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寺遇 > 皇城一面

皇城一面

皇城一面(1)

一路鞍马劳顿,姜愿抱着寺寺在车里昏昏沉沉眯了一路,耳畔的声音从滴雨拂风到小贩轻呦再到市井闹市,姜愿知道到皇城了。

姜愿下了马车才发现,已经月上柳梢头了,一家人都因旅途劳累便早早睡下。姜愿在车上睡久了,这会儿倒是没有什么困意,便在自家院里散步。

一轮弯月下,粉衣少女来来回回地走着,身后还跟着一只狸花猫。突然少女停下,身后的小狸花没来得及刹住车,撞上了少女的脚跟。

姜愿转过身去将寺寺抱起,顺着寺寺的毛,望着月亮:“寺寺,还是江南好看,这月亮只有升起在江南才有一种清冷美,就像那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多美呀~”

寺寺也仰起头喵呜了一声。

突然吹起了一阵风,皇城的风可不像寺城那样温凉。虽然皇城与寺城之间,路程只需要大概一天左右才能到达,快一点大概半天之久,但两地的环境却因为隔在中间的浮珞山而相差甚远,浮珞山挡住了北上的烟雨,也挡住了南下的寒风。

姜愿被吹得打了颤,喉间也泛起一股痒意,姜愿知道在待不得了,赶紧抱着寺寺回到闺房。

一踏进房间,姜愿便暖和了起来,她的房里一年四季都是不断火的。

“小姐,散好步了?我看外面吹起了风,正准备去喊你。”月梨打了盆热水,准备伺候姜愿梳洗。

“嗯,好,是有些冷了,”姜愿将寺寺放下,搓了搓胳膊,“对了,也给寺寺洗一洗吧。”

月梨点了点头,在清洗寺寺时候月梨发现寺寺一身除了占了点泥巴,其他都很干净,没有虱虫,一点臭味也没有,月梨想着不愧是寺里的猫,就是不一样。

其实月梨不知道,寺寺被玄衣人喂了药,这种药可以让寺寺身上没有虫子,没有一些潜在的病瘟。

一人一猫都梳洗好后,都上床准备休息。月梨看着寺寺也上床睡,劝小姐:“小姐,寺寺还是睡别处吧。”

姜愿看了看寺寺正可怜兮兮地望着她,像是在告诉姜愿别扔下它,便对月梨说:“没事,寺寺现在还小,刚到家也不习惯,等它大一点了,熟悉了,就给它在屋内做个窝。”

月梨看着小姐坚持的样子,便也不说什么了。就这样,不一会儿,床里就传来两种呼吸声。

一夜到了五更时,姜太傅准备去上朝,他来到姜愿的小院,对着姜愿的闺房说:“愿儿,阿爹去上朝了。”姜太傅每次上朝都会来告诉姜愿,这个习惯坚持了十四年,现在依旧坚持着。

姜愿听到父亲的声音便应着:“好,阿爹。”声音有些哑,可能因为那阵风。

姜太傅听着女儿的声音有点低沉,便交代管家吩咐厨房炖点姜汤和银耳雪梨汤。管理应下后,便去上朝了。

朝堂上,天子威严地坐在龙椅,满朝官员分为文左武右,官职大小排列在两侧。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官员边说边行礼。

“众爱卿平身,”那声音透露出一种傲睨万物的气势,“近日江南一带梅雨之季,夏汛频发,特别是江陵,多地出现了涝灾,家破人亡,流民也骤增,朕恐不久后流民暴乱,众爱卿有何良策?”

“臣认为需要将流民安置好才能防暴乱出现,可以在城外建棚,布膳施粥。”朱学士上前提议。

张少傅手持芴板,行礼说道:“臣建议除了安置好流民外,重点还要治理洪灾。”

“嗯,两位爱卿都有理。那这治理洪灾该如何治呢?张少傅?”皇帝提问着。

“臣觉得可以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发生水灾的地方派人前去管理疏通,还未发生的地方提前通知地方官员每日沿河检查,开通道路,加固堤坝;十分隐患之处,地方官指挥民众迁移安全之处。”张少傅思绪清晰。

“哈哈哈,得此良臣,朕甚欣慰。姜太傅,不愧是你门下的弟子啊!”皇帝龙心大悦。

“臣未做什么,是张少傅自身头角峥嵘,也是陛下慧眼识才。”姜太傅鞠躬说道。

“太傅谦虚了,众所周知姜太傅桃李天下,手底下培养的人才数不胜数,有多少在太傅的推荐下仕途亨达。”旁边的陆宰相话里有话。

姜太傅心里一惊,但也不慌不忙解道:“陆宰相说笑了,那些本就是北冥之鹏,借着陛下的惜才之风才扶摇而上。哪有我什么事呢?”

“好了,众卿家都过谦了。”皇帝任他俩过了一招后,才出来和事佬一下。

这时,林郎中出声:“陛下,臣还有议。”

这位林郎中刚上任不久,十分年轻,但也确实有才,小小年纪便身怀高超医术,能和鬼医不相上下,而且凭着温润如玉的面容收获了不少高官之女芳心。

“哦?林郎中但说无妨。”皇帝抬手示意。

“洪灾过后,遍地都是被淹死的百姓、牲畜等,若不能及时处理,恐生瘟疫。”林郎中说出心中所想。

“这确实是大问题,那林郎中可有应对之举?”皇帝看着林郎中问道。

“臣觉得应在前往治理的官员中增派医者,对于淹死的尸体,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应找个妥当的地方挖坑焚烧,然后填埋,这样可有效杜绝瘟疫横行。”林郎中一一说出。

“就按照林郎中说的办,众爱卿可有举荐之人前往江陵治水?”皇帝环视了一圈。

就在群臣议论纷纷之际,陆宰相走了出来:“卑职认为姜太傅嫡子姜君回再适合不过了,自幼便师承鬼医门下,精通医术,而且才情学识盛传,专精人文地理,此次南下治水非他莫属。”

“姜爱卿意下如何?”皇帝改换了称呼。

长伴君侧的姜太傅一听,怎会不知皇上已下定了心意,心里自是不愿自家孩子参与朝堂之事,但皇命难违,只能无奈:“臣附议。”

“好!那朕便封姜君回为河道总督,林郎中为副都督,带领精兵五万三日后前去江陵治水。朕在皇城等你们的好消息!”纶音一落。

“臣,领旨。”姜太傅和林郎中弯身遵旨。

退朝后,姜太傅与好友许太尉结伴而行。

许太尉就今天陆宰相的行为为好友进行了分析:“允兄,陆运这家伙又开始作妖了。这次殿前提议君回南下治水十之八九有异,你且多留意,务必要叫君回小心。”

“我又何尝不知?自景王一事后,我们就同他暗地里较劲,这次陆运提出了台面,必定有诈。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君儿这次南下凶险八九啊。”姜太傅一脸担忧。

许太尉思忖了会儿说:“允兄,明日我那自幼在外养病的小儿璟遂要回来了,他从小就聪慧,主意多,这几日我们一同商量下对策。”

“璟遂病养得怎么样呢?这孩子从小就和我家愿儿一样,体弱多病,我都快记不得长相了。”姜太傅关心着。

“病养得差不多痊愈了,还习了一身武艺,强身健体,明日你便带着君回来我家。”许太尉道。

“好,有劳许弟了。”姜太傅感激着。

“你我之间还说这等话,莫不是瞧不起许弟我和我家璟遂?”许太尉佯装生气。

姜太傅看着好友,不由得说:“若是阿远在就好了,你我三人……”

许太尉听到“阿远”二字神情也黯然了,只能望着这深深宫墙,怨叹:“伴君如伴虎,允兄,你说他愧疚吗?”

姜太傅摇了摇头,回忆起那天皇帝一人在东宫对月饮酒说:“帝王难测,不知不知……”

说完,两人便消失在了这座困了很多人的皇城。

姜太傅一回家就召集家人到正堂,告知了大家君回被皇帝任命为河道总督,三日后南下治水的事。

正堂沉闷,姜夫人和姜家老太太愁容满面,姜家其他三兄弟也紧皱眉头,姜愿则一脸担忧地望向自家大哥。

姜君回依旧是一身白衣轻诀,刀削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剑眉下一双墨色眼里透着坚决。姜君回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对着堂前父母和祖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启笑说:“祖母,父亲母亲,你们放心,君回此次南下必定打胜而归!”

此话一出,姜太傅和姜老太太露出了欣慰的眼神,而姜夫人却更咽了起来:“回儿,娘相信。”

一家人虽未有多语,但眼神之间的流转,碰撞,都已知晓。

“圣旨到!”一声尖锐打破了沉默。

众人赶紧掩了神色,前去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夏季江南多汛,江陵一带深受洪灾之困,朕特封姜家姜君回为河道总督,率领精兵五万南下治理,三日后启程。钦此!”前来宣旨的黄门大声宣读着。

跪在前面姜君回举起双手:“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身后的一行人也叩谢着。

“姜总督起身吧。奴家话也带到了,该走了。”李黄门甩了下拂尘。

姜太傅赶紧上前迎身:“李公公慢步,家里已经沏了上好的茶叶,请李公公赏脸移步?”

李黄门笑了笑婉拒道:“皇上还等着奴家回去复命了,姜太傅好意心领了。”

姜太傅见李公公拒绝,便走近些,从怀中掏出一块羊脂玉,塞给了李公公:“那姜某便不多留了,这是姜某的谢意,请公公笑纳。”

李公公用手一摸便知是个好玩意儿,笑得花枝招展:“那奴家就谢谢姜太傅了。”

李公公收了礼后便浩浩荡荡回宫复命去了。

姜家人看着姜君回手里的黄袍圣旨,感觉千斤重。

这一夜,太傅府众人未眠。姜太傅和姜夫人在书房商议、猜测着陆运这个贼人会从何处对姜君回下手;姜家老太太则在屋内的佛堂诵经念佛,祈求爱孙此去平平安安,治水有方;姜愿一回到小院就拿出纸来开始回想以往看的地理古籍,然后下笔将记忆中的江陵地形地貌一笔一划绘出,大到山脉,小到溪流,都一一画上;其他三兄弟将大哥拉到会仙楼雅间,将自己一技之长教给大哥,虽算临阵磨枪,但三兄弟想着大哥多学一点,略知一二,可能在有用之时保他一命。

姜家人何至如此?因为他们都知道,姜家与陆家之间早就波涛汹涌,景王被陆运陷害之事时,在最后时刻和姜许两家用尽最后一力暗地给予陆家沉痛一击,使陆运势力大弱,但代价有些大,景王府从此成为皇城禁忌,就连景王刚出生不到三岁儿子也惨死陆运刀下。

这十几年来,陆运一直在养身休息培养势力,暗地里给姜太傅下了不少绊子,但都被姜太傅悄无声息抹杀。

这次突然抬上了明面,姜府猝不及防,只能以守防攻。

皇城一面(2)

安静的街道上只听见一阵马蹄声,一匹如墨的骏马奔驰在皇城里,马蹄一扬一下,似未落地,奔跑的姿势宛如要冲破惊天拍浪;在月光的照应下,高昂的头颅上长鬃黑得发亮,身上之人也如那皎皎月色万分撩人。

一路驰骋,停在了太尉府后门前,许太尉早已在后门外候着。

曜马驻足轻踏蹄,一人翻马而下,对着许太尉俯身道:“父亲,璟遂回来了。”

许太尉依旧站在檐下,望着许璟遂不语,一身冰蓝色直襟长袍,袖口处用银丝绣上了祥云滚边,玉冠将乌发束起,腰间还佩着小时候自己亲自做的玉佩。

棱角分明的脸上除了峦鼻挺立,还有着峭峰般的浓眉,眉下一双深潭一样的眼,像极了那人;肤色因为常年病痛而异于常人的白,丹唇倒是显了些气色。

许太尉仿佛透着璟遂看到了另外两人。

“父亲?”许璟遂又唤了一声。

许太尉这才缓过神,走向前去,拍了拍璟遂的肩:“平安就好,平安就好,你母亲在云竹院等着你。”

“嗯,姐姐呢?也在云竹院?”许璟遂问道。

许太尉身体一僵,然后说:“韵瑶今日不舒服,便早早睡下了。”

许璟遂摸了摸爱马:“好,孩儿将黑曜安置好便去看母亲。”

“不用,让王管家帮你安顿就好。”许太尉叫来府里的管家。

管家刚走近马儿,准备从少爷手中接过缰绳,黑曜不乐意了,安静的夜被一声马鸣打破,黑曜的两个鼻孔哄哄地出着气,管家僵在原地,许璟遂安抚着黑曜,然后对着太尉说:“父亲,黑曜性子野,还是我来吧,很快,父亲你先去寻母亲,我随后就来。”

许太尉点了点头,带着管家走进府里。

许璟遂牵着黑曜从侧门进府,一人一马缓缓走到马舍,许璟遂将绳子捆在柱子上,拿了点甘草喂给黑曜:“辛苦你了,老伙计,累坏了吧,好好休息。”

说完便走向云竹院。

虽然许璟遂从小就因病离家,寄拜在无觞老祖膝下调养,但父亲和母亲依旧给他建了个自己的院子,一直等着他回来住下。这十七年来,许璟遂回来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加今日一共三次。

“老爷,璟儿呢?你不是去府外等他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坐在凉亭的许夫人见只有许太尉一人前来院子,有些失望地问道。

许太尉看见夫人失望地面孔,笑着安慰着:“夫人莫急,璟遂在后面,他那坐骑可不得了,有脾性,旁人碰不得,璟遂只好自己去安置了。”

许夫人原先暗淡的眸子一下子泛起了光:“好,我等,十几年都等了。我给璟儿做了他最喜欢的竹笋鸡,一直温着,他来了就可以吃热乎的了。不知道璟儿近日身体如何,你看着可怎样?”

“长高了很多,比我都高出了一个头,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硬着了,不像第一次回来,瘦得皮包骨。”许太尉走进凉亭,扶着夫人坐下,语气充满了骄傲。

“那就好,那就好,璟儿平安康健就好……”许夫人反手覆住许太尉的手拍了拍。

许璟遂来到院门外,看了下门上的宽匾“云竹院”,这三个字是许母亲手题写的。一脚刚踏进院里,许母便眼尖地瞄到了许璟遂,连忙甩掉许太尉的手,跑了过去。

“璟儿,你回来啦?快让母亲好好看看!”边说着便拉着许璟遂左看看,右看看,手还捏了捏儿子的肩膀,惊喜地望着许太尉:“真是硬的!”

“母亲,璟遂回来了。”许璟遂笑看着一脸高兴的许母。

一声母亲让许母停下了动作,泪水不住地盈满了许母眼眶:“为娘……好久都没听到璟儿唤我母亲了……”

然后,泪眼望着许璟遂,手慢慢上移,摸着儿子的脸,和许太尉一样,摸得出神,望得也出神,用小到听不见的声音说着:“若能活着,也像这般大了吧……”

许太尉看着痴痴的许夫人,一抹心疼浮上眼里,掩去心里如蚂蚁啃食的酸痛,故作轻松地喊了声:“再不来竹笋鸡都凉了!”

这句话唤醒了许母,然后用衣角擦了擦,牵着许璟遂走到凉亭坐下:“璟儿,娘给你做了你最爱的竹笋鸡,还是热的,你快来尝尝。”

许璟遂看着满桌子的菜应了声好。

月色凉亭下,一家三人各有所念。

皇城一面(3)

“璟儿可吃好了?”许夫人见儿子放下了筷子关心道。

“母亲,璟遂都吃撑了,你看瓦罐里鸡汤都不剩一滴了,还是母亲的手艺好,璟遂年年都想着了!”许璟遂将瓦罐倒了过来。

“这次留下就不走了?”许太尉问道。

“嗯,不走了。”许璟遂点了点头。

许母惊喜地握着许璟遂的手说:“真的?璟儿再也不走了?”

许璟遂转过身来,看着母亲,一本正经地回答着母亲的问题:“是的,母亲,璟遂不走了,你以后有的是竹笋鸡做了。”

许母笑逐颜开:“只要你回来,别说竹笋鸡了,你要吃天上的龙肉,为娘也想法子给你做!”

“好了好了,夜色也不早了,璟遂骑了三天三夜的马才赶回来,吃好了就赶紧让璟遂休息吧。璟遂明天记得来书房一趟,和为父一起商量信中提及的事。”许太尉拉起许夫人。

提起这事许璟遂严肃了起来:“好的,父亲。”

回到房间一起睡下的许太尉和许夫人都辗转反侧,许夫人盯着床幔轻声问着许太尉:“若是还活着,也该像璟儿这般大了吧。”

“唉,清霜,别想了,璟儿就是璟儿,快睡吧,睡吧……”许太尉长叹了口气,劝慰着许夫人。

许夫人依旧未闭眼,紧紧咬住嘴唇,不让哭声溢出,眼里的泪,一滴一滴落下,浸湿了枕头,床旁的蜡烛没有吹熄,蜡也像泪一样,一滴一滴沿着烛身流下……

许太尉察觉了许夫人的异样,转身抱住夫人:“清霜,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话音刚落,许夫人声泪俱下,一手狠狠捶向许太尉后背。

背对着许太尉的夫人,没看见身旁人也湿了眼眶。

站在门外拿着小虎头荷包的许璟遂听着许母的哭声,手紧了紧,乌木般的眸子看起来那么悲伤、那么孤独,整个人像是掉进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海。站立了许久,好不容易才将压在心间的一口气吐出,紧攥着荷包的手也松开来,默默转身,消失在了夜色中。

到了第二天,许璟遂来到了书房。许太尉正坐着琢磨着桌子上的东西,头也没抬,伸手叫许璟遂过去:“璟遂,你过来看看这个。”

许璟遂走到父亲身侧,看到铺在桌子上长长的名册,许太尉告诉许璟遂:“这些都是陆运这几年一直在培养的势力的小部分,从小我就叫你记住,陆家和我们姜许两家是有很深的仇恨。信中我曾告知这十几年来陆运除了培养朝中势力外,还培养了一股势力,前几日我手下人来报,这股势力最近活动在江陵,似有大动作。”

“江陵最近洪灾严重,莫不是他们想趁着灾情做些什么?”许璟遂猜测到。

“是啊,可惜他们行踪不定,而且杀伐果决,极其嗜血,我派去的探子都有去无回。”许太尉无奈说道。

“对了,昨日陆运还向皇上提议让姜太傅嫡子姜君回南下治水,圣上已经下令了,三日后出发,我恐这次陆运怕是要拿君回,拿姜家开刀啊!所以今天我让你来书房,等会儿你姜叔父也会带着君回过来,我们好好商讨下怎么应对,皇城怕是又要开始血雨腥风了。”许太尉担忧着。

许太尉没看见此刻的许璟遂紧抿着嘴,眼里的情绪复杂隐晦。

为了不让陆运看出什么,许太尉让许夫人下帖邀请姜夫人霍陌之前来赏花为借口,悄悄带上姜太傅父子二人。

姜府,姜夫人带着姜愿上了马车,姜太傅和姜君回早已藏进马车内,藏匿在市井中陆宰相的探子相互看了一眼,并没有看见姜家父子出门,但小心起见还是一路跟着。

走在外面的绿芙,掀开帷幔,对着姜夫人轻声说:“夫人,还跟着。”绿芙是霍大将军留给姜夫人的丫头,武艺不在霍昭之下。

姜夫人坐在车内,双眸轻阖,点了点头。

要路过会仙楼的时候,姜愿假装好吃地打开罗帷:“阿娘,到了会仙楼了,愿儿馋了会仙楼的杏荔酪好久了,不如让马车停一停,愿儿和月梨下车买一点,也给霜伯母和许姐姐尝一尝。”

姜夫人睁开眼,心里算着时机,思考了一会儿:“瞧你个馋嘴猫,你身子才健朗了许多,那杏荔酪性寒,还是少吃点为好。就让月梨去帮你买吧。”

姜愿娇笑摇着姜夫人的衣袖:“阿娘,女儿想下去走走……”

姜夫人一脸了然的模样,点了点姜愿的小鼻子说:“去吧。”

“谢谢阿娘,阿娘最好了!月梨快扶我下去!”姜愿迫不及待地下了马车。

会仙楼是一座酒楼,五年前会仙楼店主来到皇城选了一个别人都不看好的位置开业。谁知一纸皇命,让这个原本犄角旮旯的破落胡同发了家。

这五年来会仙楼凭借着独特的菜系和别致的环境,每天都是门庭若市,顾客源源不断,街上都流传着会仙楼日进斗金的传说。

姜愿抱着寺寺走到会仙楼楼外,一座金碧辉煌的十层高楼崛地而起,用的还是上好的红杉木和琉璃瓦。这双扇也丝毫不差,鲜红的百年桃木上一左一右雕刻着两只仙鹤,翩翩起舞,似迎仙来,两旁还挂了副对联:“五湖四海皆远客,八方九州迎仙来”;重点还是门上的牌匾,不可多求的黑色金丝楠木,漆金色的“会仙楼”飘逸如仙人着墨。

饶是来了很多次的月梨也不由自主地赞叹:“小姐,有钱真好。”

姜愿听到月梨说的话,盈盈浅笑。

“客官,里面请。”在外迎客的“店小二”笑请道。说他是店小二还是埋汰他了,这里的“店小二”都是着一身青衫,简单地一根玉兰簪固紧头发,彬彬有礼,好似书生。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