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丫头回家种田 > 第三十八章 奔波旅途(四)

第三十八章 奔波旅途(四)

“今天还算是顺利吧。”楼道里李宗权对梅英说道。

“还要多谢谢李书记帮忙了。”梅英客气道。

“没什么,帮帮‘鬼灵’而已,再说了,梅庄好了,咱们镇里也有光彩,以后努力干吧。”

“放心吧,李书记,梅英没问题的。”

“行,马委员,你送他们回去吧,我还要开个会,开完我直接回家了。”

“嗯行,那我们先回去。”马委员说完带着梅英、田守平两个人沿楼梯走下去。不过此时在楼下,两个熟悉的身影也正在向楼上走来,政府政务会这个东西怎么说也要电视台报道的,这一次来的不是别人,是梅英熟悉的那个人。

擦肩而过,对视一眼,两个人谁也没有说什么,只不过在眼神之中两个人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千言万语。这一次相逢是如此的偶然,不过偶然之间又让已经平静的心吹起了波澜。是啊,梅英一直想着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没有限度没有尽头地忙碌起来,只有在忙碌的时候自己才能够忘却对于欧阳政的相思,不过却在这个时候,却在这个自己心里完全被即将开工的农业项目沾满的时候,欧阳政却如此巧妙的出现自己眼前。与自己内心中所期望的时间相比,这一次两个人相逢的时间早了一些,可以说让两个人都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只是在对视的那一刻,两个人才互相感受到心里的那一片温暖。半年前,自己也是这样跟在欧阳政的身后进行政府工作的采访报道,不过这一次,自己却是换了另外一个角色,换了另外一个不能够站在欧阳政身后的角色。

回家的路上,梅英也没有停下一丝一秒的想象,或许当时自己不同意的话现在还会跟在欧阳政的身后充当着一名不谙世事知道到辛勤工作的小记者,但是此时此地,没有想象的空间,因为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摆在自己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带着梅庄人不断前进,不断前进。

“刚刚的见面太突然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切安好吧。”一条来自卫县的短信打断了梅英的思路。

“一切安好、各自珍重。”梅英只是简短的回复了八个字,不过这八个字里面却蕴含着自己对于欧阳政的无限相思。“明明已经可以放下了,怎么现在又突然冒出来,害得人家又开始泛起相思之情,欧阳政,你这个讨厌鬼,大讨厌鬼!”梅英坐在车上默默地在心里骂道,不过表情上却已经露出了微微的怒意。只不过车上坐的只是田守平和马委员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没有发现梅英脸上细微的变化。

再回到家里已经是六点多了,天色也有些昏暗。虽说现在天是越来越长,不过到了这个钟点也不会太亮的。吃过晚饭,梅英来到了乐伯伯家中,将今天县里的这一圈事情都和乐伯伯说了一遍,毕竟乐伯伯也算是村里的老人儿,和他商量一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听到梅英用一天的时间就把资金筹措的问题全部解决的消息后,乐伯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一件自己看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眼前这个小丫头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而且连村庄的规划问题都解决了,这一天梅英等于给梅庄创造了八十多万的收益,这个数字,是自己干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数字,果然,梅英真的有治世之才。

第二天一大早,梅英就开了第二次支部会议,将昨天的事情和大家都说了一遍,这回除了梅英文和乐伯伯没有感到惊奇外其他人都瞪大了眼珠子,任何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在他们的想法中,梅英确实有才,也确实能够带着村子富裕起来,但是这么快的速度,这么高的宝石效率,谁都没想到。还是那句话,一天的时间跑来八十万的资金,这种效果是梅庄几代人都不曾创造出来的。

当天下午,这件事情传出去后,梅庄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再加上梅英教给梅英宗几句话,让梅英宗用军神庙的文化向村里岁数差不多的孩子散播梅庄复苏的消息,让梅庄十六七左右的孩子们都想着以后回来建设梅庄。其实梅庄考走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所以说再过了三四年,这一群十六七的孩子们就会成为建设梅庄的主力军。

最近的半个月里面,梅英把村里的日常事务暂时交给乐伯伯管理,自己则和镇上的人一起跑县里,跑市里,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梅庄发展的粗略规划。梅英也明白当时刘一鸣说只做一个村子的规划是什么意思,毕竟现在“马兰辛”三村的发展势头还是要超过梅庄十多倍,现在要是把整个梅河八村的发展中心定在梅庄的话,那三个村子不会愿意的。在棚室建设起来之前,梅庄的综合水平还是排在梅庄八村的最后一名。

进入五月下旬,是个棚室的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准备阶段。现在的梅庄如同十几年前盖绣花厂那次一样,每天都能看到外面的人进进出出,其中也不乏运送材料的大车。同时修路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梅庄,大家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只要麦收工作一结束,新的棚室,新的菜区路就要开工建设了。

时间进入七月,梅英又迎来了很多开心的事情,自二月份起就弥漫在全国中的疫情终于算是结束了,而在七月初,新的棚室也开始建设了,虽说现在并不是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佳时节,但是相比于梅庄那套古旧的种植方式,棚室的种植还是会给这里的村民带来更为丰厚的收益。

到了九月份,第一批蔬菜幼苗正是进入棚室,第一次种也是为了保证产量,就按照梅英说的那样,种植的是黄瓜。这几天,田守平带着梅英、梅英文、梅英宗几个人天天围着是个大棚转,常常是一个晚上过后,棚室的幼苗就长了很大一截,大家看着幼苗的成长心里面也是特别的开心。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