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部军情二处b世纪52年(内)0019号文件军内内参《帝国の野望》b52年第三期
本期内参摘要
重要军情提要:塔斯曼帝国高级军事参观团将于下月至我国参观考察,圣罗曼帝国在所罗门要塞附近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亚美兰德与圣罗曼帝国签署双边友好合作协定
最新军事技术:马克沁博士全新枪械自动原理制造的高射速武器,高压有毒气体的气态稳固安全存储技术,再谈管退炮火炮液压油与炮管冷却,无缝钢管技术的再次突破性进展
军事历史与军事档案:塔斯曼帝国军武器装备发展史
翻到那一页(周一就写完)
蛮人狼牙棒——塔斯曼帝国军武器装备发展史
(摘自:萨克森温莎帝国军方内部文件性质季刊刊物《帝国の野望》b52年7月版,多国总参谋部档案局备案存档此文)
(主要以火器时代为主)
单兵装备发展历程
(节选自塔斯曼帝国陆军装备演化史,完整文章在相关作品《颤抖的文明》中,过完国庆再写)
(二)火枪火炮时代
这里要谈谈军事改革前帝国军装备的老式火枪,包括步兵手里的长火枪和骑兵用的短火铳。
火枪时代开始
轻武器方面,塔斯曼帝国军在上轮纪元z世纪时期就有装备火枪的记载了。帝国陆军在z世纪20年代就接触到火枪了,那时的火枪技术上还不成熟,威力实在不咋地,精度几乎没有,那时中央大陆最好的火枪就像是双管猎枪版明军三眼铳。随着技术进步,这种武器威力和精度都上去了。z世纪60年代,帝国军组建了第一支建制火枪部队,装备了高价买来的2000支火枪,遂发双管猎枪。这是塔斯曼帝国向热兵器过度的一次伟大尝试,同时也是一次武器性能战术实验。这支部队在战场上表现不俗,实验非常成功,但帝国军还是没有大量装备火枪。原因很简单,这种武器价格昂贵,对金属加工技术落后的帝国来说大量装备起来成本很高,无论大量自行制造还是从外国人那里买。其次,与冷兵器相比,这种武器的使用成本也高,易损耗,不可靠,过于娇贵。帝国军放下火枪,却看上了火药。各种火药推进兵器(类似于大韩冥国神机箭,《武经纪要》一窝蜂)和火药杀伤兵器(各种规格的投石机抛射型火药包,纸壳铁壳的投掷型惊天雷)被制造出来大量装备部队。帝国军认为这就是火器化,种种身管火器被弃置一旁。最终,帝国军与第一次真正的火器化机遇失之交臂。文明人真的应该感谢上帝。(那时塔斯曼帝国的军工技术也够呛能发展出像样的身管火器。)
转眼到了a世纪,a35年,帝国军在巴克里亚战争中惨败,对方不计成本大量使用远射火枪火炮,尤其是那些火炮,打的远,打的准,打的狠,让帝国军的各种大威力特色火器彻底报废,也把这个技术落后的帝国给打醒了。a世纪40年代,塔斯曼帝国开始大规模备火枪火炮,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这些武器并投巨资引进技术进行仿制。当时的帝国饥不择食,多方引进,多地仿制,火器的规格自然是五花八门。
步枪制式化遥遥无期
一百多年,几经变革。塔斯曼帝国在a世纪90年代将所有的地方火炮工厂收归中央,所有的火炮工匠集中到物料产品运输便利的维拉和首都罗塔附近的达达洛尔要塞。b世纪初期,帝国的火炮已经实现了全面制式化,由国家军工厂制造,采用统一规格。b世纪20年代,达达洛尔要塞取代维拉,成为帝国境内唯一的火炮制造基地。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