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一卷 销兵天下 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

第一卷 销兵天下 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

大清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驾崩,号宣宗成皇帝,在位30年,终年69岁。

旻宁人比较平庸,但是所幸在位期间天下比较太平,国家无事。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

不过,在这期间,国家还是发生了一件事,一件小事,有点令人遗憾。道光十九年(1839),旻宁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惹毛了西方的一个小国—英国。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为官清廉、正直,是道光朝名臣,坚决主张抵制鸦片,受命担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在广州收缴英国商人鸦片一百一十八万八千一百二十七公斤,并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人家英国商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贩卖鸦片,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你说禁就给人家禁了。

英国人很生气,旻宁压根没当回事。

后果很严重。

英国人带着军队杀到了中国,由于林则徐的抵抗,进攻广州未果,于是他们绕道而去,北破定海、镇海,南克虎门、厦门,军舰开进长江,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一时大有直取江宁(今南京)之势。

旻宁好像被当头敲了一闷棍,懵了。

一个蕞尔小国,名不见经传,竟然敢如此欺负我天朝,真是岂有此理。

林则徐也是个废物,怎么当的差,怎么就能让英国人打到江宁?

气死朕了,议和!

于是,林则徐被革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两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后世称之为《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

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当时全国上下,除了香港人自己,几乎没有人知道香港岛在哪。

朕当你要什么,原来是要这么个弹丸小地方,给你。

二、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为通商口岸。原本中国只有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多开几个就多开几个,无所谓。就有一个问题,福州是省城,让一堆洋人进进出出的,有点影响市容,算了,忍了。

三、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两千一百万元。注意,那会中国还没有自己铸造的银元。当时因为墨西哥在国内开了很多银矿,所以市面上流通大量的墨西哥鹰洋,中英两国通用,这个元指的就是墨西哥鹰洋。这一类的各种银元因为都是打洋人那来的,所以中国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叫大洋。这笔赔款约合白银一千五百万两。这个比较肉痛,因为清朝国库一年的岁入也不过才四千多万两白银。一下子赔出去三分之一,小半年白干了。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几十年以后发生的那些事,你会觉得,就赔这点银子,实在是应该谢天谢地了。

还有一些,估计大家也没兴趣看,我就不写了。

总之,以上所说的这场战争就是为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的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称之为第一次英中战争,或者通商战争。

从此,西方各国纷纷要求跟中国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长期实行禁海政策的中国开放国内市场。中国一来不想让英国独占跟自己贸易的好处,二来也为了展示天朝雨露均沾的胸怀,所以来者不拒,跟很多国家都签订了通商条约。

还好,条约签完了英国人总算没再闹腾,旻宁可以喘口气了。

这口气一喘就喘了十年。照理说,一个人挨了揍,就该琢磨琢磨自己为什么挨揍了,想办法不要再挨揍了,甚至要报仇雪耻,把这顿揍找回来才对。

可是旻宁不这么想,他觉得,中国这么大,挨几下揍无所谓。就好像老虎让蚊子给叮了,蚊子这种小东西你没法跟它较真,喂饱了它让它不再咬人就行了。这个想法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的英国,根本不是什么蕞尔小国,而是一个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光荣革命,称霸世界,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日不落,指一个国家疆域辽阔,横跨东西两半球,太阳在它的国土上永不坠落)。

道光三十年(1850),旻宁病重。他老了,这些年身体也不好,他很忧虑。不是忧虑死,他知道自己早晚有这么一天,他不担心这个。他忧虑的是,自己该选哪个儿子接班。

这是个多年来一直让他头疼的问题。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洲族,没有汉族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从努尔哈齐(在清代的官方史籍中,清太祖的汉文名字一律为努尔哈齐,并非努尔哈赤)建国以来,接班人的问题几乎总是要闹得皇子之间兵戎相见,康熙年间,康熙帝好不容易学着汉族中原王朝立了个太子,结果是两立两废,到最后竟然闹出了个九子夺嫡的凶险局面。

雍正帝踩着兄弟们的尸体登上皇位之后,吸取了前代的教训,为了解决接班人的问题,他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就是皇帝在生前提前写好遗诏,秘不示人,把遗诏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等皇帝一死,就从匾后面取出诏书,当众宣读,确定储君之位。

这个办法确实是有效。储君的身份隐秘,皇子们想斗也不知道该把枪口对着哪个兄弟。而且皇子们不敢再明着斗,生怕给汗阿玛留下不好的印象,回头不往诏书上写自己的名字。

注意,受某些电视剧影响,大家可能以为皇帝的子女都称呼老爸为皇阿玛,这其实是个误会。在清朝的奏折和正式文档中,皇子们对皇帝的称呼只有两种,一种是满语—汗阿玛,另一种是汉语—皇父,没有第三种叫法。

道光二十六年(1846),旻宁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儿子们。皇长子奕纬二十四岁夭折,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出生不久就挂掉了。

他想不通,这些儿子怎么都这么早死,会不会是让名字给克死的呢?

因为绞丝旁有点命悬一线的意思,于是他把以后的儿子们名字中的绞丝旁改成了言字旁,谐音延年益寿,希望能给他们转运。

后来他又生了六个儿子,但是可选择的空间不大。只有皇四子奕詝16岁,皇六子奕訢15岁,皇五子奕誴过继给了宗室亲王,其余的皇子都不到10岁。想想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旻宁决定就在奕詝和奕訢之间选择一个做储君。

选谁呢?

他犹豫了很久。虽然这些年来他无数次地犹豫过这个问题,但事到临头,他还是犹豫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奕詝是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唯一的儿子,孝全皇后死得早,旻宁对他的这个妻子很宠爱,自然也很宠爱两人唯一的这个儿子。母亲死的那年,奕詝才10岁。而且奕詝不但很可怜,还很厚道。母亲死后,他由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他对自己的弟弟—静皇贵妃的儿子奕訢很谦让。但奕詝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学习成绩一般,换句话说,他的资质不高,脑子比较笨,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奕訢则正好相反,他天资聪明,诗文、骑射都很出色,学习成绩比四哥奕詝优秀得多,本来就很受宠。而且他还是静皇贵妃的儿子。静皇贵妃又是现今在世的嫔妃中最受宠的一个,奕訢自然就更加受宠。

但旻宁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继承自己的皇位。

据说令旻宁下定决心的是这么两件事:

有一次,旻宁带着儿子们到南苑打猎,皇子们很想在汗阿玛跟前露一手,都玩命地打。最终,奕訢打的猎物最多,而奕詝一只猎物也没打着。

旻宁问奕詝这是为什么。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事先早教好了,让奕詝回答说:“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旻宁听后很高兴,这个儿子这么小的年纪,竟然能有这份见识,很好。

还有一次旻宁病了,病得很重,召两个儿子谈话。奕訢临去之前,他的老师卓秉恬告诉他,让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地向汗阿玛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奕詝临去之前,他的老师杜受田则告诉他,比才华你比不过奕訢,所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仁孝。

怎么展示呢?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