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复兴之路 > 第六十二章中层会二

第六十二章中层会二

“精益管理被集团总部提到了战略高度,不是我的发明,发明权在日本,在丰田公司。他们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取得了极大成效,为很多著名公司所推崇并学习实行。我们也算汽车行业的一员,有份资料说,全球范围内,质量最过硬的是丰田车。考核办法是统计法,即统计每100辆新车发现的缺陷,丰田是最少的。有一家美国的著名公司,了大价钱请了丰田的专家帮助他们搞精益,搞了一段时间后宣布他们学会了,精益了,这个结果令日本人嗤笑。因为精益管理的精髓在于持续改进,是没有终点的管理活动……”

“第三点,我想谈谈管理问题。这个题目比较大,不那么好讲清楚。而且,就我十几天的时间,肯定是管中窥豹,以点带面了。讲的不对的,我负完全责任。欢迎同志们指出并批评。

“现场管理不只是基层的事,机关要不要抓现场,答案是肯定的,要!精益管理是全员性活动,机关岂能例外?我们要求车间工人不能有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机关岂能例外?机关的同志们回去把自己的岗位清点一下,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统统给我拿走!办公室不准有小说、杂志,电脑里不准有游戏,举一反三,彻底清理。纪委和监察部要在节后对机关进行一次检查,违反的,下去当工人!政府部门在整顿作风,我们也要来一次作风方面的整顿。这是最基本的,以后还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以为精益管理只是基层的事,那就想错了。要主动跟上来,被动就要挨打,我陶唐抓管理有个特点,就是六亲不认。不管是谁,跟不上公司的步调,我就淘汰他!”

“看来是没有重视。我认为反映出七分厂职工的心态,或者对公司不信任,或者对你们不信任。其中更有分厂班子工作的状态,大概没有其他的解释了。二位请坐吧……除了七分厂,四分厂、九分厂、十四分厂、十八分厂,还有物业公司,营销部、采购部等单位的回收率也很低。这说明什么?请大家深入思考。当然,也有好的,机关不必说了,一分厂、八分厂、十一分厂,还有质检中心回收率都超过了95%,值得表扬。

“我讲这个笑话,是说盛东是走过弯路的,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取得了效果……这些天我看了基层的情况,情况有些像盛东当初,仍停留在最肤浅的层次,就是现场管理阶段。现场管理是精益管理的出发点,这没错。我们的现场搞好了吗?没有。很多车间工作现场凌乱不堪。可能有人想,我们和过去比已经进步好多了,但是不行。跟集团的要求,跟用户的要求,差距太大。现场管理可不仅仅是打扫卫生的问题,现场管理5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五个要素大家已耳熟能详了。但做的很差。清扫都不够格,整理都做不好,其余的就甭谈了。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现场,它暴露了我们管理几乎所有的问题,安全、质量、工艺、成本……都隐藏在其中。现状是什么呢?跑冒滴漏比比皆是,我举几个例子吧:九分厂酸洗车间南面一直有蒸汽泄露,我路过了三回,没人管。我不相信九分厂的干部们看不到,为什么不管呢?大概认为那是动力公司的事吧。动力公司也不管,不知是看不到还是不愿管。蒸汽是要付费的,都要转入九分厂的成本中,这说明什么?二分厂是搞锻压的,工人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甚至还有穿背心上岗的……分厂领导、车间领导视而不见。我想问问二分厂的领导们,安全关系不关系成本费用?出了工伤,职工忍受痛苦且不说,公司不钱?十二分厂一车间外堆了一大堆废铁,像是报废的模具,任凭风吹雨淋,也不知堆那里多久了,没人心疼……至于长流水,长明灯就更是普遍现象,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职工们都反映些什么呢?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薪酬问题,大家都认为工资太低了,要求加薪。第二是公司发展问题,令我高兴的是,很多一线工人非常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实话说我很感动。尽管一些建议不那么靠谱,我却从中看到了他们关心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拳拳之心。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大的财富,是我们重振红星的希望所在。第三就是福利问题,希望公司力所能及地改善职工的福利,包括住房和子女就业。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廉政问题了,这个,我不想多谈了,以后会有机会专门谈。现在我要说的是,三个问题,代表了职工的心声,也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我们这些人,红星的两级班子,就朝这个方向努力。顺序呢,第一是解决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第二是提高员工的薪酬,第三就是改善福利,让员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为发展是解决薪水和福利的前提。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这三条。有人可能想说,你这样讲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班子会研究过了吗?研究什么?哪个领导敢否定这三条?我是不敢的。毛主席曾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调查问卷再次证明了老人家论断的英明,群众帮我们指出了工作的方向,既符合上级的要求,也符合公司的实际。大家说是不是啊?”

麻烦来了。吕绮想,自己办公室那堆闲书也该搬回去了……

“最近应东湖实业的邀请,我和李总、江总去了一趟……”

“对于精益管理,我们系统也在搞,盛东算是先走了一步,受到总部的肯定。我在这里给大家披露几个数字,盛东公司近三年来质量损失、管理费用逐年以两位数降低,成本费用率每年以一个点降低。大家可以算一算,以我们红星现在的规模,成本费用率降低一个点意味着什么?大致可以省出一个亿。一个亿啊同志们,如果用于涨工资,差不多可以增加收入10%了。而且大家要注意,这是在不增加规模的前提下计算的。现在盛东尝到了甜头,越发觉得精益有搞头了……

陶唐摸出手机看了一眼,回了条短信后继续讲,“管理必须有个重心,或者是阶段性的,或者一以贯之。每个企业或有所不同,以成本为中心的,以质量为中心的,其实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抓质量当然会对成本产生影响,我看了去年公司的行政工作总结,似乎公司是以抓质量特别是实物质量为中心工作,去年的报表,公司的质量损失为4300万元,其中外损——主要产生于汽车配件的三包损失就有3300万元。同比下降了32%,节约了1000余万吧。当质量得到改善,废损自然降低,成本随之得到改善。反之亦然。都说一个领导一个令,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可能会想,陶唐当了总经理,会有什么新道道?在这里我确实要公布我们今后管理工作的重心,那就是以精益管理为核心……”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在座诸位的职业。不管是做行政的,还是做党务的,从事的都是管理工作。对于管理,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以我自己的经验。对于管理的理解是,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劳动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活动。把这个定义延伸,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

不过是老生常谈。坐在赵庆民右首的李珞已经听说了财务部的“内讧”,他估计陶唐会拿东湖价格说事,所以,在陶唐讲到管理时,他竖起了耳朵。李珞自诩在管人上有独到的心得,对于陶唐对管理的定义,李珞认为太过平庸。

“精益管理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核心就是八个字,持续改善,消除浪费。注意持续二字,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活动,要不断发现可以改善的地方,永远有改善的余地。其目的就是消除浪费。浪费是广义的,不单是物料的节省,还有人的节省,更主要的是时间的节省。精益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全员性,绝不是领导层的事。起初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深入后即出现自下而上的推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其中了……我们搞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其实都是精益管理的组成部分。衡量精益管理是否取得成效,不在于成本降低多少,废品减少多少,效率提高多少,还在于职工的参与度。就像我刚才讲的调查问卷,如果在精益管理推进有效的企业,绝不会出现回收率只有五六十的现象。因为职工会把企业和自己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像珍惜自己的家一样珍惜企业,痛惜各种浪费……

陶唐继续讲,“现场搞不好,精益就不可能深入。精益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浪费。直接的结果就是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是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是成本的不断降低。再高一步,是干群关系的本质改善,是员工主人翁意识的提高。但起点就在现场。精益管理从现场出发,回归现场。所以,还是要大力抓好现场管理。抓现场管理,一定要摈弃演戏的习惯,抓现场不是给领导看,也不是为了漂亮美观,而是为了质量、成本和效益。我可能有些武断了,我认为我们抓现场有表演的成分,这样自然不能深入了。我去了一个分厂,就是六分厂。说实话,比较差劲。那天我没有批评他们的现场,但分厂领导大概意识到了,隔了一天我再去,现场明显得到了改善。改善应该表扬和肯定,但要问一问,这样的改善是持续的呢还是一次性的?是为了抓精益呢还是为了让领导舒服?我希望是前者。如果是后者就没什么意思了……这儿我立个规矩,以后不管是系统还是地方来厂视察,不通知基层,是什么样子就让领导看什么,原汁原味,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盛东是走过弯路的,我刚到盛东时,集团冯老总——他当时是集团总经理,去盛东视察,检查了盛东推行精益的做法,跟我讲了几句话。他是用哥伦布打比方的,大家都知道,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现在史学界有人质疑这个定论,但这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不深谈了,我们也不是搞西洋史研究的。回到正题吧,冯老总说,陶唐啊,我看你抓精益可以归纳为这样三句话:出发不知去哪儿;到了不知在哪儿;回来后不知去过哪儿……”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