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石弓凭借手中不多的钱财在东濠涌下游的三角市石拱桥旁开了一个小吃摊,全天候供应小吃美食,桥面两侧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几十个摊位,以卖菜和卖肉为主,于石弓的小吃摊位算是“另类”的,中间仅留一条一两米左右的窄道,还见缝插针地密布着各种摆地摊。
东濠涌上每天都有来往的果菜小艇穿梭,敲锣打鼓吆喝,沿涌叫卖,于石弓每天的大部分食材都从小艇上买来,双方成交即以长竹挑起篮子,钱货均放在其中递送,这样每天的食料采购方便多了。
只见立在小火炉旁边的一块醒目的木板上贴着一块大红纸,食客们可以从潦草的字中读出供应的美食:竹升面、干炒牛河、牛腩粉、鸡蛋瘦肉粥等。
窄道尽头拐角处已有一家比于石弓小吃摊更大的小吃店,许多食客习惯到这里用餐。店里的老板和服务员站在店门口瞄了一眼于是父子的小吃摊,轻蔑地一笑。
于氏父子当然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嘲笑,等于大海在木板上贴上一张“开门大吉”的红纸,小吃摊才真正开业了!于氏父子两人说的是粤语,在这里没有语言障碍,连一般的居民也时不时过来消费,广州人爱吃竹升面,许多来买菜的人或者码头工人见开了一家小吃摊,都前来尝尝这里的味道中不中道。
食客往为数不多的两张小桌边一坐,于连宗就恭恭敬敬地上前倒茶,询问要点什么,于石弓尽量快点做出客人想要的美食,做好后于连宗端上来。客人基本点的是竹升面,但令父子俩感到疑惑的是,客人们吃完面后都微微摇头,面露不满意的表情,看来他们不喜欢于氏父子做的竹升面,生意渐渐冷落。
于氏父子专门吃了自家的两碗竹升面,感觉还不错,就不知道哪里不满当地人的口味,生意不好,两人发愁,不望挣钱,现在想回本也难。
一个傍晚,两个码头工人在小吃摊吃竹升面,其中一个身体结实的中年男子叫来了于氏父子,于石弓和于连宗以为出什么事了,急忙过来查看,那中年男子先是呵呵一笑,随后指着碗里淡黄的汤汁和面条道:“老板,你们这面不好吃呀!我在这里当码头工人很久了,也算是熟悉这里的一切吧。这一带人喜欢吃竹升面,如果做的面不中道,别说我嘴大,你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把?”
这一席话像雷鸣般震住了于氏父子,于石弓点头哈腰,并要于连宗上一些酸梅汤,希望对方指点迷津,中年男子谦虚道:“我叫梁果夫,他叫王石头,死脑筋,就像石头一样。我们都是工友,在对面码头当工人。”说着指了指身边的另一个憨实的工人,那个名叫王石头的人点了点头。梁果夫接着道:“看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于石弓恭敬一笑,道:“我和儿子从广西梧州来的,离这不远。”
梁果夫和王石头对视一眼,“哦”了一声。梁果夫低头看了看碗中剩余的面条,用筷子指着道:“广州人对食物很挑剔的,特别是他们喜爱的竹升面。做好这竹升面,得有三大讲究。”
一旁的于连宗好奇道:“哪三大讲究呢?”梁果夫饶有兴趣道:“一是面条,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我看你们的面只是呈灰色而已,还没达到标准的银色,我猜你们还没买到正宗的银丝面。”于连宗到橱柜看了一眼面条,对父亲道:“阿爹,从小船买来的面果然不是银丝面。”
于石弓呆了一下,随机醒悟道:“便宜没好货,果然不是银丝面。”一旁沉默的王石头突然开口道:“别信那些小船上卖菜小贩的话,如果自己还做不出面,还需要到正宗的云吞面店买面。”他看了梁果夫一眼,拍了一把脑门,笑道:“对,就去城隍庙大成记那家买,正宗便宜。”
梁果夫点点头。于石弓恍然大悟,道:“多谢指点。”梁果夫用筷子夹了一个云吞,道:“第二讲究则是云吞,得选用三七开肥瘦的猪肉切粒,还要用蛋黄搅拌,我看你们的云吞做的不错。第三就是汤料,要用大地鱼干、瑶柱和猪脊骨熬足六七个钟再撒上虾仔的上汤。”
于石弓脸色微变,道:“汤料我就缺少了大地鱼干,时间怎地要熬那么久。”梁果夫呵呵一笑,道:“慢工出细活,在这里要挣到钱是容易的,得下狠功夫。”于氏父子若有醒悟点点头,几人又接着聊下去,过往的人都奇怪看着,涌上和涌边已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晚上,码头那边传来了开工的钟声,两位工人要起身干活去了,于氏父子坚决不要他们的钱,多谢他们的中肯意见,他们走的时候于石弓还让于连宗多送他们几根油条。小火炉上锅里的烫头微微沸腾,父子俩呆呆坐在小凳子上,傻傻一笑,于石弓起身深呼一口气道:“宗仔,明早地早早备足汤料,采购正宗银丝面。我们不能只赔不挣,不然破产了就去当乞丐。”
于连宗喝了一口酸梅汤,觉得生活有了出路,欢快地点点头。收摊回到住处,于石弓喝了两口小酒就睡着,于连宗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开始感觉到在大城市里生存的艰难,一个小吃摊当真维持不了两人的生计,他真的不知道能和父亲做什么了。他碰到了行李里面的国文课本,幸好他在莫仁江身边陪读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字,对书上的字产生兴趣,这晚的夜光又是那般明亮,他兴奋地趴在床上翻看课本,直到深夜,不知不觉睡去。
第二天凌晨三点时,于石弓先起床熬制汤料,天麻麻亮的时候,于石弓喊醒于连宗,叫他去城隍庙大成记家买银丝面。于连宗迷迷糊糊地出发,广州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不熟悉的话就会迷路,但于连宗不笨,他可以问路。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乌云聚拢,下去了大雨,他没带伞,急忙躲进一户人家屋檐下躲雨。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