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我这七十年 > 第五十一章 简朴的婚礼

第五十一章 简朴的婚礼

我们在县城北方一家姓徐的人家,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新房”住下来,房主是位郎中,也是我原来老家的邻居,徐太太待人也很好,我母亲在家时,俩位老人常常来往,相隔仅五十米左右。徐太太见到是我,很是热情,提供一切方便。岳母送来了一些锅、勺、碗、筷,凭票买了柴米油盐,邹家小俩口的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本想请张家、亲朋吃一餐饭,可惜那个年代市场上没有东西可买,饭馆也不办酒席,没法子,只请大家吃了一碗肉丝面,算作是我们的新婚“宴席”了。

招生仔的简单行李就是我们“洞房”的新妆,加上我带来的那条毛毯,便成了我们新婚第一夜的铺盖。

我们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归宿——相亲相爱度百年。这年我已三十岁,她二十二岁,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每天早饭后,我俩就来二老家里相聚,不久,把她姐姐及儿子接来,趁过年,大家相聚热闹热闹,共享天伦之乐。我用买来的新相机给亲戚们照了好多相片,成为永远的记忆。

因为客人多,没地方睡,招生就她妈、她姐姐住我们的新房,我就同岳父一起睡,每晚与老人们谈天说地,很是开心。白天全家围着一个大火盆,一壶热水茶,一托盘茶点,边吃边聊,他们问我在部队的经历和工作情况,我一一作答,与老人谈得十分投机,陪伴二老聊到深夜。岳母不时催:“睡吧、睡吧。”岳父躺在那把老式躺椅上,双眼眯眯,我以为他想睡了,就不再讲了,他却说:“你讲,我还听着哩。”我才知道老人是在闭目养神。

我把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物产气候等介绍给他听,这些奇闻轶事,他从来没听到过,老人像是听“天方夜谭”,津津有味。我和老人同榻而卧,天南地北讲了几个晚上,使老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了解了我,看来他们对我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是春节正月,大家都欢度春节,我带招生去醪桥乡西坑三姐家拜年,又到她邹家及我本族各家走了走,完成使命,回到岳父母身边。

说好元宵节过后就回南诏省,二老又忙着为我们打点行装,哥嫂为我们准备路上行李。走的日子临近了,老人家想到把女儿嫁到几千公里外的南诏省,何时能相见?难过得流下泪来,千祝福,万祝愿,希望我们能相亲相爱,生儿育女,一切平安,亲情话就越说越多,没话说了就呷瓜子、果点,围着火炉道珍重。

我为二老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做纪念。那时小兰还小着呢,跑前跑后,真可爱。妈妈忙着三餐饭菜,对我们关照尤细,一再对我说:“招生仔初出远门,要好生照顾她。”停了一下又说:“招生脾气不好,要多让她一些,不要跟她一样,身边亲人少,要互敬互爱,日后带仔带女回来探亲。”真是情深意长,依依不舍。

我们即将远行,心里不免有点惆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招生能把终生托付给我,远嫁异省他乡,完全失去父母的庇护,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今后的一切艰难困苦都要自己去面对了!这一去千万里,何日能回故乡看望父母?招生不禁潸然泪下……我只好耐心地安慰她,鼓舞她远走他乡的勇气。

1959年农历正月28日,我们启程返南诏省了,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充满一片慈母之心。我说:“二老多多保重,多则五年,少则三载,我们就会回来看望你们。”谁知这一别就是11年,直到1970年才相见,那时岳父已经去世了,我们一天孝也没尽到,真是终身遗憾。

我们带着一只装满东西的樟木箱和她姐姐送的一提盒酥肉等路上吃的食物,辞别老人、哥嫂、大姐、大姐夫,向朱山桥车站走去,那时班车很少,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搭上车,于是我请站长拦了一辆载重卡车才离开文山县。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