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在训练士卒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多了,虽然他沉默寡言,一直都是不苟言笑的样子,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前段时间没有什么笑容,是因为在担心王衡的安危。
本来他是想要跟随王衡一起去琅琊的,可是他又是荆州的头号大将,王衡让他坐镇在武陵,以免武陵有变,他也只能留了下来,替王衡看好州兵,直到王衡回来,他心底的一块大石才落了地。
张机高兴的向王衡汇报着他在荆州的卫生工作中的成果,这些东西他汇报给王叡听,王叡虽然也为荆州的疫病越来越少而高兴,可是他毕竟对这方面的事情不怎么懂,这让张机每每有隔靴搔痒之感。
如今王衡回了,他做的这些事情终于有人懂了。
韩暨也高兴的对王衡汇报,他这段时间将水排、翻车等物又进行了改进,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不少,灌钢法最近又有突破,钢产量又有所提高。
王衡不回来,这些话韩暨也不知道跟谁说,他那种在机械技艺上又有突破的成就感,也只有王衡才懂了,这是一种知己之感。
国渊最近也非常高兴,他对王衡说,今年那些种过胡豆的地里,稻子的长势明显要比没有种过胡豆的地要好得多,农夫们准备今年秋收之后,在所有的地里都种上胡豆。
另外,国渊发现有一位农夫,种的稻种是他托人从交州带回来的,生长期比本地稻种要短很多,应该可以一年两熟,不过这种稻种能否在武陵推广,能否适应武陵的气候,还需试验。
国渊的这个发现,让王衡大为惊喜,如果能够研究出双季稻,那荆州就不会有缺粮之虞了,双季稻在口感上也许不如单季稻,可是在产量上要强得太多了,在乱世里,只要能吃饱饭,百姓们就满足了,口感暂时还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
王衡当即让国渊尽全力研究,所需一切物资,自己都可以提供。他还提醒国渊,种双季稻最重要的还是地力能否承受的问题,除了冬季种胡豆之外,平时还应考虑积肥,以增加地力。
王衡对国渊说,除了人畜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之外,有一些植物也可以沤成绿肥,这些肥料施到地里,可以大大增加地力,他让国渊多做试验,看看哪些植物适合做绿肥植物。
当然,王衡也让国渊不要太着急,在农学上出成果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试验的。
这些人基本上都更愿意向王衡汇报工作,这证明如今王衡在荆州的威望是越来越高了。
回了荆州没几天,王衡便又派姚纲带着几名精锐义从去陈留己吾将典韦的母亲接到武陵来,以安典韦之心。
之所以派姚纲去,不派邓展,也是因为姚纲年纪比邓展大,处事更成熟一些,而此次去接典母,需要的是更成熟的行事,武力倒还是次要的。
按照汉律,典母是不能离开居住地的,因此这一次需要典韦的朋友们来配合他们行事,趁晚上把典母接出来,然后用马车接回武陵,有典韦的朋友们配合,等己吾官府发觉,典母早已去得远了,到那个时候,想必己吾官府也没人会那么认真的去追索典母的下落,即使追索也无妨,典母都到了荆州了,谁能追出那么远去。
典韦对王衡是感激涕零,王衡的行为在当时来说,真的是难得的慷慨义举了,毕竟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王衡的行为是大大违反大汉律的,谁又能想得到,两三年之后,这大汉天下就要彻底的乱了呢?
以典韦的忠义性格,以后他只怕是怎么也不会背弃王衡而去了。
典韦便住在了刺史府里,紧挨着王衡的院子,他也主动担当起了王衡的贴身护卫的角色,他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王衡的感激了。
这几天,典韦与王衡的护卫们切磋了一下武艺,包括邓展在内,所有的护卫们没有一个是典韦的对手,就连最强的邓展也只支持了十余招,这还只是切磋,若是真正在战场上生死相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