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文化符号。
狄青作为当时的出色人物,在民间的再创作中,作品也是相当丰富的。我小时候几乎在每一本关于宋朝的话本中见过他。事实上,在他历史上的形象沦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争议焦点前,他的艺术形象早就是民间的争议焦点了。这个也是我说狄青太复杂的缘故。当然他本人不复杂,但他与当时这个时代的互动,以及后来的民间议论中,显得太复杂,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异数。
自从中华话本泛滥起来时,狄青五虎将全传就和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的故事一样,长期以来传诵不衰。其中《万花楼》(《狄青前传》)、《五虎征西》(《狄青正传》)、《五虎平南》(《狄青后传》)三个讲述狄青五虎将故事的传统本子,以狄家将为主角。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清代李雨堂著,演过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的故事承接《万花楼》,叙述狄青、张忠、刘庆。李义、石玉五虎将出征西夏的过程。《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侬智高叛乱的经过。本人主传,狄青自然是伟光正形象。后二书为不提撰人。
《五虎征西》《五虎平南》好理解,就是狄青五兄弟南征北战,对应历史上狄青战西夏、战南蛮的情节。这《万花楼》名字蛮怪的,主要是讲少年狄青学艺后在万花楼打死作恶多端的二代胡伦,被包拯所救,并与皇亲狄太后认亲,从此飞黄腾达、成了皇亲国戚。这里面的槽点太多,待我一一理来。狄太后是所谓八王王妃,八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二帝光义恨不得皇位只在自己家,哪得容许分权者?而作为主角集团对立面的庞洪(在包公传说中作庞吉,在呼家将中作庞文。)太师,原型是宰相庞籍,与后宫无涉。明显是致敬前朝太师潘仁美。而在前朝的忠奸对立中,奸妃、太师对上御妹夫杨六郎、八王爷,正好完成了底层对上流社会争斗的视奸欲。(多说一句,底层对上流社会的视奸,影响不了统治,可叹很多统治者连这点都不能容忍啊。)
然后在其他演义中,狄青的形象就很不堪了。比如《呼家将》系列,《呼杨合兵》,《杨文广征南》之类。《呼家将》本是荒诞不经,本事并不可考,文字也多是其他话本的抄袭,比如呼延庆打擂,见于《杨家将》的杨七郎打擂;庞文抄斩呼家满门、铸肉丘坟,见于《薛家将》的武则天抄斩薛家满门、铸铁丘坟。而《杨家将后传》之类,也颇不靠谱。
在这些文字中,狄青有时被描述本是忠良,但是嫉恶如仇,毎拿下一个奸佞,必吃其心肝,奸佞的心肝吃多了,自己的心肝也就转了性,变成一个十足的奸佞,专与忠良作对;有时就直接是幕后大boss的形象了。比如《呼杨合兵》,皇亲狄青与忠良争夺帅印,派儿子狄龙设擂,这就是与潘仁美儿子潘龙、庞文儿子庞龙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了。(在很多曲目中,又作《杨金花夺印》,这次是杨金花来扮演杨七郎、呼延庆这个角色了。)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