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十分恐惧,瑟瑟发抖。他转头朝母亲望去,颤声道:“娘,我害怕……”
母亲转头望向儿子,目光空洞。
“世间如地狱,人世煎熬,众生皆苦……”
母亲喃喃道。
长老一声令下,一个壮实的村人举起了残刀。他正好站在男孩身后,所以打算先杀男孩。对他来说,先杀谁都一样,反正就是前脚后脚,一瞬间两刀的事情。
一道光芒划过,残刀劈了下去。
男孩看不见背后的刀落,只觉得十分绝望,十分哀凉。
母亲看见了刀落,一瞬间她呆滞的眼神恢复了一丝神采,本能的母爱让她长期被苦难所浸润,变得麻木的灵魂清醒了一瞬间。
母亲纵身扑向男孩,替他挡住了下落的残刀。
“咯噔——”
残刀将母亲的头颅劈成了两半。
温热的鲜血溅落,如同猩红的甘霖。
男孩看见母亲被劈开的头颅对着他喊:“快跑——”
男孩头脑中一片空白,他下意识地起身,带着满脸满身的鲜血,飞跑而去。
杀死母亲的村人愣了一下,男孩跑远了,他才反应过来。
一众村人望着母亲倒在血泊中的尸体,犹豫着要不要去追杀男孩。
长老叹了一口气,道:“算了。走了就行。作孽啊!把她埋了吧。埋在山上,离村里的土地远一点,她有疫病,不要感染了村人。”
男孩游荡在荒郊野外,他像一只野狗一样,又病又饿,时日无多。
人群聚集的城市和村里,男孩是不敢去的,去了他会被杀死。他不知道该去哪儿,能去哪儿,就来到了曾经捡尸的古战场。
男孩躺在一堆尸骸之中,望着浩瀚无垠的灿烂星空。
男孩想起了母亲临死前的话,世间如地狱,众生皆苦。他年纪还太小,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明白苦难,在他的记忆里,生活中全是困难。贫困、辛劳、饥饿、寒冷、疾病、战乱、死亡、悲伤、痛苦,恐惧,这是他短暂生命中的全部,他从未有过欢乐,一刻的欢乐也没有。
男孩躺在尸堆之中望着星空,身上的痛楚,腹中的饥饿与内心的空虚交织,让他整个人在痛苦与绝望之中煎熬,他看见过路边的野狗是怎样在伤病与饥饿中凄惨地死去,他觉得自己此时此刻就跟野狗一样。
一滴眼泪划过男孩的眼角,仿佛流星一样。
男孩安慰自己,也许再苦挨一会儿,就能飞上星空,体会到欢乐了。
“阿弥陀佛!战乱四起,疫病横行,这人世间如烘炉一般,众生皆苦……”
一个沧桑的声音响起。
男孩听见众生皆苦四个字,想起了母亲,便睁开了眼睛,从尸堆中坐起身来。
“啊!师父,这儿还有一个活着的,是一个孩子。”
另一个年轻的声音道。
男孩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因为太过饥饿和虚弱,又浑身病痛,他头昏眼,产生了幻觉。他看见了古战场上,有一群金光闪闪的佛陀降临在这苦难的人世间。
男孩晕了过去。
男孩看见的是一群僧人。
这群僧人来自于浮屠寺,为首的老僧人法号枯灯,是浮屠寺的主持方丈。每隔三年,枯灯会带着弟子们出门化缘游历,在乱世中传播佛法,普渡苦难的众生。这一晚,他们正好经过古战场,准备给战死疆场的亡魂念经超度,恰好遇见了男孩。
也许是佛光普照的缘故,也许是小孩子只要不再挨饿,身体自然会强壮起来,男孩的疫病在枯灯和弟子们的照料下,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男孩活了下来,做了枯灯的徒弟,排灭字辈。因为见到男孩时,他全身疮痍,脓血污秽,枯灯就给他起了法号叫灭秽。
从此以后,灭秽一直跟着枯灯修行,大多数时候,他们待在浮屠寺,研习经卷,有时候会出去云游普法。
通晓佛法,又在云游中看遍乱世的狰狞万象之后,灭秽对于人心,对于苦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于佛理的参悟,也比一众师兄弟要强很多,枯灯经常夸赞灭秽灵台清明,很有慧根。
灭秽心中一直有一个迷障,他永远忘不了母亲临死前说的那句众生皆苦,他救不了母亲,不能给予母亲快乐,这让他很难过,所以他发愿想要普度众生,给予众生极乐世界。
这一年,又是战乱四起,北魏攻打宋朝(1)时,枯灯正好带着一众弟子游历到了郾城,挂单在圆通寺。
这时候的灭秽已经中年,而枯灯已经老迈体弱了。这是枯灯最后一次带着弟子们游历了。这一次回浮屠寺后,枯灯打算把主持之位传给灭秽,自己闭关静修,不再出门了。
郾城是一座小城,圆通寺是郾城中最大的佛寺。
北魏的军队围困了郾城,郾城的城主和将军不肯开城投降,希望等待宋军救援,双方便僵持着。枯灯、灭秽一行人,也被困在了圆通寺。
从入秋到寒冬,这一僵持,便是三个月,宋军被困在了渭水,根本来不了。但是,郾城的人不知道,还困守围城,誓死苦等。
郾城中的粮草早已断绝,家家户户都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牛马狗之类的牲畜在下第一场雪时也都被杀光吃掉了。隆冬时节,连树叶和草木都没有能吃的了,从士兵到百姓,都饥肠辘辘,吃土果腹。
有些人身体虚弱,因为吃土,腹坠而死。这些人的尸体被放在了圆通寺前,第二天就会变成了一架血淋淋的白骨。
那是灭秽第一次看见人类分割尸体,啃噬人肉。
灭秽有些崩溃。
不过,更让灭秽崩溃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注释:
(1)宋朝:420年——47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个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跟唐宋元明清的宋朝名字一样,但不一样。
(本章完)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