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转基因棉花,不仅抗虫害,产量也很高,后世随便能达到六七百斤每亩,按照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刨除其他不利因素,能够达到这时代的计量单位一千三百斤。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几乎等同于五倍这时代其他棉花的产量。
玉米亩产更是不得了,能达到这时代的计量单位三千斤。
红薯产量更不用说了,亩产按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能达到一万多斤。
让烈之章失望的是土豆,因为土豆根本不适合夏天种植,所以产量很低,每亩之有这时代的八百斤。
官员以及农夫们都对烈之章佩服之至,觉得烈之章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黎民百姓的。
棉花种植了四百来亩,最后产量为大概六十万斤,相当于后世的十多万公斤。
红薯就不得了了,总产量为这时代计量单位的四千万斤。
玉米产量也达到了一千多万斤。
大豆总产量为七百多万斤。
花生的产量与玉米差不多,还是带壳的,晒干后更低了,但烈之章种花生是为了榨油,解决兵卒的吃油问题,所以不在乎产量。
水稻种子培育出二十万斤,想来明年种植是够了的。
烈之章深感这时代的计量方式不便,这时代的一斤相当于后世的半斤不到,于是决定采用后世五百克为一斤的方式计量。
至于怎么确定五百克,烈之章有飞船还不容易称重?
于是,烈之章制作了一两(五十克),半斤,一斤,五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的多个钢块,以此为基础,让匠人们重新制作秤,并全面采用十进制,抛弃十六进制。
以后的粮食在沮阳不再以斛计算,二十按斤计算。
关于制秤问题,这时代的工匠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能是等闲之辈?而且烈之章还有手机里存储的百科帮助。
用后世的计量单位让烈之章舒服多了。
现在只在这个小县城采用这种计量,将来烈之章打到哪里,改到哪里。
烈之章不怕与外界度量衡不一致而导致买卖艰难,有好东西还怕卖不出去?
农地里热火朝天,农夫农妇们见到如此产量的粮食都乐开了花。
一位老农对着身边的小儿说:“儿啊!咱们得感谢烈大人啊!你老父种了一辈子的地,却饿了一辈子,今后我儿再也不用吃老父的苦了。”
一旁的妇人见到粮食产量这么高也乐开了花:“当家的说得对,以后跟着烈大人,何愁没饭吃?”
整个沮阳上至官吏,下至百姓,无不欢兴鼓舞。
但烈之章却高兴不起来,这些东西的产量看似很多,但分配道十几万人的人头上又有多少?
每人几百斤粮食而已。
看来开垦之事还得继续啊。
幸好纸张已经在襄阳卖疯了,甚至江南等地都有人运粮过来买纸张。
烈之章早已经不收他们那种废铁了,只收牛与粮食,现在每月也有纸张换取的几十万斤粮食运进沮阳。
站在城墙上看着人声鼎沸的城外,烈之章叹了一口气,幸好有后世带来的良种,不然还不得饿死大半?
几个月间三十万斛粮食吃得只剩十万斛一千多万斤粮食了,还得需要用瓷器换粮啊!
而棉花造纸币也被烈之章提上了日程安排。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