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一辈子没考中进士。早年胸怀大志,但是因为家道中落,只能入赘岳父家,就是倒插门,吃软饭,当上门女婿。这种经历,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彻头彻尾的屌丝,所以,他的内心非常自卑。
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自卑,往往就会变成一个最骄傲的人。
所以,左宗棠由此养成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耿介、狂放而自负,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永远站着一个女人。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道理:好白菜都让猪给拱了。
左宗棠的妻子周氏,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而且人也非常温柔贤惠。她从来没有因为丈夫考不中进士或是倒插门(这在古代都是很丢脸的事),配不上自己这个千金小姐而看不起他,反倒很欣赏丈夫的才学,对他非常体贴。
左宗棠不喜欢看那些无聊的八股文章,喜欢读各种经世致用的书尤其是兵法,周氏都全力支持,从来不拿那些读书考功名的话去唠叨丈夫。
左宗棠感到不得志的时候,周氏就写下“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的诗来安慰丈夫。
左宗棠去外地教书,周氏怕远方的丈夫想家,亲手为丈夫绣了一个枕头。枕头上面绣有一幅渔村夕照图,旁边还绣了她写给丈夫的一首诗:
小网轻舠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
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
周氏的才华与丈夫相当,夫妻二人品茶论诗,务农种桑,非常恩爱。
如果这是一个童话,我们可以这样说,从此,屌丝和女神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然后就结束了。
但是左宗棠的故事不是童话,他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因为,历史的经验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屌丝改变世界。
左宗棠和别的屌丝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屌丝(请注意这句话)。他从年轻时起就有极为远大的抱负,他新婚时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新房门口: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26岁那年受聘到渌江书院担任山长(就是校长,年纪轻轻就当校长,可见才华不俗),60岁的陶澍回乡省亲路过这里,看中了他的才华,主动提议让自己年幼的独子娶左宗棠的长女,两人结为亲家。而左宗棠竟然拒绝了。
为什么呢?
因为呀,左宗棠不想高攀陶澍家的门第来抬高自己。
陶澍连忙安慰他说,以左君的才华,将来名位肯定高于自己,真正高攀的是自己,请他不要介意。
在陶澍的再三坚持下,左宗棠这才勉强同意了这门亲事(看看人左宗棠这面子)。我们前面说过,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所以左宗棠就是胡林翼小舅子的老丈人(怎么那么绕口啊)。
事实证明,陶澍的眼光确实不赖,一个女婿,一个亲家,撑起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
过去有过这么一个说法,说咸丰二年(1852)的时候,左宗棠曾经专门去拜访过洪秀全,向他献攻守建国之策,可惜洪秀全不能用,要不然左宗棠没准就跟他干了。
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这种说法纯属扯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左宗棠有老婆孩子,有家有业,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他凭什么跟洪秀全去造反?所以这件事从动机上来说就讲不通。
第二,左宗棠深受陶澍、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江忠源这些社会名流的称誉,虽然没有进士的功名,但好歹也是个举人,在当时的湖南省内还是相当有地位的。不像洪天王,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人见人踹,花见花败,除了造反之外毫无出路。所以从形势上来说他也没有这个必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左宗棠的时间表上根本不存在这么一段离家外出过的日子。左宗棠之前一直住在湘阴柳庄,之后为避太平天国之乱搬到了白水洞,搬到白水洞之后没几天就出山了,中间从来不曾去过外地。
所以说,所谓左宗棠拜访洪秀全之说根本是无稽之谈。
其实,细考这个说法的源头也可以发现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这个说法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来自清朝末年一个叫黄小配的人写的一本叫《洪秀全演义》的小说。
事实上,这位黄小配老兄是革命党人,他处在清朝对立面的这个立场,当然要讴歌革命界的老前辈洪秀全了,于是就自作主张地把左宗棠拉到洪老前辈跟前友情客串了一把,往洪老前辈的脸上贴点金。另外,这位老兄还写过一本《西太后李莲英香艳史》,您就知道他的书有多不靠谱了吧。
张亮基担任湖南巡抚时,曾广求贤才。在胡林翼这个女婿的姐夫的推荐下,左宗棠的名字被张亮基知道了,张亮基写信诚挚地邀请左先生出山。
这时候,郭嵩焘和江忠源等一干好友也连连敦促左宗棠,希望他出山。
好,那左某就出山。
这一年,左宗棠41岁。
左宗棠一出山,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张亮基非常欣赏他,干脆就把整个湖南都交给他来管,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搂着辣妹子,讲讲荤段子,当甩手大掌柜,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左宗棠也不负所托,把湖南的大小事务都办理得井井有条。这之后,左宗棠一直跟张亮基在一起,张亮基一刻也离不开他,左宗棠就更不可能有机会去见什么洪秀全了。
张亮基调走后,骆秉章很明智地继续沿用了前任的做法,大事小情都交给左师爷处理,自己一点也不管,但凡左宗棠起草的公文,骆秉章都是盖上印就直接发出去,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好像他左宗棠才是湖南的一把手似的。
因为骆秉章作为湖南巡抚在中央挂的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衔,都察院的一把手是左都御史,左宗棠又姓左,所以长沙的官员私底下就给左宗棠起了个外号叫“左都御史”。
当然了,左宗棠仍然是不负所望,他足智多谋,集饷练兵,选用贤将,两次击败石达开数十万之众,使湖南安如磐石。
现在听说曾国藩打了败仗要自杀,左宗棠连忙赶去探望他。
见了曾国藩之后,左宗棠是劈头盖脸一通臭骂,骂他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左宗棠越骂曾国藩是越感动。
因为曾国藩知道,左宗棠这是要骂醒他。
曾国藩对左宗棠连连致歉,并向他保证,自己今后无论如何不会再轻生了。
在父亲和左宗棠的鼓励下,曾国藩终于恢复了信心,他咬牙立志,决心要重振军威。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先学会接受失败。
曾国藩总结靖港失败的教训,在长沙城外的妙高峰对楚军进行了整顿。
首先,让老兵、新兵互相搭配,防止新兵怯战。
其次,增设统领一级,陆师由罗泽南、塔齐布任统领;水师由彭玉麟、杨岳斌任统领。让这些老虎去统带下面的绵羊,自己这个大帅不直接插手带兵上的事。
第三,严明赏罚,对临阵脱逃的将官一律不再录用,包括自己的弟弟曾国葆。
经过整顿,楚军实力得以恢复,兵力也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
六月下旬,曾国藩挥师北上,准备收复湖南的北大门—岳州。
岳州驻有太平军的大量水师,要想收复岳州,就必须打败太平军的水师。
六月三十日,楚军水师设下埋伏,派小股船队诱太平军水师出战,太平军水师一出,立即遭到伏兵夹击。彭玉麟、杨岳斌乘舢板冒烟突火冲入敌阵,烧毁太平军将领的坐船。太平军水师一时乱了阵脚,大败,损失船只百余艘。
太平军老将曾天养率军撤出岳州,退守城陵矶。太平军不甘战败,不久发动反击,七月初八日在城陵矶打败楚军水师的新军。
现在,一比一平,战争又回到了起点。
之后,曾天养率太平军三千余人登岸,准备扎营据守。
七月十八日,塔齐布率陆师赶到城陵矶。
38岁的塔齐布,65岁的曾天养,双方都是各自军中一等一的悍将,这回要有一场好戏看了。
这天,塔齐布亲自带着四个骑兵,逼近太平军的营垒侦察形势。曾天养拍马持矛,亲自出来截杀。只见二马一错蹬,曾天养一矛过去,刺中了塔齐布的坐骑。这时,塔齐布的亲兵趁势也是一矛,刺中了曾天养本人,曾天养伤重坠马。塔齐布见状,手起刀落,一刀斩了曾天养。
行走江湖,不带个帮手可不行。
这个曾天养是太平军中的一员名将,老而弥辣,剽悍无比,当年吴文镕就是死在他手里。曾天养阵亡后,太平军士气受挫,楚军乘势进攻,太平军大败,退守武昌。塔齐布趁机进兵,捣毁太平军营垒十三座。曾国藩也趁机令水师猛攻,楚军连战连捷。太平军水陆两师都退入了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合称)。
胜利了!
我们真的胜利了!
我们第一次彻底打败了太平军!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