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兵骄必败。
田家镇大捷后,奕詝很高兴,催促曾国藩继续进兵,直捣江宁。
曾国藩在屡胜之余,也不禁也有点飘飘然,觉得胜利在望了。
但是左宗棠却从楚军上下的表现中敏锐地看出了骄傲轻敌的迹象,他写信给曾国藩,劝他一定要谨慎,不要轻进。
曾国藩这个时候根本听不进去,大军兵发九江。
他不知道,前面等待他的,是一场噩梦。
因为太平军已经在武昌、田家镇连败了两仗,所以杨秀清对这次九江之战格外重视。他命翼王石达开坐镇安庆,指挥全局;大将林启容驻守九江;大将罗大纲驻守湖口对面的梅家洲;大将黄文金进攻都昌,策应九江。
这个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名将,当年夺岳阳,占武昌,下江宁,所向无敌,江湖人送外号“石敢当”,江忠源就是死在他的手里,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现在太平军名将云集,水师也吸取教训,改变了过去的战法。水陆紧密配合,严密防守,等待楚军的到来。
十一月初,塔齐布、罗泽南率楚军陆师经过苦战,终于攻克了黄梅。
同时,水师却一无所获。
因为太平军水师改变了战法,不再像以前那样跟楚军硬碰,而是紧贴两岸,与陆营配合,不断放炮轰击,并且每夜还会定时给楚军送上火箭、火球等意外惊喜,安抚他们寂寞空虚的心灵。楚军船队泊在岸边总是遭到偷袭,泊在江中又会遭受风浪颠簸,搞得曾国藩好不头痛。
十一月中旬,楚军水陆大军近三万人陆续抵达湖口、九江。
罗大纲在湖口设木排数十丈横亘江心,木排旁设炮船,木排外设铁锁、篾缆,层层加固。楚军屡次进攻,太平军纹丝不动。林启容在九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楚军多次进攻也毫无效果。
楚军屡战不胜,锐气接连受挫。
好,机会来了。
石达开开始布设他的陷阱。
十二月初十日,楚军水师遭遇了一支有数十艘小船的太平军船队。久战不胜的楚军水师哪肯放过这个机会,一路急追四十里直追到鄱阳湖口。太平军船队径直退入湖内,楚军水师紧追不舍,一百二十多艘舢板尾随太平军船队冲入了湖中。
好,鱼儿咬钩了。
这时,在湖口等候多时的太平军微笑着塞断了湖口水卡,然后慢条斯理地在上面修起了工事,安装好大炮,把这些舢板牢牢地锁死在了湖内。
一下子,楚军水师被**成两部分,留在长江的多数都是大船,行动不便;而行动灵活的小船却被困在鄱阳湖无路可走,楚军的长江制海权得而复失。太平军抓住这个机会,猛攻楚军长江中的大船,烧毁楚军大船九艘,中等船只三十艘。
曾国藩见攻湖口已无望,只好先把陆师调回九江,准备集中兵力,再攻九江。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石达开的计谋环环相扣,一旦开始,不把你玩死是不会罢休的。
十二月二十五日夜,太平军出动小船三十余艘,一路放火延烧楚军船队,楚军水师顿时大乱,曾国藩的坐船也被团团围住,形势千钧一发。这是曾国藩这一生遭遇的最凶险的一战,曾国藩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们今天看他的《曾文正公日记》从道光二十六年(1846)起有一大段是空白,那部分就是这个时候遗失的。
眼看要成为太平军的俘虏,曾国藩知道大势已去,他望着碧波荡漾的长江水,心中百感交集。
父亲,儿子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没有战死在湖南。
吴老师,江岷樵,对不起,我到底还是没能完成平定东南的大业,我,我让你们失望了。
永别了,父亲!
永别了,这个世界!
然后一头扎进了水里。
幸运的是他又被手下救起,用小船送入了罗泽南营中。
遥望着江中水师溃败的惨状,看看身边寥寥几只保存完好的战船,曾国藩悲愤交加,他策马扬鞭,准备冲向敌营战死。
大丈夫宁正而毙,不苟而全,将士尽死,我何独生!
石达开,你不是一直想要我的人头吗?
好,我成全你!
驾!
曾国藩放开缰绳,不顾一切地向石达开的大营冲去。
罗泽南、刘蓉见状,赶紧死死拦住,曾国藩这才没有死成。
活下去吧,曾国藩!
是的,很多时候,活着比死去更加艰难。
但是,只要人还在,希望就在,不是吗?
太平军湖口大捷后,立即向武汉发动反攻。
咸丰五年(1855)二月十七日,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并重新控制了湖北大片地区,曾国藩自收复武昌以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楚军只好再回师分兵防守各地。
打了败仗的曾国藩承受着极大的屈辱来到了江西省城南昌。
没有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也没有了地方官员的出城接风。
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这是一个无情的世界,它从来不同情弱者,鲜花、掌声,只有强者才配拥有。
面对这一切的不公,曾国藩选择忍。
他牢记着他们湖南的一句老话: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登到顶峰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时反弹的力度。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尼采
但是让曾国藩想不到的是,这场噩梦其实才刚刚开始。
六月二十七日,曾国藩与塔齐布会于青山大营。由于太平军的袭击,二人一直分守两地,不能相见,这是他们半年来第一次见面。但是曾国藩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竟然也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
二人谈及前番兵败九江,劳师糜饷,上负皇上之恩,下失百姓之望,愧愤交集,忍不住相顾落泪。
最终,曾国藩和塔齐布约定,七月十五日以后,再次对九江、湖口发动新一轮攻击。
不料,七月十八日,塔齐布因为心力交瘁突然死在九江大营,终年39岁。
次日,曾国藩立即赶赴九江。
望着自己最得力的大将,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撒手而去,曾国藩悲从中来,他再也控制不住,抱着塔齐布的尸体放声痛哭。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