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鳄台,是潮州市韩江的一处著名景点,是为了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驱鳄治潮的功绩而建的一处景观。相传唐代韩愈治理潮州时曾于此处设坛祭鳄,撰有《鳄鱼文》,故名“祭鳄台”。
据说韩愈当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韩愈亲自去观察后,于四月廿四日便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
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只听韩愈严厉宣布:“鳄鱼!鳄鱼!韩愈奉天子命到这里来做刺史,是为的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惩不贻”。说毕,将祭文焚化连同猪羊投入溪中,拜祭鳄鱼。
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不过数日,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五六里的大海。由此,把因鳄鱼作恶而得名的恶溪随人意愿改为“意溪”。这祭鳄的地方叫“韩埔”;渡口叫“鳄渡”,鳄溪自此称为“韩江”。
乾隆年间,京城附近的郡县发生蝗灾,吃掉了大量庄稼,朝廷下令驱蝗。当时的御史曹秀先,上书乾隆,请求皇帝写一篇祭文,命发生蝗灾的地方举行祭祀大典。
乾隆倒是比较务实,不相信神神鬼鬼的那一套可以驱蝗,于是下手谕说,蝗虫为害,唯一的对付方法就是“实力扑灭,此人事所当尽”,多尽人事方面的功夫,至于祭神,实在有点虚,意思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就谈到韩愈驱鳄鱼的事,乾隆认为,韩愈写了《祭鳄鱼文》之后,鳄鱼到底有没有被赶走,是无据可查的事,“究亦无可稽求”。乾隆又认为自己的文笔可没那么大的威力,能驱蝗虫,“朕非有泰山北斗之文笔”。
事实上,一篇《祭鳄鱼文》当然起不到驱赶鳄鱼的效果,韩愈真正驱赶鳄鱼靠的是聪明和智慧。当时,潮州鳄鱼成灾,经常吞食老百姓的牲畜,甚至吃人,以至于潮州贫困。巫师法师都说恶溪中有鳄神,潮州人应该年年以童男童女祭祀鳄神,这样鳄神才不会怪罪于人。
韩愈到任之后,首先破除了这种迷信,可是,鳄鱼之患仍然很严重,韩愈一直在思索该如何处理好这件事。
一日,韩愈思索不得,想要走访民间,看能否得到启示,好以此除掉鳄鱼。韩愈和随从人员来到恶溪之上,看到有一位老者在此钓鱼。河面上的浮标时隐时现,忽然间,浮标猛地下沉,韩愈心知老者已经钓到鱼了。
只见那老者不紧不慢的收着鱼线,然而,把鱼线拉出水面之后,众人不由得惊呆了,原来被钓上来的不是鱼,而是一只小鳄鱼!
小鳄鱼似乎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仍然挣扎着想要逃脱鱼钩的束缚。这时候,韩愈发现了端倪,小鳄鱼不断的翻滚着身体,想以此挣脱,不料却被鱼线越捆越紧。韩愈不解,便问那老者是怎么回事?
老者笑而不语,指着不远处河边喝水的一只水牛让韩愈看。韩愈正在疑惑之间,只见猛然间,一只体长三米多的鳄鱼从水中冲出,鳄鱼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咬住水牛的脖子,水牛猝不及防,被鳄鱼拖到水中。水牛入水之后想要回到岸上,不想那鳄鱼死死咬着水牛脖子不放,不一会儿,水牛便断了气。
周围几只鳄鱼闻到血腥味,纷纷游过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一只鳄鱼一口咬住水牛的腿,迅速在水中翻滚,水面上水花飞溅,不一会儿,一只水牛腿便被鳄鱼咬了下来,鳄鱼一口便将水牛腿吞进肚中。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