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两天航程,六子一有空就跑到唐先生身边,听他讲国际国内形势,游历欧美见闻。
唐先生是第一批留美幼童,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做过老师,办过报纸,搞过外交,修过铁路,且为官多年,人生阅历极为丰富,对中西文明之特点了然于胸。
通过短短两天的深度交流,六子可以看出唐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开明之士,他对满清朝廷难以为继的事实洞若观火,但却无能为力,表现出满心的忧虑,这倒不是他心向满清,而是出于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他从小受西方教育,对民主共和了解甚深,自然知道历史潮流,所以并不支持帝制,但是同时也向六子指出,一旦帝制崩坏,朝廷权威丧尽,中国恐将陷入四分五裂之境地。
他认为南方革命党人尚无能力维持统一的格局,或许他们有能力推翻清廷,但是却没有能力接管权力,届时中央政权失去权威,必将导致军阀割据,地方秩序混乱。
他哀叹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这种改朝换代的阵痛,最终都要由普通的老百姓去承受。可谓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子被他这种穿透历史的眼光深深地震撼,前世的历史走势无不证明唐先生洞见的正确。
就这样,剩余的行程师徒俩都在交谈中度过,六子也不是单纯的听,也会时不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唐先生帮忙分析指点,在这场思想理念的交流中,两人都很受启发。
唐先生胜在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思想有深度。六子则长于举一反三,时不时有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看法和见解,师徒二人可谓相得益彰,都从交流中获益良多。
第三天,太阳快要落山之时,客轮终于驶进吴淞口,沿着黄浦江,溯流而上。
左岸是漆黑一片,右岸是灯火通明。六子和几个同学跑到三层顶上,向黄浦江上游望去,远远看到一条灯带沿江铺开,橘黄色的灯光映照着高大的建筑,那里就是著名的外滩十里洋场。
客轮在外白渡桥落下船锚,唐国安让六子通知各队队长,带好自己的队员,拿好行李下船。
外白渡桥码头就在外滩边上,码头两旁装有路灯,即使现在已经是晚上了,还是被照射的亮如白昼。
唐国安招呼了一声,当先在前领路,小伙伴们拖着行李跟在后面,六子拎着老娘准备的两箱衣物跟在人群中。
一行人穿过外滩,转入南京路,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楼前停下,六子放下行李抬头一看外滩19号汇中饭店,好家伙,这可是中国当今最豪华的酒店了。
唐先生率先走了进去,立即有门童迎了上来。这个门童显然是认识唐先生的,大老远地就打招呼“唐先生,您来啦啊,房间都给您准备好了,请将行李给我吧”
“算了,你去帮帮后面的小伙子们吧,他们这段路可累坏了。”
这个小门童倒是很机灵,朝里面叫了一声,又出来几个侍应生,推着行李转运车过来了,把大伙行李接过来,领着大家上楼。
这家饭店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饭店,确实名副其实,在这个年代就已经安装有电梯和卫生设备,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连紫禁城都没有这些设施。
学生们五个一组,惊奇地体验着电梯运送,六子就听见边上不知是哪位同学在感叹真是太神奇了。
开电梯的侍应生对此好像司空见惯了,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坐着,雪白的手套,让六子感觉到与这个中国格格不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