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极其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只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最后却并没有如愿以偿之后,那么他所作的这件事,便会成为他的武器,甚至是发泄对象。
独孤败天也不能免俗,他的努力,并没有换回司徒明月的芳心,而渐渐增长的实力,对于他而言,反而成了一种强烈的讽刺,周围的虎视眈眈,周围的阴谋陷害,都让他如鲠在喉,渐渐的将他逼到了人性的岔路口,一面为仁慈,一面为杀戮。
别人害他,他杀之,属于被动的杀戮,是周围的人与环境对他的行为造成的影响,而当他主动去屠戮一个门派,造成灭门惨案的时候,却是他有意为之,用自己努力增长的实力,去发泄心中的委屈与不满,这就是主动的杀戮。
当司徒明月将刀插进独孤败天的身体,他流下了心死的泪精,按照小说来说,便是他以后再无情无欲,一切随性而为。
那随性,随的又是什么性呢,所谓心死,也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对司徒明月不再抱有任何复合的希望了,但是那种绝望却深深的印在了他的灵魂深处,而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做事毫不顾忌,将人性彻底解放。
人性是不能彻底解放的,因为一旦解放,那么人性之恶便无了束缚,也无从制约,那时,原本可以与“恶”并存甚至超出许多的“善”便会被挤到一个阴暗的角落,再无半点用处。
如若站在局内,以独孤败天亲朋好友的心态去评价他的改变,大多都会叹息一声,说句不怪他吧,可是站在那些枉死在他手下的无辜灵魂来说,十恶不赦这个词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想要客观的评价一件事,一个人,都必须身处局外,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片面不实际的。
无论人性之善还是人性之恶,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故人性本私。
当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为对方付出再多,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爱的人,而非他人之爱人,当独孤败天知道司徒明月与自己的几世纠葛,当他知道司徒明月是被人操控而非本愿的时候,除了心疼司徒明月所受到的伤害,更多的却是心中的窃喜。
所以很多理想主义者对于“真爱”和“伪爱”发表言论时,我一直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人性”在其中的作用。
如果有“真爱”和“伪爱”之分,独孤败天在知道司徒明月变心之后,就应该默默的祝福她,然后悄然离去找一个角落舔舐伤口,而非高调的急于证明自己更适合她来挽回她的芳心;当他知道其实深爱自己的司徒明月,是受人操控才做出了这么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所受的痛苦不比他少的时候,他应该祈祷上天,宁愿司徒明月爱的是别人,得到幸福,而不是在心疼的同时还在心中窃喜。
这便是人性,追其根底,都是为了自己而产生并解释着的人类的行为,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损人不利己,则属反人性的行为。
虎毒尚不食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源于本能,也因此,石子凌夫妇一直备受争议,有的书友认为他们优柔寡断,不分善恶,枉为人父母,也有的书友则认为他们实属无奈。
在这里,我不得不对东哥竖一个大拇指,就《完美世界》整本书而言,石昊一家之间的感情纠葛,是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对于人性的矛盾之处,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失真,不夸大,只是一个缩影,却充分的体现出了在人类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大体表现。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谁能在你满身缺点,一无是处的时候,还能给你满满的爱,也就只有父母了,在父母的眼中,只有是自己的孩子和不是自己的孩子之分,却没有哪个孩子应该爱,哪个孩子不应该爱之分。
石子凌夫妇对石昊满满的爱,让他们为了救他不顾一切,最后决定搭上第二个孩子的性命,可是当他们看到呱呱坠地的秦昊时,又怎能忍心亲手扼杀自己的骨肉?对于他们来说,石昊是自己的孩子,秦昊也是,爱是同样的,只不过这份爱里,都充满了愧疚。
正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传来了石昊的死讯,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不死山的有意安排,可是在伤心欲绝之余,谁又知道他们其实也松了口气呢,当爱,变成一种压力的时候,虽然爱,依旧是爱,但是当压力没有了,下意识的,便会松一口气,这也是一种为己的人性,因为石昊的死,他们便不用再左右为难,所以伤心也是伴随着如释重负。
因此他们把全部的爱,都寄托在了秦昊的身上,名字里带了一个昊字,证明了他们对石昊的怀念,可是当石昊完整无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对他的爱又掺杂了太多的愧疚。对秦昊又何尝不是,毕竟他的出生,源于他们牺牲他的心。
若说石子凌果断,便为好,优柔寡断便为坏,那置父子亲情于何地?
正是他的优柔寡断,体现了为人父的无奈,虽然作为旁观者来说,他的不知取舍可能会害了两个孩子,可是如果他取舍了,不仅会牺牲一个孩子,他也会一辈子都在痛苦中度过,人性是矛盾的,而在其中一方无法战胜另外一方,人们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种矛盾的时候,就会产生蜗牛的心态,用逃避来解决事情。
石昊是痛苦的,秦昊也是痛苦的,但是他们俩的痛苦加起来,也不会比石子凌夫妇的痛苦更甚,因为无论做出如何决定,或者不做决定,对他们而言,结果都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他们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面无解。
人有神性,亦有兽性,它们共存于一体,可是利己,却是人最终极的根本属性,人们往往喜欢用好人,坏人去形容其他人,其实殊不知,好坏本就在一念之间,你看着好,他人看着未必好,终究是利己与不利己而已。
侃侃而谈,洋洋洒洒,也写不出东哥对人性剖析的万一,善与恶,正与邪,慈爱与贪婪,宽容与杀戮,矛盾着,纠结着,却又被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一本书是一个世界,东哥勾画的宏大;一个世界无数人,东哥描写的细腻。
书中的人物如此,现实中的人亦如此,人性不可彻底解放,也不可完全压抑,因为压抑后便是更为严重的爆发,但是总可以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当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的时候,不免先退一步,也许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