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去世了,他走的非常平静。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具体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只是医生在去为他诊治的时候,发现了后者已然冰冷的尸体。尸体旁边的桌案上,留着一封遗书。朱能将三军统帅的重担,留给了张辅。
三十万大军的命运,朱能将他们交到了张辅的手上。或许是对于张玉的感情,也或许是因为张辅真的有能力。但是无论怎样,现在张辅是这三十万大军的统帅。
张辅独自坐在帅帐之中,几天前,这里还是朱能发号施令的地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朱能病逝,而这帅帐的主人,也变成了自己。
张辅内心很是迷茫,他自小跟随父亲学习兵法,研习战阵之道,但是真的统帅大军即将与人生死相搏,这还是第一次。说不紧张,那是开玩笑的。
他张辅自问父亲的本事学了不少,就算是带兵打仗应该也不在话下。但是,现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的是三十万将士的性命,这个统帅,不好当啊!
很多时候,对于武将来说,并不是手底下的士兵越多,就越能够打胜仗。因为在很多时候,武将并不一定能够有能力统帅那么多的人。
要知道,中国历代王朝作战,可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小家子气。那可是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混战!一场仗打下来,说是人山人海也不为过。有时候,一场仗打个几天几夜都不稀奇,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砍都砍不完。那数十万人对砍的场面,只是想想,便觉得头皮发麻。
但是,人太多对于统帅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遇到李景隆那样的统帅,那么很不幸,再多的将士也是炮灰。
因为这大军之中,事物繁杂,哪些人该干什么哪些人该在哪里,这都要主帅操心。想一想,百万大军的行动都在一个人的指挥下,他如果犯一点错误,后果可能就是万劫不复。这重担光是听一听,就能将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由此可见,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兵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统领几十万上百万大军的。所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军事家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张辅攥着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说实话,对于朱能交给他的担子,他有信心,也自认为有能力。但是,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三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三十万将士的生命。历代的军事家们都以能够统帅大军摧城拔寨为荣,但是纵观整个世界,真正能做到带兵“多多益善”的,也就只有一个淮阴侯韩信。
张辅自问不是李景隆那样的只会纸上谈兵的纸老虎,但是大战当前,心中也必然有一丝的恐惧。倒不是怕战败,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是怕,怕自己不能完成朱棣的重托,辜负了朱能临死的遗愿。
张辅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当初,陛下出兵靖难的时候,自己的父亲是否也想自己如今一样,不安,彷徨?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