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陈寔此举,让陈家开枝散叶,正式迈入了颍川望族之列。
陈寔的第四个儿子陈谌名声甚大,他上前为郑玄、蔡邕一一介绍堂中众人的身份,王衡听了这些人的名字,也觉如雷贯耳。
这些人中,有少府杨彪、颍川名士韩融、北海名士孔融、荀彧的族兄荀绲、荀彧的族侄黄门侍郎荀攸、袁绍的叔叔袁隗和弟弟袁术等等,再加上王衡认识的那些人,在座的这个阵容已经足够惊人了。
袁绍、陈琳是代表大将军何进来给陈寔吊孝并致悼词的,其谥曰:“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这悼词是出自陈琳的手笔,何进赠给了陈寔一个谥号“文范”,给了陈寔以极高的评价,这也算是比较官方的评价了,对陈寔的一生算是盖棺定论了。
众人将郑玄、蔡邕迎进内堂之后,公推蔡邕替陈寔撰写碑铭,蔡邕是本朝第一辞赋大家,哪怕是在座的孔融、陈琳这样以辞赋而闻名的才子,在蔡邕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他们也都心甘情愿的推举蔡邕撰写碑铭。
蔡邕这一辈子也不知道替多少人写过碑铭了,他写的碑铭几乎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而他也能根据不同的碑主,行文或骨鲠或清允,语言或雅致或清婉,叙事质朴简要,抒情文采斐然,情辞并茂,撰写碑铭虽多,却无一相同。
这也是无数人都请蔡邕撰写碑铭的原因了,今天既然蔡邕到场了,这件事情就非他莫属了,蔡邕对陈寔的生平又十分熟悉,写这篇碑铭也是信手拈来了。
蔡邕没有矫情推辞,他拿起陈谌准备好的毛笔,沉吟稍顷,便饱蘸浓墨,开始在铺好的白纸上书写起来。
众人都屏息看着蔡邕书写,只见他笔走龙蛇,不过片刻之间,便已经把一篇碑铭写就,洋洋洒洒数百言。
一边围观的孔融摇头晃脑的将碑铭念了出来:“先生讳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含元精之和,应期运之数,兼资九德……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大将军吊祠,锡以嘉谥,曰:征士陈君……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没号,不亦宜乎……乃作铭曰:峨峨崇岳,吐符降神,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微言圮绝,来者曷闻,交交黄鸟,爰集于棘,命不可赎,哀何有极!”
众人听了这篇碑铭,俱皆赞叹不已,王衡也听得叹为观止,蔡邕在碑铭中对陈寔的人品道德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没有虚伪,没有矫情,没有败言,体现了碑铭质朴、尚实的一面。
同时蔡邕在碑铭的创作中又极大限度的驰骋文才,行文中有意隶事用典,遣词造句注重对仗工整,辞气奔放,极尽典雅,而这一切,竟然就是在短短一刻钟之间构思并完成,短短数百个字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蔡邕被称为本朝第一辞赋大家果然是名不虚传。
孔融尤其钟爱蔡邕撰写的碑铭,他日后也曾经多次替人撰写碑铭,而在他的碑铭创作中,也受到了蔡邕很大的影响。
陈寔的子孙们读了蔡邕撰写的这篇碑铭,都是眼含热泪,向蔡邕下拜称谢,俱言有了这篇碑铭,陈寔之名必将流芳千古。
说句题外话,后来的魏国名将邓艾,十几岁的时候随母亲来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