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江山之梅蕊妍 > 第一章 风急雪冷梅初绽(上)

第一章 风急雪冷梅初绽(上)

洪武二十九年,初冬,苏州十泉里奚家桥。

今年的冬天仿佛冷得有些突兀,不过十月末,第一场雪便这样毫无征兆地落了下来。不过疏疏落落的,也只一天的时间,就停了,故而地上只积了薄薄的一层。

第二天,奚梅特地起了个大早。天还未亮,她一心只想着,这场雪若能使得今年枫桥边的那片梅林初绽花蕊,明年的这个时候,她就能饮上一杯自己的初蕊酿了。

雪虽是停了,但江南冬日里那股能渗入到人骨子里的,挥之不去的寒意,在黎明尚未到来之前显得尤为透凉。

奚梅却是不怕,月白色绢布对襟上衣和绿色棉布罗裙,只在袖口处淡淡地绣了几朵浅碧色的梅花,配着浅灰色丝线的花枝。满头青丝只用一根素纱带将顶部的头发束起,余下的就这样散着,外面套了件青花棉布狭领长袄。

她替尚在熟睡中的妹妹阿蕊掖了掖被子,拿过一个白瓷酒壶灌满了昨日刚启出来的,去岁存下的初蕊酿,然后出门跳上她自己的小骡车,小骡车上另外还装了四个空陶瓮和两个小背篓,素手略扬,轻轻地往枫桥边去了。

奚梅刚出门,阿蕊拥被缓缓坐了起来。日头未出,因着下了雪的缘故,薄薄的光透着油纸冷冷地漏了几丝光线进来,屋中一片灰暗,她的心亦如此般暗淡。

在奚家酒馆生活了四年,她过得很满足,有些像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赵家村,那时爹爹还未离开,一家人其乐融融。只不过现在爹娘换成了姐姐,姐姐总是笑语巧兮。但姐姐每次去枫桥边时,便似有刚刚融开的冰水一滴滴地渗入了她的心里,一颗心冷回到了原处,那身着一身深紫色蟒龙织锦长袍的少年出现在她的眼前,硬生生横在了她的生活中,令她不寒而栗。于是,她清醒地知道,现在的生活于她而言,不过如海市蜃楼般虚幻。

长长的一声叹息过后,她起身,与往常一般,预备着白日里酒馆所需的小点。

约莫大半个时辰,冬季的天空十分吝啬暖阳,只透出了一丝丝稀薄的光亮。奚梅驾着小骡车顶着淅淅沥沥的冷风到了枫桥。望向眼前的梅林,借着蒙蒙亮的天光,那一地的雪好似将无数碎白玉和零珠抛掷了一地,林峦望中,琼瑶一色,如何能忍心破坏这满地的洁净!于是,她将小骡车在枫桥上系好,背上一个背篓,一手拿起那壶初蕊酿,一手抱起一个陶瓮,小心翼翼地朝那片梅林走去。

寒风似剪却不算凛冽,并着十月的梅蕊初绽,微微吹起奚梅垂下的青丝,吹得她整个人都似乎被包裹上十月梅花初绽时节,那隐隐的并不浓烈的梅香。鞋袜有些湿了,足下便冻得有些僵,渐觉轻寒,她就着壶嘴狠狠地灌了一口酒,找了个地方将酒壶放下,捧着陶瓮背着背篓进入梅林,一点一点去取那初开新梅上的积雪。

一朵朵初开的新梅被轻轻地摘了下来,将积雪抖落入陶瓮内后便顺手将梅花扔到背篓里。奚梅的手势轻柔而娴熟,生怕在摘梅花的时候将尚未摘到之梅花上的积雪碰落,也要小心避开那些仍未开放的花骨朵。过了好一会儿工夫,一个陶瓮总算是满了,奚梅的手足也不似刚来时那般僵了,东方的鱼肚白已经泛了出来,眼见着日头就要出来了。

她回到枫桥上,换过一个陶瓮,再回到梅林,放下陶瓮和背篓,拿起酒壶,找了棵梅树半倚着,意态闲闲地望着东方,等待着朝阳的光辉来彻底照亮这玉雪寒梅。红梅白梅交相辉映,鱼肚白,金黄,橘红,朝霞似一卷徐徐铺开的丹青画卷,刹那间照亮了整个大地,连远处黛瓦白墙的民居也被晕染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冬日清晨的柔和光芒照出她那不施脂粉却肌肤赛雪似羊脂白玉一般的温润光华,朝霞万丈时,她开心愉悦地将嘴角弯起一个优美的弧度,发丝随风轻扬。奚梅并不知道,正在她半倚着梅树看着日出的时候,小骡车边悄然站立了一位长身玉立的玄袍男子,怔怔地望着眼前的美景如斯。

朱棣与道衍和尚叙旧完,自妙智庵策马返回京师路过枫桥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奚梅,停住了脚步。

奚梅心满意足,放下酒壶,背起背篓,捧着陶瓮转身进了梅林,继续收集积雪和初开的各色梅花。彼时天已大亮,她在梅林中穿花往复,不过一会儿工夫,手上的这个陶瓮就满了。回身往自己的小骡车走去,待到走近乍然看到枫桥上的朱棣时,唬了一跳,微微有些发酸的胳膊便一个不稳,手中的陶瓮生生地往地上砸去。

朱棣身形微动,在陶瓮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堪堪被他接住。放回车上,奚梅愣愣地看着这名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男子,有些回不过神儿来。

朱棣开口说道:“惊到姑娘,是在下的不是,还望姑娘莫怪。”

奚梅略略收回自己有些散乱的心神,问道:“阁下这是?”

朱棣将近而立之年,剑眉星目,棱角分明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年少男子的肆意轻狂,更配着玄色锦袍,隐隐散发出沉稳高贵之气,缓缓对奚梅道:“在下前几日自京师而来,听说苏州小桥流水,枫桥边更是景色醉人,故而今日一赏,不想唐突了姑娘。”

“哦”,奚梅应了一声,亏得她家自幼开酒铺,陡然遇到陌生人不至手足无措。可即便如此,未出阁的姑娘遇上陌生男子,又是在这人烟稀少的姑苏城外,奚梅脸上还是有些微微发烧。略略屈膝福了一福,“方才是我大惊小怪,多谢阁下帮我接住了陶瓮,费了我好大的工夫,若砸了可就真可惜了。”

朱棣微微一笑,那笑容似冬日里的暖阳,温温地暖着人五脏六腑都跟着舒泰起来:“我看到姑娘费心收集那梅花的积雪,若真因为我的缘故白白浪费了姑娘的心血,才当真是罪过。”

奚梅看着他的笑容如此亲和,脸越发烧得厉害,嘴上却不肯示弱:“原来阁下一直在这里看着却不出声,倒叫我平白唬了一跳。”说罢拿起另一个空陶瓮,换过另外一个空背篓朝梅林走去。

朱棣拿过最后一个空的陶瓮在奚梅身后亦步亦趋道:“是我不好,不如由我陪姑娘一起收集积雪,将功折罪。”

奚梅听罢,回眸盈盈一笑,眉眼间俱是说不尽的温婉,合着娇俏的声音道:“自然是好。”

太阳早已冲破云层映着梅林并着满地的落雪流光溢彩,奚梅对着身边的朱棣道:“我方才已采了白梅,今年用白梅酿制的初蕊酿想来也够了,接下来我要收集红梅了,你可不要弄错。”

二人在一株半开的红梅树下站定,奚梅的手势甚为熟稔,轻轻一拂,一朵半开的红梅便被她轻巧地捏在了指尖,将花瓣上的积雪抖落陶瓮,顺手往身后的背篓一扔,那花儿划过一个漂亮的弧度,安静地落在了小篓子里。

她转头朝朱棣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道:“便是这样,你可瞧清楚了?”说罢,退开几步。

朱棣依样画葫芦找上了一朵半开的红梅,却在摘下梅花的那一刻扯动了花枝,一树的积雪猝不及防地兜头盖脸落了他一身。

他略略有些尴尬,奚梅却再也绷不住乐不可支地笑弯了腰,却很快过来帮他将身上的积雪弹了个干净,口中关怀道:“江南的第一场雪经不得日头,一晒便很快地化了,千万不可将衣裳弄湿,回头着了风寒就不好了。”

朱棣又好气又好笑道:“你是故意捉弄我。”

奚梅直乐得眉眼笑开了花:“我第一次摘梅花,便如你此时一般,然后得了好几日的风寒,嗓子哑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朱棣见她笑生双靥,呵气如兰,心中微荡,捉住奚梅的手,心疼道:“手这样凉,却还穿得如此单薄。”

奚梅不意他掌心中传来的脉脉暖意竟这样的突如其来,心下一慌,轻轻挣开,那暖意直蹿上了耳根,轻轻道:“无妨,我带了自己酿的梅花酒可以驱寒。再者,这活计也极是累人,劳作一会儿变没那么冷了。”

说罢只默默朝另外一株红梅走去,于是,二人便一起静静地将手中的陶瓮装满,背篓中的红梅也收获颇丰。

朱棣在林中找了一块平滑的石头,将手中的陶瓮放在一旁,拂去落雪,用衣袍的一角仔仔细细地擦拭干净。那衣裳料子极是珍贵,袖口领口皆绣了万字暗纹,绣线也是极上等的。

奚梅并不认得,只知道寻常人家是不被允许穿着这样的料子制成的衣裳的。可那男子却浑不在意,自顾自坐在了石头上,仰首问她:“陪我坐一会儿,可好?”

朱棣的目光温柔祥和,奚梅如何能够拒绝,更何况,心里已经不知不觉打开了少女情怀。于是放下陶瓮,卸下背篓,拿起白瓷酒壶抿了一口,坐在了他的身边。

四周安静极了,安静得仿佛能听到积雪融化的声音,朱棣微微一笑道:“你可以叫我燕,一到冬日便要往南飞的候鸟。”

奚梅扑哧一笑:“你这样刚毅伟岸的男子怎会取了一个这样温柔的名字。”

朱棣瞧着她,有些恍惚地想:“这世间竟有这样爱笑且笑得如此纯净美好的女子。”

奚梅继续道:“我叫奚梅”,边说边捡起地上的枯枝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雪地上,“因我生性极爱梅花,故而给自己取了单名一个‘梅’字。”

朱棣道:“那你家中还有何人?”

奚梅眉目清澈,支着下巴道:“我自幼父母早亡,家在城内十泉里的奚家桥边,自小跟着好婆学酿酒,奚家桥边的奚家酒馆可是很有名的。不过,三年前,也就是我十五岁那年,好婆也去世了,家中还有一个妹妹。”

朱棣拿过奚梅手中的白瓷酒壶,道:“这就是你酿的梅花酒?”

“嗯”,奚梅点点头,“这叫初蕊酿,取花瓣上的积雪做化开,将每年初冬时节第一季的梅花,要取半开未开尽的花朵,将香味调入白米。因梅花与雪水的香味都太过冷冽,所以我会再加点糯米,入口时便带了些绵软之味。”

朱棣又问道:“我可否尝尝?”

奚梅娇容醉目,声音几乎低不可闻,将酒壶递到朱棣面前道:“我方才就着壶嘴饮过,而且,也并没带酒盅出来。你若是不介意,也无妨。”

“自然是不介意的。”朱棣仰首一口,深深地望向奚梅,“真是好酒,不知奚姑娘能否割爱,将这半壶酒送我。”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