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清民国史札记 > 第十九章 巡幸热河

第十九章 巡幸热河

英法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欧洲,舆论大哗。

两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联军,竟然败给了一个落后国家!

这是耻辱,天大的耻辱!

一定要报仇!

咸丰十年(1860),英国派出军队一万五千人,法国派出军队七千人,两国再次组成了联军,兵发中国。

很快,英法联军占领了舟山,一路北上。

这次英法联军准备稳中求胜,狠狠地教训教训中国。不久,英军占领大连湾,法军占领烟台,英法联军封锁了渤海湾,准备对大沽口发起致命的一击。

经过了前面这两战,肃顺他们也明白了老打下去不是个事,也主张议和,但是统兵大将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坚决主战。奕詝再次犹豫了。

他拿不定主意,就一面让僧格林沁加紧办理大沽口防务,一面让直隶总督恒福去跟英法公使议和。

英法联军哪里肯议和,他们就是为报仇来的。

经过上次大沽口一战,僧格林沁看清了,英法联军都是纸老虎,不过就是仗着军舰厉害,在水面上耍横,到了陆地上也不过尔尔,所以他重兵布防大沽炮台,而没有去设防大沽侧翼的北塘。

俄国和美国的公使见事情不妙,也赶紧去找英法联军,给中国和英法两国调停。当然了,俄使伊格纳切夫(又是这个家伙)还顺便告诉了英法联军一条情报—北塘未设防。

六月十五日,英法联军一万八千人由北塘登陆进入天津,不久攻陷塘沽,水陆夹攻大沽炮台。

现在敌人已经进入了天津,继续死守大沽炮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奕詝令僧格林沁速速撤离大沽口,于是僧格林沁退守通州。

随后英法联军夺取了大沽口,攻占了整个天津。

奕詝抓瞎了,赶紧再派桂良去跟英法联军议和。英法联军趁机漫天划价,要求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驻兵大沽,还要各带一千军队进北京与中国换约。桂良以皇帝授给自己的议和全权全盘接受了这些条件,并上疏告诉了皇帝。

前两条还好说,但是驻兵大沽,还要让英法两国公使各带一千军队进京换约,这不成了逼宫了吗?

他们把朕当成什么了?

朕的颜面何存,我大清的国威何在呀?

奕詝坚决不同意英法联军的要求,并且严旨申饬了桂良。

看来皇帝的全权是蒙人的。

以后的谈判中,桂良就不敢自作主张拍板了,总是跟英法代表请求再回去商议商议。

英法联军见他没有全权,就不跟他谈了。

谈判至此破裂,继续打。

打不过,还得接着谈。

奕詝又派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领班军机大臣穆荫去跟英法联军再次议和。英法联军不理他们,要求先到通州再议和。

奕詝认定英法联军进兵通州是想要挟朝廷,还认定英国代表巴夏礼等人是撺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主谋(这是一个神结论,我实在搞不懂奕詝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难道他在巴夏礼身上装了窃听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现在僧格林沁的战前准备已经很充足,可以与英法联军一战了。

七月二十九日,奕詝下旨给载垣,令他们扣押巴夏礼等人。

这是奕詝这辈子出的最大的一个大昏招!

因为就在这一天,载垣和穆荫与英法代表进行了谈判,全盘接受了他们的新条件,已经与英法联军达成了和议。只要最后和约一订,英法联军就会撤兵了。

就差了这么一点点。

自此,形势急转直下。

八月初四日,载垣通知僧格林沁扣押了英国代表巴夏礼等人。

两军谈判,扣押使节,这严重违反了国际公法,英法联军认为这是中国对自己的挑衅,战争不可避免了。

八月初七日,僧格林沁已经集中了京城一带能够集中的全部兵力近三万人,其中有接近一万是凶悍善战的蒙古骑兵,麾下还有跟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多年的大将胜保,准备在八里桥(桥如其名,这里离京城只有八里路)跟英法联军决战。

不战还好,一战不得了。

在这里,英法联军用行动给中国军队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科普课。

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骑兵从正面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发起冲锋。

要知道,战争固然是意志的比拼,但更是实力的较量。

实力不济的一方,注定是要挨打的。

这已经不再是冷兵器的时代了,蒙古骑兵算什么,在暴风骤雨般的炮火面前不过都是些活靶子。

英法联军的枪炮威力大,射程远,而且火力密集。

首先,胜保被炮火炸伤,坐骑被炸死,他本人被抬走了。不久,僧格林沁也受伤败走,官军溃败。

蒙古骑兵全军覆没,他们没有给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丢脸,他们誓死捍卫了祖先的尊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在左右驰突,奋勇拼杀。这是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骑兵在世界历史上的谢幕之战,事实证明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在这个时代也依然很强悍,但是血肉之躯难当枪炮之利,骑兵纵横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此战,中国军队伤亡近两万人,而英法联军方面只伤亡了几十个人。

早在英法联军进军通州的时候,由于僧格林沁的提醒,奕詝就开始准备去热河巡幸狩猎(就是逃跑)的事。

康熙朝时,康熙帝为了安抚北方蒙古各部盟,就近在热河圈定了木兰围场,营建了避暑山庄,每年都要去热河狩猎。之后多代皇帝都有去热河狩猎的传统,在木兰围场打猎,并在避暑山庄居住。但是由于奕詝的祖父嘉庆帝病死在热河,所以热河成了满清皇室的伤心之地,此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过那里。

群臣纷纷阻止。

他们说:

皇上一旦巡幸热河,势必要留一亲王在京,负责与英法联军交涉。现在国势动荡,人心浮动,一旦京中官员群起拥立此亲王为帝,皇上的大位就可能不保;而且更可怕的是,如果此亲王被英法联军利用,可能会被立为傀儡皇帝,受两国操纵,到时候可能会干出一些卖国求荣,背叛祖宗的事来。

而且皇帝巡幸热河的消息已经传入了京城的百姓耳中,再加上京内外车马的频繁征集,老百姓都知道皇帝要跑路,大家人心惶惶,也纷纷外逃,京城一时大乱。

群臣来势汹汹,肃顺一派极力支持皇帝巡幸热河,但是架不住反对的舆论声势十分浩大。奕詝没办法,只好先把这事给压下来,公开宣布自己不会巡幸热河,并把征集的民间车马都遣散了。

不过他也在想,如果真的要巡幸热河,留谁在京城跟洋人交涉比较好。

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刚刚谈崩了回来,肯定不行。剩下的亲王们有的没有政治经验,办不了事;有的是远支,不能托付重任。

可以托付重任的只有一个人—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