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怎么会放过如此好的助推器呢?于是他想方设法接近客氏。摆在魏忠贤面前有一个问题,那会儿的客氏有对象。怎么办呢?于是魏忠贤开始挖起了墙脚。又是送客氏礼物、又是请客氏吃饭,有时还带客氏出宫娱乐一下,出手阔绰。很快客氏就对她原来的相好---魏朝失去了兴趣(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当初魏忠贤下手的时候,没有剁干净,那方面还有能力)。总之一句话,魏忠贤把客氏搞到手了。
魏朝的结局就很惨了,被魏忠贤和客氏联手弄死了。
弄死了魏朝,再想往上走就有难度了。阻碍他登上权力至高宝座的是一个叫王安的大太监。大臣分三朝老臣,太监里也有三朝老太监,王安就是一个。他几乎走到了人生的顶点了,如今的皇帝甚至皇帝他爹都是他扶持上位的。在内有皇帝罩着,在外又与东林党杨涟那些人交好,真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东方不败之流与他比那差了海了去了。可以说魏忠贤想要搞死王安,自己借机上位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但是上天就是爱开玩笑,魏忠贤还真就把王安给搞下台了。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容我慢慢给你道来。太监中最有权有势的是司礼监,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则是司礼监中的老大。这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的一点不错。王安就倒了八辈子血霉。天启元年,王安的顶头上司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犯了事,被罢免了。这就给了王安机会,惯例是掌印太监缺位,由秉笔太监接任。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可是历史留下的传统害了王安。我们知道,如果要任命给你一个高的职位的话,你一定会推辞一番的,说一些诸如,力有不逮,无才无能,恐怕难当重任之类的话。
没错,我们的王安也是这么说的,可他得到的并不是领导的挽留。相反的是皇上给他回了五个大字:同意!朱由校!(可定有人要问,为啥是这五个字呢?前文说到过,朱由校斗大的字识四五斗,什么意思呢。就认识自己名字和同意这五个字。这里并不排除魏忠贤从中蛊惑)
这可让王安一口气差点儿没上来。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吗,不,还没有!不久之后,王安就收到了被勒令退休的圣旨,至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事情发展到这应该结束了才对!王安告老还乡,魏忠贤借机上位,也算是圆满的结局。不,这并不是结局。还有一个人不想让王安活着回家,这个人不是魏忠贤,恰恰是客氏。
魏忠贤虽然有几分混蛋,但对自己昔日的领导还是有几分知遇之恩的。他对客氏说:“就让这个老王八蛋回家吧!”
客氏反诘道:“回家?妄想!是谁给外界传递消息,说李选侍挟持太子的;是谁帮东林党人从我们手里抢人的;是谁让李选侍搬出乾清宫的。是王安,此人非杀不可!”于是乎,王安就上了魏忠贤的生死簿。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搞暗杀肯定是不行了。毕竟魏朝和王安的实力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可这并难不倒魏忠贤,因为接替王安的是魏忠贤的心腹王体乾,魏忠贤则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厂督,大权在握,想干啥干啥。于是王安就死掉了。
讲到此处,魏忠贤终于从一个穷屌丝逆袭成了集权、财、势于一身的天下第“一”人。这里的“一”是挂引号的,因为他只能在宫里称第一,外面那群人可不会认他这个第一的。这些人就是东林党人。
大家都知道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是个天才木匠,就跟宋朝那个大画家赵佶和南唐李煜一样,如果让他们做木匠,画画,作词,那必须是顶尖高手,可他们偏偏生在了帝王家,人在帝王家,身不由己啊!既然说朱由校是个天才木匠,那定然不怎么爱学习。因此处理朝政显得很吃力,索性就不理朝政了,一门心思扑在了木工上。于是魏忠贤和朱由校这一对文盲就把偌大的明朝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魏忠贤很会看人脸色行事,每次他都趁着朱由校做木工的时候让朱由校批阅奏章,这个时候朱由校全部心思都在木工上,显得极其不耐烦,吼道:“拿走,拿走,你定就行了,别打扰我工作!”
久而久之,朝中大事小情都不向朱由校汇报了,魏忠贤一个人就全部决定了,逐渐掌握了大权。随着魏忠贤权势越来越大,依附他的人为越来越多,时人称其为:“九千岁”。
纵然有那么多的人依附魏忠贤,但东林党人绝对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不但不谄媚,居然上疏指责魏忠贤。起初,一个叫周宗建的东林党人上疏天启帝,指出魏忠贤不忠不贤。洋洋洒洒千余字,酣畅淋漓,字字珠玑,就连魏忠贤听到这个奏疏的时候也是脊背一阵发凉。
这道上疏标志着东林党人和魏忠贤的对抗已经由普通的朝野议论发展到了政治上的水火不容。魏忠贤根本不是被吓大的好伐,迅速采取了措施。他让客氏和众多的手下共同蛊惑熹宗。结果是:周宗建罚俸三月。
但东林党人并不打算就此停手,而是希望皇帝能彻查魏忠贤。于是,左副都御史杨涟也上疏揭发魏忠贤的罪行。奏章中力陈魏忠贤的二十四条主要罪状,有理有据。此后,东林党人纷纷上疏要求严惩魏忠贤。
可如今的朝政完全被魏忠贤的人所控制。不久之后,杨涟和左光斗被罢官,被迫离开京城。离开京城并没能保住二人的性命,魏忠贤借熊廷弼兵败的引子,将二人押解进京。同他们一道被押解进京的还有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中等人。在阉党的严酷刑法下,杨涟等人被活活打死,这并没有让东林党人退缩。相反的是他们展开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但他们的声音皇帝是永远也听不到的,因为消息都被魏忠贤一伙人给截流了,并且搬弄是非,诋毁东林党人妄议朝政,攻击皇帝。于是下令限期拆除书院,许多东林党人被杀害。我们课本中的《五人墓碑记》好像就是描写这一史实的。
至1626年,东林书院被拆毁,讲学也跟着终止了。
曾经煊赫一时的东林党,在与魏忠贤的较量中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仅仅四年,被魏忠贤赶尽杀绝。他们一味地揽政,却提不出切实有效的治国良策,并且对魏忠贤之流姑息养奸,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吧。自身的覆没也成了千古冤案,着实让人可惜。
顾宪成一定想不到,自己出资修缮的东林书院会是这个结局。可悲,可叹乎!
不久之后,魏忠贤也得到了该有的惩罚。朱由校驾崩之后,其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吊死在煤山那个崇祯。
试问这崇祯皇帝即位后干了啥事儿?魏忠贤得到了什么惩罚?明朝的最终走向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