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以明军惨败,后金努尔哈赤大获全胜收场,是明与后金重大军事冲突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
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明朝在军事上几乎失去了主动进攻的力量,被迫由主观进攻转入了客观防守;而后金则正好相反,由原来的防御转入了主动进攻转入。为方便进军,努尔哈赤决定重建界凡城来屯兵。
其实努尔哈赤早就有迁都界凡的打算。天命三年(1618年)五月的一次朝会上,努尔哈赤跟众位贝勒和大臣说:“如果我们还住在赫图阿拉,每次打仗都得长途跋涉,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离边境近的界凡筑城。”此后,九月,努尔哈赤又更明确地跟众位贝勒和大臣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如今我们已经与明朝开战了,赫图阿拉离边境太远了,打起仗来敌人以逸待劳,我方胜算不大啊!所以我们必须迁都界凡!”这两次提议并没有得到众位贝勒大臣的一致认可,但这并不能阻挡努尔哈赤迁都界凡的脚步。天命四年年初,努尔哈赤征召万千民工,开始着手重建界凡城。到天命四年六月,界凡城已重建完毕。
萨尔浒大战的胜利,更加坚定了努尔哈赤迁都界凡的决心。六月初五日,努尔哈赤不顾诸大臣的阻挠,毅然地迁入四面皆天险的界凡城,并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亲眷接到了新城,建起了行宫,大摆宴席庆贺迁都之喜。界凡城不愧是努尔哈赤眼中的战略要地,在界凡,努尔哈赤发兵辽北,并相继取得了胜利。
咱把目光回到明朝这方面。萨尔浒大战惨败的消息不日就传到了京城,朝堂之上立马就炸了锅,言官们又开始了他们平日的工作。
三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两位总兵战死,杨镐和李如柏当仁不让地成了众矢之的。言官们首先把矛头对准了李如柏,有的没的一通喷哪。
李家和努尔哈赤家是世交,老李司令早就和努尔哈赤穿一条裤子了(这是老李司令没了,在的话估计没人这么说);据说李如柏还有个小妾是努尔哈赤的侄女,两家是姻亲,搞不好李如柏通敌也没准儿;还有南路军离赫图阿拉最近,可他行进缓慢,一定是与努尔哈赤达成了什么协议;可气的是,他撤退居然还能踩死千余人,实在是有负圣恩啊!……
喷了有小半天,这些言官们一味地指责,可就是没有人提下一步的对策。从这点来看,那些言官们还真是没别的事儿可干,打了败仗,不吸取教训,继续备战,居然打起了嘴仗。实在可气!这也说明明朝的覆亡亦是迟早的事了!
朝堂上在可劲儿地喷李如柏,李如柏在辽东回来的时候还挺高兴,转悠了半天也没看见后金军,自己平平安安的回来了,骑着马,哼着小曲就回到了家。刚到家,屁股还没沾床上,就听到了各种弹劾他的消息。这小子,当时脸都吓白了。这里哪项罪名都够我喝一壶的!这些言官还真是可恨!
听到消息的一瞬间,他突然有点儿后悔当年贪恋美色,娶了后金二号人物舒尔哈奇的女儿为妾了,可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光凭这一条,我就去跳进四大洋也洗不白了啊!杀我一回都不足以平民愤的!
于是,他让手下人关闭府门,自己一个人走到父亲李成梁和哥哥李如松的灵位前,双膝跪地,长哭不止。良久,方起身,拔出佩剑,自刎而亡。
好嘛!堂堂一镇总兵居然被言官们给喷死了!你以为这些言官们就此收场了吗?no!他们还没有喷够,又开始喷杨镐!而后喷方从哲!甚至将万历一道给喷了!最终他们喷嗨了!喷爽了!
还是浙江道御史杨鹤的一席话点醒了众人。他写了一本奏章,奏章中总结了萨尔浒战败的教训。原文如下:“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可谓很公道,从皇上以下皆有过失。
万历一听,都气哆嗦了,好你个杨鹤,把老子都给装进去了啊!万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可他祖宗朱元璋定过规矩,不能杀言官,因此万历同志也很无奈。那就从下往上找,找负责此次大战的负责人吧!
先找到的是四位执行者,杜李马刘四位总兵,二位已经战死,一个被骂死了,另一个去了铁岭,等候发落(听说还在做着总兵,毕竟人家是将二代,还是有些人脉的)。那就只能拿大战总负责人辽东经略杨镐开刀了。
据史书记载,当年上书弹劾杨镐的言官排了得有二里远,他们心里有个想法,只要我现在弹劾杨镐,就能证明我是忠臣,受后人敬仰。可不像以前忠臣那么难当,动不动就掉脑袋啥的,何乐而不为呢?
起初的时候,杨镐还能挺得住。一来是心理素质好,唾沫星子落脸上自当洗脸了。二来是咱上头有人啊!当初我可是当朝首辅方从哲保举的,如今兄弟有难,哥哥总得拉一把吧!
杨镐心里想得挺美,可是事与愿违。首辅方从哲并没有拉他,相反的是狠狠地踹了他一脚。方从哲当年给万历皇帝写了两份奏书:一份写的是自己当时老眼昏花,居然没看出来杨镐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废物点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还毁损了天朝声威,请皇上治臣不察之罪,治杨镐失职之罪。这明显就是个计,皇上既然治了他不察之罪,不就变相的承认皇帝本人也有罪了吗。另一份奏折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不过只是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主旨很简单,就是杀掉杨镐,不杀杨镐不足以平民愤,也无法告慰万千亡灵之魂。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