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将姚平仲出列道:“金使休得放肆,若欲交兵,我大宋必无所惧。”
金国国中,崇尚强者为尊。越是强横之人,越被人尊敬。金使不由得被姚平仲的气势摄住。便探问道:“敢问大将军你是何人?“
”哈哈哈,小小金使,不知我姚平仲的威名么!“姚平仲大声答道。
金使不由得一震。他当然知道姚平仲。大宋战将之中,以姚平仲声名最盛。关中之地皆呼他为”小太尉“。金使在次抚胸行礼。恭敬的说道:”我国主常言,大宋境中,唯姚大将军乃真英雄是也,今日一见果不虚言。日前太原一战,小人并未在阵中,是以不识大将军之英姿,失敬,失敬。”
金使如此回应,顿时将姚平仲的声望提升到了。姚平仲也不自觉的挺胸抬头,仿佛在享受众人的注目。徽宗心头也是一定。祖宗家法,向来压制武将。到了今日国家危亡之时,仍是武将挺身而出。看来书生之言,未必足信。不由得亦对姚平仲另眼相看。
一边厢李纲在堂中,不由得面红耳赤。他方才呵斥金使,甚至以立斩威胁,金使非但不惧,还侃侃而谈。将自己以及皇帝的话驳的体无完肤。而姚平仲只是报上名号,便令的金使前倨后恭,变得服服帖帖。心中不由得想,他一介粗鲁武人,胸无点墨懂得什么?要说一战,他李纲才是朝中第一主战之人,而且他自问论兵法,他绝不在姚平仲之下。
徽宗见得姚平仲镇住金使,见机言道:“我大宋以仁孝治天下。辽国百年之前与我大宋约为兄弟之邦。今辽国已灭。辽帝一人已无害于贵国。我以兄弟之情而收留之。此乃圣人之教训。我大宋并无过错之处。若贵国硬要一战,我大宋人杰地灵,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胜败之数,恐怕单凭天定了。而今吾得上天赐示,决议禅位于太子,自去浙江修行。若金使无事。七日后,见证我皇儿登基之礼如何?“金使闻言,心忖:宋国换皇帝,不知新皇是何等人物,我许仔细观察,好回报我国主。于是答道:“如此乃小人之幸。”诸事已毕,徽宗遂下令为金使安排馆驿。命令百官散朝。并使黄门官晓谕太子,于午后书房见驾。
午后,太子来到御书房。向徽宗行礼说道:“儿臣向父皇请安。”徽宗放下手中毛笔,抬头说道:“皇儿免礼。赐坐。”太子遂坐于徽宗之侧。徽宗问道:“皇儿于今日金使觐见之事,有何看法。”因前日一谈,父子之间已经疑心尽去,固太子直言答道:“儿臣认为,金使狂妄,然言语之中透露出金国欲南下攻我大宋,已非一朝一夕。此战亦无可避免。”
“皇儿看法不错,朕意皇儿登基之后,为父即刻南下祈福,以求上苍保佑皇儿此战旗开得胜。不知皇儿认为,该以何人与金国一战?”徽宗心中虽急于抽身南下,但仍心悬汴梁局势。他之前虽然曾下令,李纲总领守备事务。姚平仲统领大军备战。但是今日殿上的表现,已经显出姚平仲对金国的震慑力已远在李纲之上。以文治武恐怕亦非相宜之策。
太子略一思量,便答道:“大将军姚平仲,实乃我大宋之胆,此次之战。必仰赖此人。且金使同意留下管理,必定为了探访儿臣才能如何,在此儿臣欲向父皇请罪。儿臣本对继位之事心中惶恐。今日为施惑敌之计。欲在登基之时,行些怯懦之事。万望父皇允准赦罪。”
徽宗微微一笑说道:”朕甚至吾儿深通谋略。今为国事,何罪之有。若无准备如何一战而胜。吾儿不必忧心。“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