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好买卖后,刘一凡给里正报了一下此次船上运的货量,两艘船这次带了四千斤盐,二千斤酒,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比起船的运载量,这些不算多,只是头次,刘一凡没多带,本来目地是招人,卖盐和酒只是顺带了一小部分。里正也高兴,查看了大包货物品质后,摆下酒宴招待刘一凡一行人,同时联系县里商铺掌柜,周转银两,准备吃下这批货。对于这批货物质量,里正还是很满意的,销量估计不会是问题。
酒宴上,里正对刘一凡的烧刀子酒赞不绝口,刘一凡也嘿嘿笑着,能不好嘛,这样的酒在现在市面上还找不到。喝到兴头上,刘一凡和里正敲定了下次来时买卖量,那时就不是现在船上这些货量了,一次几十吨的产量还是可以保证的,里正有点喝大了,拍板保证,此次要是卖得好,下次提前把掌柜们叫来,准备现银,包销。
带的盐和酒卖了出去,刘一凡乘酒兴试探了下里正,想招些人手回去,每月带有银钱可拿。买些灾民也行,负责吃住。人手嘛,村里倒没几人,附近多少会有些,但也不会太多。去年,莒州遭了旱灾,倒是有不少人流落各地方,不过这一年分散得差不多了,想买些人得找找了,附近县区估计能有些。
刘一凡也没指望到这就能弄些人回去,看来得慢慢打听消息了。吃罢酒宴,里正给刘一凡一行人安排了住所,东岛村虽不算太大,可是几百户人家还是有的,这在中原地区很平常,但在辽东地区就难了。方圆百十里都未必能凑齐这些人数。
第三天,里正去府县城里联系商家,刘一凡也带着张九几个人溜溜达达地去县城,看热闹。此县城名为牟平县城,是个不算大的小城,但看样子也得有几万人的小城。来来往往很有人气。进入城中,刘一凡打听了一下盐、酒价格,比起村里正给的报价要高不少,这也正常,没有大利谁会买卖私盐。
逛了逛市集,卖什么的都有,酒水、茶叶、粮食、果品、样样齐全,算是物质比较丰富的县城了,刘一凡边走边问价,随手买了一些岛上没有的准备带回去。打听到一处人口交易点后,刘一凡信步走了过去,一看此处还真不小,百十多衣着褴褛的男男女女老人小孩被麻绳穿成一串串的,刘一凡也头次见识古代的奴隶交易市场,看着很新鲜,打听了一下,此时的奴隶来源比较复杂,有受灾后失去土地流落各地的难民,也有战乱留下的俘虏,还有被抓来的乞丐,还有养不起子女的破落户卖儿卖女,林林总总各种原因都有。价格也不尽相同,从身体强壮的战俘,到样貌标志十几岁的少女十几两,还有给钱就卖的小孩和四十多岁的老者。不同条件不同价格。看得刘一凡一时有些眼花。心里琢磨是不是买些人口回去。
本书到这已有十万多字了,回顾了下之前写的,感觉有的描写有些简陋,人物间对话有些尴尬,这也是笔者不足的地方,以下会尽力去往生动,细致方面下功夫。在此也感谢书友kill8888、书友20171020105712460、书友20170220005330889的推荐票和评论。谢谢你们对笔者不太成熟的文笔坚定的支持。在此非常感谢。笔者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小说写得更好。小说里刘一凡有了一个发展基地,经过半年的发展初步有了自立的资本,本文的主线也快要展开了,航海贸易,掠夺人口,战争。本文的一个小高潮快要来临了,欢迎继续关注,评论,推荐本文。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