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文化,物质基础好了,才能更好的发展文化。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家,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里面,有六位出自这一时期。
有钱了,朝廷给官员发好几分俸禄,名为‘养廉’。
确实,北宋的俸禄本来就高,再一人挂数职,所以他们都不用去考虑钱的事儿,更很少有人去贪污。
北宋士大夫什么都有啊,他们不用贪污。皇帝都说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北宋是天子和士大夫共天下,赵家待士大夫们非常优厚。可这,都是基于朝廷有钱的基础之上的。
后世流传着一句话,说在宋朝要是想当官,非常好办。“杀人放火受招安”就是了。
虽然是笑谈,但宋朝对待地方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不会赶尽杀绝的。
一般都是在匪首被杀后,允许其余人投降的。
这本是朝廷的仁义之举,只诛首恶,但却也成了后人笑他的理由。
难道非要朝廷全部杀了,才好吗?
有时候我们读历史,觉得有些人攻破了敌国,屠城就是非常混蛋,大肆杀俘虏是不对的。
可是,对我们自己国内被裹挟的农民起义军,却要求朝廷杀完,这不是非常可笑吗?
扯远了,还说宋朝。宋朝一般都会接受投降朝廷的叛军,并会妥善安排他们。
或是安排迁移某处安顿下来,或是直接收编。即使他们没有什么作战能力,朝廷也照样养着他们,而不是不接受他们投降,直接赶尽杀绝。更不会让他们去和外族作战,因为朝廷知道他们没有那个战力,让他们去就是送死,宋朝情愿把他们都养到死!
北宋和辽国打了几场仗,感觉非常的不划算。
每年几百甚至上千万贯的军费开支,还有精锐之师的伤亡,战线周围各个州县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于是,就有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北宋一直保持和平,宋每年赐给辽皇十万贯铜钱,两国约定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都说这是北宋软弱,花钱才能买来和平,可是又有谁真的了解当时的国情?要我说,这更像是宋在接济邻国。
北宋政府的一个中等县,平均每年给朝廷上交的税收是7.5万贯。而北宋每年赐给辽皇的,仅仅是十万贯,这不是接济是什么?
北宋每年给辽国一个县的财政收入多一点,却换来了北宋和辽国漫长边境线的稳定。辽国,是一个骑兵非常多的国家。
若是开战,一场大战下来,军费抚恤赏赐,就是上千万贯。若是折合成给辽国的岁币,就是够给他一百年。
一场战争的军费,就够一百年的岁币了,更不用去死那么多的军队和平民……
开战花费多不说,还不一定能保证赢,若是陷入僵持战,那花费的银钱更是无数,甚至能拖垮朝廷。
而且,一旦开战,旷日持久,那么战场周围多少州县的发展要陷入停顿?不说每年给朝廷缴税了,说不定十有八九还要朝廷拨款赈灾,我想,这其中的帐,谁也能算的过来。
这就是当时的情况,一场战争的花费,够给辽国百年岁币了。而且这个花费还没有算对战区平民安置的费用。
并且,北宋缺马,而辽国铁骑多,两个陆地大国边境线又非常的漫长。
北宋根本就没有好的办法去防御漫长边境线上辽国的铁骑。
真要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用重兵来防御辽国的骑兵,那要在边境线上维持多少部队?恐怕光每年的军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北宋在军队战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朝廷只要付出那么一点点少到对朝廷来说微不足道的钱,就能收买辽国这个大国,使他和大宋友好,成为大宋北面的屏障,这难道不好吗?
要知道,不管是匈奴人,还是后金,不灭了辽国,就别想打到大宋,他们都和大宋,不接壤!
历史上后金也确实是在灭了辽国,和宋接壤之后,才进攻北宋并灭亡了他的。
或许也有些人会说,北宋没有骨气。
那么北宋到底有没有骨气呢?
我认为是有的,并且他的骨气不输于任何朝代,甚至可以说,他比任何朝代都要有骨气。
接下来,咱们不妨来比较一下。
先说汉朝吧。
汉朝人说:“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这听起来很热血,但我不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奸臣率先说出来的话。
汉朝别的不说,单说和亲。每年数位甚至是数十位的大汉公主远嫁异国他邦,这就是汉朝的和亲制度。难道,你能说汉朝不强大吗?
再说唐朝,天可汗的威名,传遍西域诸国。可是,唐朝也是时常和亲。今天嫁出去个郡主,明天又赏赐出去个公主。难道,唐朝不强大吗?
有人说了,若论傲骨,我只服大明,铮铮铁骨:
“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