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七章 天下豪杰入我门

第七章 天下豪杰入我门

楚军的最初班底,除了曾国藩本人之外,还有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塔齐布和曾国葆等人。

其中,李续宜是李续宾的弟弟,曾国葆是曾国藩的幼弟。

罗泽南,字仲岳,湖南湘乡人,秀才出身。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攻湖南,罗泽南在家乡倡办团练,组建了一支军队,名叫“湘勇”,屡次率部击败太平军,有儒将之称。此后协助曾国藩编练楚军,楚军中许多骨干像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以及曾国荃、曾国葆兄弟等等都是他的学生。

曾国藩编练楚军之始,他曾单骑面见曾国藩,向他陈说用兵方略:

欲取九江、湖口,当先图武昌;欲取武昌,当先图岳鄂之交。如若得手,即引军东下,以高屋建瓴之势,夺取九江,进而攻取江宁。

后来,曾国藩正是运用了这一战略,最终一步步平灭了太平天国。

李续宾,字迪庵,湖南湘乡人,秀才出身,膂力过人,善骑射。

早年因家境贫寒靠贩煤养家,供弟弟李续宜读书。罗泽南为他感动,将他兄弟收为弟子,免了他们的学费,还自己出钱帮他们供养家人。

罗泽南办团练之后,李续宾兄弟就一直追随左右。

塔齐布,字智亭,满洲镶黄旗人,是满人中少有的一个会打仗的将领。

太平军围攻长沙时,他守长沙有功,被升为游击,署理(就是代理)中军参将。

曾国藩在长沙编练楚军之初,观看官兵会操,认识了塔齐布。通过交谈,他认为塔齐布很与众不同,后来观看塔齐布统辖的军队,在官兵中最为精练整齐。

曾国藩非常高兴,就请塔齐布担任楚军教练。

曾国藩重用塔齐布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放一个满人将领在自己的军中担任要职,作为满人的皇帝才会对自己放心。

湖南提督鲍起豹无能,把手下的绿营兵也都交给塔齐布训练。

于是,楚军就和绿营一同操练。曾国藩对楚军的训练要求非常严格,这对出身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楚军士兵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老兵油子成群的绿营兵来说,那可跟酷刑差不多。再者,跟一群工资比自己高得多的民兵在一块训练,绿营兵们也实在抬不起这个头来。

而且曾国藩这个帮办团练大臣的身份又没有什么实权,还就属他管得严,什么事都抓,不止不让当兵的闲着,当官的也得忙活起来。时间一长,长沙城里上上下下的官员、将领们就都看他不顺眼。

你以为你曾国藩是什么人啊?

老爷们抬举你你才是团练大臣,不抬举你你就是一坨那啥。

而且团练大臣前边还有“帮办”两个字呢,神气什么?

拿着鸡毛就当令箭。

因为绿营兵本来就有怨气,再加上上头一撺掇。所以,绿营兵就开始闹事。每逢操练的时候,他们就不到,只留塔齐布一个光杆在那杵着。不止如此,他们还诋毁塔齐布,说他拍曾国藩的马屁。

其中一个叫清德的长沙协副将闹得最欢,曾国藩一怒之下把这个家伙弹劾去职。这一来更是捅了马蜂窝,绿营跟楚军变得势成水火,湖南提督鲍起豹又暗地里煽风点火。于是,出事了。

有一次,绿营兵杀进了塔齐布的家,毁了他的房子,塔齐布躲在草垛里才保住了性命。更有甚者,当天绿营兵竟然又冲进了曾国藩的公馆,开枪打伤了他的亲兵,几乎就要打中了他。

曾国藩忙忙地去向湖南巡抚骆秉章求救。这个时候张亮基已经调走了,骆秉章继续担任湖南巡抚。

骆秉章见此情形,担心事情闹大,只好和和稀泥,安抚一下绿营兵,把事情给压了下去。

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了。

曾国藩明白,长沙是待不下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曾国藩决定移师衡州。衡州地处南岳衡山南麓,是湖南仅次于长沙的重镇,而且没有长沙那么多的官老爷、兵油子拖后腿。在这里,曾国藩吸取了长沙的教训,努力跟当地官员搞好关系,一见面就称呼衡州知府陆传应为兄。

一个二品大员,比自己一个从四品的知府大了好几级,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还称呼自己为兄。陆传应感动得屁颠屁颠地,从此对曾国藩是言听计从。打这以后,曾国藩在衡州练兵就顺利多了。

在衡州,曾国藩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水师。

一百八十年前,康熙初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曾在衡州这里打造了战船一千余艘,分发各地。一时三藩水军大盛,几乎有与清朝廷划江而治之势。清朝廷倾举国之力,历时八年,才得以将叛乱平定。原因之一就是清朝廷的水师过于薄弱。

一百八十年后的今天,太平军再次凭借强大的水师,几乎又要与清朝廷划江而治。

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军乘船顺流而下,势不可挡,旋即攻占了江宁(今南京)。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宁做过明朝的南京城,为东南形胜之地,紫金山、石头山虎踞龙盘,控扼长江,进可图中原以成帝业,退则划江而治,足以自守,自古就有“帝王之宅”的美称。战国时期,楚威王观此地有王气,特于江边埋金以镇之,故得名金陵。

杨秀清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跟洪秀全一商量,决定先不北上攻打北京,先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于是,改江宁为天京,定都于此。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决定实在是不怎么高明,因为凭当时清朝廷的实力是没有办法抵挡太平军全力一击的。如果洪秀全和杨秀清这时集中兵力直取北京,很有可能一举推翻清朝廷。但是江宁富丽繁华,实在是太诱人了,让他们这些土包子来了就挪不动腿,所以他们没有这么做,这就给了北京的清朝廷喘息之机。

当然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最起码原来四处乱窜当流寇的太平军从此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太平天国政权开始跟北方的清朝廷分庭抗礼。此时的太平军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兵力扩充至六十余万人,已经完全具备了与清朝廷对抗的实力。

清朝廷当然不会让洪秀全、杨秀清安安稳稳地坐镇天京城。

二月二十一日,从广西就跟太平军一路交手过来,屡战屡败,尾随而至的钦差大臣向荣率本部两万余人在江宁城东门外的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卫扎营,称江南大营。

三月初九日,钦差大臣琦善、帮办军务大臣胜保率兵一万余人隔江在扬州城外扎营,称江北大营。

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兵力虽然不多,但所处地势险要,互为掎角,紧紧地扼住了太平天国的咽喉,让洪秀全和杨秀清坐立不安。为了保护天京的革命根据地,杨秀清派出两路大军,一路两万余人,北伐中原;一路六万余人,西征湘赣,开始大规模拓展生存空间。

他很明智地没有对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进行直接攻击,而是选择了先扫清两座大营的后方,既缓解了天京的压力,又斩断了两座大营与后方的联系,反过来紧紧地扼住了两座大营的咽喉。

最初,奕詝也想过要建立水师对抗太平军,并通知骆秉章去办。但是骆秉章觉得这个事比较困难,手底下这些活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工夫管这个,就把这事给辞了。奕詝也再没找着合适的人,这事就压下来了。

后来郭嵩焘去帮江忠源守南昌,从抓获的太平军俘虏口中得知太平军有水军十多万。这当然是吹了,但既然太平军敢这么吹,那就说明太平军的水师不可小视。

郭嵩焘就提议建立水师,于是曾国藩向朝廷上折子,请求筹建水师。奕詝一看很高兴,就给他准了。

但是水师这个东西,外行人完全搞不了。尤其是战船的形制,不知道的人根本造不出来。曾国藩对水师一窍不通,一开始只能买一些小民船,改装成炮船使用。直到后来有懂船务的官员来到衡州,曾国藩向他们请教,怎样改装船只以及各种船只的式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楚军水师才开始逐渐有了起色。

曾国藩在衡州和湘潭设立了船厂,召集能工巧匠,日夜赶工,主要打造拖罟、快蟹、长龙三种大船。后来针对大船运行不灵活的问题,又添造了一批舢板小船。船只的制造这才算是步入了正轨。

这期间,广西从水路运送一批大炮去湖北,结果经过衡州的时候就听说湖北的官军已经战败,大炮也没用了。曾国藩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干脆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就把大炮和护送大炮的水手一并留下了,还美其名曰借的,其实他压根没打算还。这些水手后来就成了楚军水师的教练。

但是这批中国内地制造的土炮不仅炮身笨重射程短,而且技术也不过关,经常炸膛。曾国藩只好又花重金从广东购进了一批洋炮。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将洋炮装在了战船上。

这批威力巨大的洋炮,最终成了楚军水师制胜的关键法宝。

就这样,至咸丰四年(1854)初,楚军水师船炮初成,共有大小战船三百六十一艘,大船九十一艘,小船二百七十艘,炮四百七十门。

船炮初具规模后,曾国藩开始招募水兵。水师营制,一营五百人,共十营。每营设一营官,一帮办。在曾国葆的屡次推荐下,水师主要由两个营官彭玉麟、杨载福负责。

要说这曾国葆的眼光也是够毒的,彭、杨二人后来都成为了楚军名将,晚清名臣。

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字厚庵,湖南善化人,出身武将世家,善骑射。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秀才出身。这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一个与曾国藩齐名的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