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很快就到了英武元年四月一日。
这天,左重军全军上下都在收拾包袱,准备出发(顺便说说,之前从京城运来的物资已经到了,左重带了一部分去)。城内许多百姓听说了这事,都摸不着头脑。但是一经打听,那些百姓才知道左重的大军要出征。这些百姓因为之前受了左重的大恩大德,所以纷纷拖儿带女,在官道上痛哭流涕。女的挥舞着丝帕,小声地抽泣着;男的则跪下来磕头,有的人竟把头给磕破了。
不管怎样,左重军还是走了。
——————————————————————————————————————————————
左重军的行军速度相当的快,似乎人人都想把高句丽士兵抓起来千刀万剐,以解其心头之恨。
可当他们到达鸭绿江边时,全军上下都愣住了——江边的是一排排神情威严,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彪悍之气的大军。这下他们意识到了,高句丽人不好惹!
次日,左重轻率五千精兵渡江与高句丽大军一战。刚开始渡江的时候似乎很顺利,没有遭遇一点儿风浪,但到后来,江面上狂风大作,浪不滔天却威力惊人。与左重随行的沈宽不愧是高级军师(护国军师,这是他后来的官职),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办法——将铁锁与战船连在一起,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大家想有没到了什么)。结果和沈宽预料的一样,江面上并没有刮起大家熟悉的东风(就连东北风都没有,不过有西北风……),也没有几艘快速前行的“运粮船”,而是平平安安,万事大吉。
左重军顺利地过了江,与高句丽大军交战。
左重也许是为了在战场上以及街坊小巷中(打战的事一般都会成为民间热闻)保持英雄的形象,每次大战都冲锋在前,“孤军深入”,然后接二连三的搞花样,结果“遭殃”的还不是这些“自寻死路”的敌人。
此战也一样,高句丽大军的阵型被左重轻易地冲得七零八落,那些倒霉的士兵也只能怨天不能尤人了。
此战历时一个时辰,具体我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那些高句丽士兵被打得后悔生出来,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据战后统计,高句丽方面损失七千余人,其中有六百余人的损失是左重造成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高句丽人)。而左重方面只损失了一千余人。可是这次的胜利冲昏了左重的头脑,他没有想到,下一次的战斗,他会败得比李安国还惨……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