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一架美国载人宇宙飞船,徐徐地降落在静悄悄的月球上,只见安裝在飞船上的一小团金属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孔雀开屏一样,慢忪地展开了,它伸展开自己的腰身,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半球形的天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着陆,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旅行的梦想。宇航员登月后,在月球上放置了一个半球形的直径数米大的天线,用以向地球发送和接受信息。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记忆金属,先在地面上制成大面积的抛物线形天线,在低温下折叠成一团,用狭窄的飞船带到太空,太阳照射时温度转变,自展成原来的大面积和形状,目前记忆金属目前已经应用很广泛了,汽车、电子、生命科学、自动化控制等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
1月20日,主体结构的系统方案都细化补充后,智能园太空站正式进入了实体制造,而第一个加工的部件就是最外侧的环道,因为它最大,也是最难收缩的一个部件,如果这个部件没有问题,那么这个伞状的设计方案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和当时陶瓷娃娃的制造过程差不多,只见在净化车间里,摆放着一个210*35米的凹字形模具,三个喷头正将铜、镍和铁的三种金属粉末均匀的喷洒在一起。
当喷洒完成后,在激光照射的同时,高压电瞬间生成了高温高热,将三种金属融合在了一起,这两百米的合金经过退火工序之后,再将它打造成一个直径三米的环形半闭合管道。
之所以是半封闭,是因为将要发射的时候,会将它在低温环境下挤压的很扁,就像果汁饮料上的收缩吸管,只要给它一个外力,就会变的很长,如果是一个闭合圆,那么它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没有办法进行压缩了。
当进入轨道后,这段开放式的环道在脉冲电流的加热下,会自动的伸展开来,再加上收缩系统的同步扩张,恢复到压缩前的圆形状态,然后在两头的自动对接系统引导下,对接抱紧,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管道。
记忆合金想要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必须给它一个相应的温度,在太空中通常的热量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辐射产生热量,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阿波罗11号天线展开的方式,还有一个就是电加热,考虑到隔热涂层会影响材料吸热,这次采用的是电加热。
通常人们会以为外太空很冷,但是当有阳光辐射过来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它会让材料表面的温度升高到两百度以上,而真空环境又导致这个热量无法散去,所以为了隔绝这个人体承受不了的温度,就必须使用隔热涂层。
而溅射了隔热涂层的记忆合金是吸收不到太多热量的,也就无法产生高温支撑它展开,所以必须采用电流来加速原子和电子之间的碰撞,让合金本身产生高温,另外在合理的脉冲下,记忆合金就会慢慢的恢复到记忆中的模板(低温压缩之前)……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