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文学少女育成计划 > 第035章 肯定

第035章 肯定

所以李雪澄十分重视王嘉的“意识流”理论,早年他其实写过一篇有关写作手法的理论书,其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方面,的确就是意识流的一个特点之一,这一点上两者不谋而合,而为什么意识流要称之为意识流也不仅仅是被简单地概括为“心理描写”?

意识层面的流动,带有一种不知目的的目的性,文字的排列组合,也在不知道的时候就带上了自己不知道的情绪,而在大量的心理活动之中,更为突出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流动。意味着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之下,现实时间在流动,而他意识层面的时间也在流动。

而这样的变化,就与王嘉第一本理论书所谈论的“时序”有关系了。

能写出这样作品的王嘉,李雪澄是很欣赏的,也就不知道葛青会怎么确定收下这个弟子了。要是葛青脑子一时糊涂,李雪澄就自己收王嘉了,正好元嘉也很喜欢王嘉的,同室也当是别有乐趣,多一个弟子也更热闹些。

就是葛青也不傻,所以想占便宜,也有些异想天开。

其实每一次所写的初版理论,李雪澄也是给葛青看过的。就是修改意见,葛青从来没有说过,毕竟葛青也是知道李雪澄一旦要做什么事,就会做到最好,而自己在考验王嘉期间,关注或者帮助也是有的,但太过明显的帮助,就体现不出王嘉自己的能力,也就从未将他的意见摆在明面上说过。

葛青在接收到第三本理论书的初稿的时候,明显是有些怅然而又释然的。或者是因为年龄大了,细细一想,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如此快,而他们又老的这么快。纵使心中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去努力接受那些新观念,淌在时代的河流里,也是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时间始终不是一个可以因为人为意志而转移的东西,唯一能保证的就是人老心不老,坚守一颗保有好奇与探知欲的心。

简短地交流中也能看出葛青的确是对王嘉很满意,只等着一个机会而已。

看了看台历上被自己圈定的时间,李雪澄知道葛青差不多也是想在鲁迅文学奖的盛会夜晚。显然的,这个时间已经不远了。

☆*☆*☆*☆*☆*☆*☆*☆*☆*☆*☆*☆*☆*☆*☆*☆*☆*☆*☆*☆*☆*☆*☆*☆*☆*☆*☆

有一种东西,很多人都不会愿意错过,那就是“热闹”。而“热闹”无所谓是因为什么而起,只要是人挤成一堆的情况下,就能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

追星当然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明星,原本对他无感,而你身边的说他的好话说多了,久而久之,你也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对这个陌生人一个较好的印象;反之,你身边的人要是一直说着某明星的坏话,什么都能拿出来贬低一通,即使这个人也就是本性普通,你也会对这个路人产生无可言说的恶感。

对于文学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一种从众,只是这样的“众”的概念,被特殊化了。

很多人都认为引起自己心灵激荡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于是无数的鸡汤文就涌现了。

不论鸡汤到底营养几何,总归是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好东西,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才会让出版社乐此不疲的出版。而真正有更高价值的文学作品,往往因为其晦涩,被人忽略。当然,这样的心理也就更加复杂了。

被奉为大师级的人,他们的东西引起风潮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说自己是真的看懂了,而不是盲目听从别人说好呢?

好的东西不会蒙尘,不发光的金子也就只有两条路走,一是被扔掉,一则是发光后被捧起。坏的东西,无论自认多好,有健全的审美价值观的人也不会吹捧。

鲁迅文学奖旨在鼓励做学问的人还有每一个默默著书的人坚持不懈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能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奖的人都能成为葛青、李雪澄之流的大师级人物,受到所有人的爱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期间,不论到底是不是真的关注着这场盛事本身,都有无数的人关注了。而不论文学奖如何想要严肃,在这期间想要蹭热度的人也都不少——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

颁奖典礼场地内是经过严格把控,没有邀请函的人是没有可能进入的,即使是女王也是如此。但场地外,可就热闹得多了。

随时随地都有人具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炮而红,或者一战成名,或者能够得到什么大新闻,再不济要是能摸到那些名人,求得一个签名,那也是一件幸事。

所以,当王嘉从车内的玻璃窗望出去,看到会场这黑压压的一群人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华夏人口多。

地大物博是不是完全写实可以先打个问号,但这地大人多,是很正确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