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攻陷扬州城,赵光美北归日程自然也近了。
冯延鲁此番前来的意思很明确,他准备亲自送三殿下北归,至少送到扬州,以尽地主之谊。
名义上确实是他请赵光美来的金陵,住的也是他家的别苑,届时礼送客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冯延鲁的目的绝不会如此单纯,更多是奉命行事。不管怎么说,钟谟参与了,唐国牵涉进了扬州之乱,总归是要有解释和谢罪的。
再者,宋国皇帝亲携大军饮马长江,一江之隔的唐国岂能无动于衷,惴惴不安是免不了的。
作为称臣之过,前去朝贡也是应有之理,冯延鲁在东京待过些许时日,与赵匡胤算是熟稔。再加上赵光美这层关系,此行必定更够更加顺利。
这些赵光美心知肚明,至于会不会帮唐国美言,另当别论,一切都实事求是为原则。
唐国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以肃清牛首山之乱同党为契机,李璟命刘仁赡牵头,整肃唐国兵马,尤其是江防各镇。
其中自然也隐含了防备宋军的意思,刘仁赡到底是唐国两朝老将,有板有眼,江防算是井井有条,丝毫不给宋国可趁之机。
赵光美当然知道,大宋此时并无灭唐之可能,不过也就是十来年的事情,有些事情可以提前准备。
比如观察唐国将领,刘仁赡年岁大了,活不了几年。皇甫继勋本质上是个草包,徒有虚名,在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丢人,在最后时刻还坑了李煜。
赵光美真正关注之人是林仁肇,此人在数年前柴荣进攻寿春的之时,率部死守正阳桥,一度阻击周军无法南下。
赵匡胤对此人十分了解,耿叔作为当时的亲历者,也曾几番念叨,故而赵光美对林仁肇格外关注。
而且如果没记错的话,此人乃是南唐后期至关重要的柱国之将,必须另眼相看。此番平叛,林仁肇立功不小,在刘仁赡的举荐之下,深得李璟青睐,被委任前往江州,提领水师。
江州位于鄱阳湖口,乃是金陵上游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林仁肇的地位可见一斑。
水师!
这才是核心。
自古以来,南北对峙,大都是北方一统南方。昔年晋灭东吴,隋朝灭陈莫不如是,唯有后来的朱元璋是例外,不过尚未发生。
一般来说北军攻取江南,无法两个途径,一个是攻取襄汉,然后顺江而下,江州便是得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要塞。
除此之外,便是强渡长江,瓜州与采石这两处渡口便至关重要。然而北方水军不如南方,战船渡江绝非易事。
操练水军很有必要,当年曹操曾开凿玄武池练水军,大宋东京的金明池也是很好的练兵之地。水师战船打造起来也不难,可若真要形成战力,且战胜习惯江河的唐国水师,绝非朝夕可成。
相比之下,若是能浮桥渡江,自是最好不过。只是在长江之上见浮桥可不容易,首先长江地形水情便是个大问题。
何处水流平缓,地形恰当,各个季节水流水文情况,便是个大问题,除非有专业人士前去长久测量记录。
赵光美觉得这可能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连执行人都找不到,却不曾想,人选很快便送到了他面前。
孙木兰来的时候,带了一个人,赵光美瞅了半天才认出来,正是那日在秦淮河偷袭自己的书生——樊若冰。
因为窅娘之事,傻小子失魂落魄了许久,原以为是赵光美夺走了心上人,谁曾想几番打探竟然是郑王李从嘉。
那可是郑王,也许要不了几日就是太子了,他一介书生又如何能抢得过?也直到此时,他才认清楚李从嘉的人品本性,根本不是正人君子。
前几日,他莫名被国子监除名了,几番前去询问,博士山长全都讳莫如深,不用猜肯定是李从嘉授意的。至少也是郑王府的人为了讨好他,自作主张。
心爱之人没了,前程也没了,樊若冰恨透了李从嘉。
等听闻牛首山之乱的时候,他甚至格外希望李从嘉死在乱中,那样的话,他与窅娘……兴许还有可能。
奈何事与愿违,无论是夺回佳人,还是报夺爱之恨,凭他一己之力都无法做到。
当哀莫大于心死之后,他心中燃起了炙热的复仇火焰,整个人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了境况。
想要报仇,只能借力,然而唐国已经无力可借。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