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人选择跟洪秀全一起走。这个人叫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乡兼发小,而且还是洪秀全的同行—教书先生,年纪也跟洪秀全相仿。俩人是死党,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关系特别铁。所以冯云山做了洪秀全的第一个信徒。
他们开始到处传播他们那些半生不熟的基督教教义,教人拜上帝,走到哪传到哪,但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洪秀全心里有点打退堂鼓了,跟冯云山商量着要回去。回去的路上,俩人在经过桂平县传教的时候停了下来,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这附近的紫荆山一带有不少高度军事化的村社,组织非常严密。
而且,有个叫王宣娇的女子公开声称十年前也梦见过天父,天父告诉她十年后会有人来这里教人拜上帝,并让她追随这个人(其实这个王宣娇就是洪秀全的表妹,很明显,这表妹是表哥的托)。一听有人迎合自己,洪秀全非常高兴(装,接着装),认王宣娇作了义妹,所以这个王宣娇后来又被叫做洪宣娇。
当然,洪秀全也不是一无是处,他的白种老爸上帝曾经说过:
没个三把刀子两把剪子,敢吆喝劁猪啊!
江湖上混的,多多少少都得有个一技之长。洪秀全也有一门独门绝技—看病,当然不是看普通的病。历史记载,洪秀全善治疑难杂症,能让哑者开口说话,能让疯瘫怪病立即痊愈。这要放在今天,那也算是名医了,绝对比某些一把绿豆治百病的庸医要强得多。所以,凭借着这门绝活,洪秀全在当地很吃得开,颇有点群众基础。
由于客家人是后迁到这里来的,当地土著觉得他们占了自己的地方,所以客家人与土著之间经常发生械斗,三天两头就干一架。但是因为客家人只占了周边一些小块的地方,居住松散,势力分散,所以经常受土著的欺负。
冯云山看准这个机会,劝说客家人听从自己,按照洪秀全的那套教义把各村社拉到一块,编成了一种组织严密的教会—拜上帝教,以此把松散的客家人凝聚在了一起,以对抗土著。顺便也给他们洗了个脑,要他们遵从洪教主的教诲,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拜上帝教并不是像佛教、道教这样的正常意义上的宗教,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邪教。它类似于历史上的明教、白莲教和弥勒教,它披着基督教的外衣,就像是弥勒教披着佛教的外衣一样,但是却对《圣经》的经文胡乱进行解释,大肆渲染世界末日的气氛,营造恐慌,煽动造反。
洪教主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广东。毕竟,自己在基督教方面也是个二把刀,知道的这点基督教的教义都是从那几本《劝世良言》上看来的,传出去容易让人笑话,所以他正在广州找西方传教士恶补基督教基础知识。就是在这个时候,洪教主才知道原来上帝还有个叫耶稣的儿子(知道上帝,不知道耶稣,我们今天听着都新鲜),所以他就老实不客气地把这个叫耶什么稣的认作大哥了。
恶补了没多久,洪秀全就不得不再次去找冯云山帮忙。
为什么呢?
因为没钱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上帝的儿子也一样。
所以洪教主的基督教知识到底还是学了个半生不熟,以至于他组织的拜上帝教就像是掺了水的基督教,土洋结合,不伦不类,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洪秀全回到广西的时候,冯云山已经被抓了,罪名很明确—煽动叛乱(一点也没冤枉他)。啥也别说了,先回广州把死党搭救出来才是正经。冯云山要是招了,自己肯定也得跟着玩完。
洪秀全还是很有胆略的,他断定冯云山和自己的图谋没有暴露,所以亲自去见两广总督徐广缙,当面据理力争,把这个草包总督唬得一愣一愣的,愣是把冯云山给放了。
等洪教主和冯云山回到广西,才发现情况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有四个人代替他们统治了拜上帝教。这四个人分别是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
韦昌辉是个富家子弟,石达开是个读过点书的农民,这两个人不占主导地位。
占主导地位的是杨秀清和萧朝贵。
杨秀清早年是个烧炭的,在当地占山为王多年,横行惯了,是个天老大他老二的主,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会打仗。萧朝贵是他的副手,王宣娇的老公,也就是洪秀全的妹夫。
这两个人根本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心想你洪秀全算哪根葱,一个外来户,就想当我们老大,凭什么。所以他们虽然表面上听命于洪秀全,但实际上经常对他阳奉阴违,并且暗地里一直在想办法要取代他。
这段时间,洪教主和冯云山都不在,拜上帝教群龙无首,人心惶惶,眼看要瓦解。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突然,众目睽睽之下,杨秀清如遭雷击,倒在地上,神智昏迷。半晌,他突然站起来说,我是天父,我的灵魂现在附在了杨秀清的身上,你们要听我的话,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我自然能赐福给你们。
拜上帝教的教众一看,我的妈呀,这天天拜上帝拜上帝的,还真把上帝给拜出来了,都跪下玩命磕头。
从此杨秀清的天父身份获得了认可,洪教主又白赚了一便宜老爸。
其实杨秀清玩的这一手就是他们广西常见的傩术(俗称跳大神),纯粹是装神弄鬼糊弄人的,只不过这玩意在广西比较流行,老百姓都信这个,所以杨秀清才能糊弄住他们。
萧朝贵也不甘落后,也玩了这么一出。如遭雷击,倒在地上,神智昏迷,半晌,突然站起来说他自己是天兄。
得,洪教主又白赚了一便宜大哥。
嗬,好嘛,一个成了我老爸,一个成了我哥,占我便宜不说,你们让我手下这么多教众听谁的,到底你们是老板我是老板?
你们给我等着,有你们好看。
分裂的种子已经种下。
随着拜上帝教一天天坐大,它与周围其他村社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械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再这么打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万一让朝廷知道了只怕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由杨秀清掌握实际最高权力的拜上帝教的头头们决定发动起义,打出广西去,找个踏实点的地方安家。起义的计划就此定下,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拜上帝教的头头们在桂平县的金田村召集广西南部各地教众开会。这些教众卖光了财产,抛弃了家园,有钱的捧钱场,没钱的捧人场,拉起了两万多人的一支队伍,宣布起义。教主洪秀全称太平王,教主的便宜老爸杨秀清为军师。攻城略寨,一路往北打了过来。
太平军沿途毁庙焚书,毁坏国宝无数,他们不准老百姓信孔子,信神佛,连老百姓家里的祖宗神牌都剁了,烧了,只准老百姓信上帝;而对于已经信了上帝的老百姓,他们也不肯放过,他们烧掉这些老百姓的房屋,逼得他们无家可归,不得不跟着自己起来造反。(这种手段的学名叫裹挟,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人数表面上看着特别多,其实里头有一大半都是用这种下作的手段硬拉来的)太平军这边打着,洪教主也没闲着,立马娶了十四个老婆,以示庆贺。
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有名的金田起义。这一年,洪秀全38岁。
其实洪秀全手里的这两万多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极低,纪律又差,根本不足为惧。但是,由于官府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国家多年不打仗了,军队腐败,武备废弛,地方军队互不统属而且不肯卖命,所以官军完全不能抵挡,连连败退,一直退入湖南境内。
其实拜上帝教这些年的各种活动早就露出了造反的征兆,如果官府提前注意到,他们根本反不起来。即使反了,立即调兵弹压也不难消灭。可是地方官员担心自己的政绩有损,层层隐瞒,不肯上报,结果小祸酿成了大祸。
这一年十月,奕詝派林则徐赴广西平乱。这个时候的林则徐已经66岁了,重病在身,辞让不过,只好拖着病体赶赴广西,结果病死在了半路上。
林则徐一生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勤恳务实,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虎门销烟干得非常漂亮,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和利益。
因为奉命禁烟惹毛了英国人,他作为朝廷的替罪羊被发配伊犁,但却毫无怨言,反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来勉励自己。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英国等西方强国的差距,努力把西方国家的情况介绍到中国,主持编译了介绍亚、欧、非、美四洲风土人情的《四洲志》,并嘱托好友魏源在这部书的基础上编写了更为详备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夷,是中国上古时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因为西洋人都是从东方海上来的,所以中国人就管他们叫夷,其实人家是从西方来的)。
在谪戍伊犁的时候,他最早提出了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大患(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观点,预言了俄罗斯蚕食中国领土的阴谋。
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堪称“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国家方乱,天不假年。
不过话说回来,林则徐也只是开眼看了看世界而已,他并没有向清朝廷呼吁过一句改革或自强之类的。他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他不愿意被那些没有睁开眼的中国人指责崇洋媚外,所以他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继续沉睡,没有唤醒它。而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荒废掉了。
注意啊,很多人一直以为,当初如果不革林则徐的职,我们的鸦片战争就可以打赢,这其实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从英国人绕过广州北上的那一刻起,林则徐的防御体系就已经被破了,所以,即使林则徐没有被革职,他这一仗也是打不赢的。而且林则徐本人显然也很清楚这一点,要不然他也就用不着煞费苦心去编什么《四洲志》了。
林则徐死了,没办法,只好换人了。奕詝一连派了好几个钦差大臣去平乱,结果不但不管用,反倒眼睁睁看着太平军越坐越大。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