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也恰是如此。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怯懦平庸,不敢出头。反而,是要求读书人,无论任何状况,都不能偏离自己的主张和目标,始终保持中正。
家人亲情的纽带,是他生活在这一世最为重要的支撑。让他出卖家人?
杨立武怎么会在这?
旁边一位亲随也接口道:“这可是我们大人法外开恩,也是大人惜你的才。”
柳明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叔,沧桑可怜,他轻声道:“永叔,男儿何不带吴钩,大丈夫立于世,需心胸坦荡。我柳明……做不出这样的事。永叔……你永远是我们柳家人……”后面几个字,柳明念得尤其重。
柳明这次也豁出去了,想奉行一回中庸。他做好了准备,大不了,自己不考科举,专心回家经商。总有别的办法解决平安堂之事。
柳明摇头苦笑道:“大人,知不知情,这都要连坐革去应试资格。”
“大人,柳永乃是青州名士,诗词歌赋,震动汴京……固然替考有错,但卑职恳请大人从轻发落。”杨立武伏地请求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柳永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明白侄子为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伏地哭泣了起来,呜咽声中夹杂着辛酸与悔恨。
蹬蹬脚步声,柳明只感到身前的地砖,一阵阴影掠过。
柳明余光一扫,顿感惊异,那瘦削的身材,泛黄的脸颊,还有那双如同蛇蝎般的长眼……
“哦?”汪通面露意外。
汪通的意思很明显,他是个惜才之人,无论柳明是不是知情,他都希望对方不知情。因为,柳明的这篇策论,做得实在是很出色,论据严密,视野开阔。他也曾为举子,知道准备考试之艰辛,不忍就这样废掉了一位考生的前程。
“大人,小叔于我之恩,犹同父母。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若是我违背事实,斩断血缘,虽能继续考试,却也会因触犯天怒,而无法考上功名。”柳明发自肺腑道。
杨立武“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请汪大人恕罪。”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汪通叹了口气,一挥手道,“来人啊……将柳永带到贡院外,笞杖三十,以示警示。另外,发布告示,考生柳明,应知情人同犯,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并罚永远不得应试。”
柳永跪在地上,柳明站在一旁,一班差役手持杀威棒,列于其身后。
内堂,汪通脱去乌纱,坐在椅上,面无表情地喝着茶。
这一番话,乃是其发自肺腑之言。柳明真是十分后悔,没有在最后一刻,劝阻住自己的小叔。导致现在这一副狼狈局面。
柳明身子微微一震,尽管他做好了准备,但是仍然不免感到遗憾。
“谢大人……但是卑职有一事相求……”杨立武仍然跪拜在地道,“柳永叔侄,乃是饱读诗书,胸有大才者。此次……还望大人法外开恩。”
“杨大人,你这是做什么?”汪通连忙起身扶道。
他扭头看了看柳明,眼神严厉道:“柳明,我问你,你叔柳永替考之事,你可知情?”
“在下参见汪大人。”一个低沉沙哑的嗓音在屋内响起。
看着小叔柳永殷切地朝自己使着眼色,柳明心中酸涩无比。古代科举资格,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堪同性命之重。家里更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然而,落实到柳明身上,要用断绝血缘关系来换前程,他想都不用想,绝对不可能!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