里头。“倭寇”的“倭”字,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日本”、“大和”的简称;另外一种说法,是“伪”字含义,譬如贸易品“倭铅”之“倭”即“伪”,故倭寇也就其实是“伪寇”。两种解释各有道理。总之,海盗是一个畸形的群体。自明朝建立以来,明朝皇帝就无数次下令清剿,然而屡禁不绝。莫说那是在中原沿海,这里是大海中央的琉球,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管不上。海盗就在海面上作打劫的买卖,抢你的船和货物是其次,有时候还会杀光被俘虏的船员和船长——想来就很恐怖。
中国沿海作乱的海寇,尤其是倭寇,在明成祖朱棣时代,是曾经被清理过的,那时候三宝太监郑和为使者,于海上进行经营方略,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源道义)听从其号令,将日本本土倭寇都剿杀了的,以换取“日本国王”的金印。但百年后,由于它国家动乱,各路水贼再次活跃起来,大有侵攻中原之势。那时候的海贼,主要都是吴王张士诚、汉王陈友谅或者别人的残余部众,不过过了这么多年,历史的渊源逐渐消散,除了盐帮里的人,没几个人晓得张士诚是谁。现在的明朝和日本水贼,大都是新起来的,所以有实力的没有几家,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势均力敌、各自为政,互相不统属。
无想丸继续说道:“与湾大亲是大岛的豪族,所以你看那旗帜上有个‘与’字。”王直道:“尚清公主似乎已经火力全开,命5艘贡船全部用佛郎机炮击。”无想丸让杨隽打了左转舵,让右侧船舷对着海盗群落里的小船,便带着王直走向甲板炮床方向,边走边道:“那我们也开火吧。轰死那群坏蛋。”王直心想:“没想到现在的海盗还是‘文化人’,知道在旗帜上写文字、画符号,要是人家不认识咋办咧?”
无想丸似乎看出了王直面有犹豫之色,便道:“对待他们,马虎不得,手软不得。你看我来操作大炮,好好学下炮术。”无想丸搬起已经灌好火药和弹丸的“子炮”,往“炮腹”里塞去,然后用一只带着棉花头的粗粗的木棍捅了捅,清洁了“炮管”。无想丸将子炮填装好。无想丸道:“这里面原先就放好了火药的了,配比也都算好。”待移动炮座,炮头瞄准目标,说着便点起了筒子底下外围“火门”中伸出的引线。火星“咝咝”的闪烁,望着引线越烧越短,王直迅速用两手掩好耳朵,跟无想丸一起站后开去。不一会儿,只听“嘭”一声,大炮将炮弹轰了出去,一道漂亮的抛物线,炮弹正好砸到了敌方小船中央的水里,两艘小船飘摇不定,晃来晃去。这批海盗,除了主力3艘方型近海帆船,其余的都是改造过的小渔船,大约有7到8艘跟着大船后面,试图伏击尚清所引领的舰队。无奈大船,有两艘都被尚清击破,船体进水,不能动弹,还剩一艘,转舵逃亡,以其余的小船为其掩护。
尚清指挥之下,毫不留情,炮手继续炮击,将那七八艘小船打得七零八落。王直也在搬运已经准备好的“子炮”,按照无想丸的指示,将原先用过了的子炮取出,将新的子炮放入炮腹,然后点燃引线开炮。炮弹飞出去击穿了一艘小船的船帆,船上的两个海贼都吓得跳到水里去,看来不想被炸死。被击中的,则抱着木板,远离下沉的船只。甲号和丙号也都按照旗令趁机远程攻击。这场胜利来得太容易,与湾大亲的奄美水贼不过如是。
这不愧是佛郎机火炮:长约6尺,口径4尺,子炮中的弹丸重约10斤。如果按后来的统计计算和命名,王直船上,以及宁字甲、丙号,都是这种“四开加农炮”。尚清每艘船上装的,是4门赛寇长炮,形制与四开加农炮虽然不同,但性能差不多,只不过射程更远一点。
待尚清炮击完毕,她也不再率舰队追击逃走的那唯一的一艘方船。与湾大亲毕竟是土著领主,杀了他也不利于将来平定奄美诸岛。所以尚清的舰队5艘船来了一个急转弯,由北转而朝南行。尚清旗舰行过了王直的船身边,王直望见尚清在跟他招手告别,这次任务算是顺利完成。王直也朝其挥了挥手,心想:“下次再遇公主,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