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龙的诉说 > 第九节生意

第九节生意

二十五年前两兄弟的东家因为家里出事。所以将自己的船只都低价盘了出去。而罗家的两兄弟正在这个时代殷他们的老婆本全都拿了出来。了四十两买下了东家的一只老旧的二百料的小船。自从罗家有了第一只船之后两个兄弟就坐在一起连夜商议。当年自己的老爹开始做决策。虽然跑倭国与下南洋都是暴富速度最快的方法。但是却不是最安全的方法。所以老爹毅然决然的做出决定,只下福建。于是第一年他们财富就达到了当年买船时的一百二十倍。而从这个时代开始罗家的财富就象是吹气球一样的膨胀了起来。之后他们又做了一段时间跑东洋的生意,但是老爹在东洋做得不错之后再一次发挥了他的英明。他开始下南洋与葡萄牙人做生意。那个时代的葡萄牙人正好双屿刚被朱执给破坏了。没有港口的他们只好四处打游击。价钱自然比之前要高出许多。借助这一段时间罗家最快速的发展期,但是好景不长,这一段时间之后罗家开始稳定。虽然倭国航线赚得钱多,但是一路上强横的海盗也多。罗家出了几次事故之后转向南洋。刚来的西班牙人此时还立足未稳。所以这一段时间里罗家成为了江浙地区第一批与其联系的海商。由此一直到罗家出事。

“大伯,承续一直有事不明。”

“何事,看看大伯可否与你解惑。”罗来奂说了半天已有些累了,但依然强打精神应付着罗承续的问题。

“我大明一直禁海,为何你等海商可以光明正大出海经商?”

“哈哈……”听了罗承续的话罗来奂大声的笑了起来。不觉引起伤势咳了几声,在罗承续的服侍之下才又慢慢的可以说话了。

“承续还小,不明白这官场的利害。我大明乃是真走私,假海禁。”

“哦,何谓真走私、假海禁。”

“呵呵,老夫说了这许久承续岂不知这海贸之利?海贸之利巨大,故得利之人希望能够掌握于手中,而未得利者自然希望参与其中。故我大明一直以来以直有严禁与驰禁两派。可严禁派皆我浙、闽、粤几地的官员。承续可知为何?”

“承续不解?”他历史不怎么地,确实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政治形势。因此更加奇怪,浙、闽、粤等地不是海贸最为繁荣的省吗,怎么他们反而反求海禁呢?

“与你说这些怕是深了一些,然老夫时日也无多了,那么这些承续能理解多少便是多少吧!”说话这宰罗来奂脸上浮现一丝苦楚。在罗承续一番安慰之下才慢慢的说了起来。

“承续要知为何我大明禁海。自太祖爷起,我大明方开始禁海。只是这禁海只为防止我沿海居民通倭而以。然太祖爷手段急切。使得我沿海百姓失去求生之计,困苦不堪,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反倒是越禁倭寇越多。因此这禁海到了正德爷之后早已名存实亡了。反倒成为官员们捞得钱财的工具。”

“官们捞得钱财的工具?”罗承续不解的说道。怎么禁了海了官员反道可以赚钱的呢?

“正是,我等平头百姓不能正大光明下海交通夷人,但是官船却无此制制肘。可以光明正大交通西洋。而海贸获利巨大,又无百姓与之竟争,那些官员岂能不肥。故江、浙、闽、粤等地官员都希望禁海。”

“原来如此。”罗承续这才明白为什么大明朝要禁海了,敢情是那些贪官给闹得。这帮子家伙完全没有商品经济意识,只想着减少竟争者,真是实打实的与民争利啊。但是罗承续很快又有了新问题:“那大伯,我罗家非官非吏的,为何可以下海交通东西呢?”

“呵呵,承续问得好。这官员当中也分三六九等的。寻常官员十年寒窗,苦读出来,故都不善经营,而我朝官员都是十年一考(考成,高拱与张居正都有改革这个),不定何时就调到他地。所以官员当中直接下海经商者极少。可是‘流水的官员万年的吏’。这一省一地的吏员那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不但是地头蛇,家族当中还多有人善于经营。此辈方为海贸中人。平日里那些世家大族的凡是下海者大多家中有人在官衙里当差。然海贸利大,便是他们生意再大也无法满足。而海贸虽利之巨大却也有巨大危险。寻常吏员们即不愿直接经商,便寻着如我罗家一般之海商帮其经营。时间一久我等便可独自通往东洋了。只是平日里打孝敬必不可少。如此官员可有银钱入内,我等也能存活于世。若那海禁一开,还有哪个海商会前往孝敬于此辈呢。”

罗承续这才知道原来明朝禁海其中还有这么多道道,不过这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他心中的疑惑:“那这禁海既然是官员为了独断之海上利益而设,那又为何会容许海商私自下海呢?”

“承续需知,我浙地多山,许多地方百姓无有生计,若是海禁过严则断了其生计。其必为寇。于是倭寇越禁越多,而嘉靖之后各地官吏也有考虑,这海禁者若是松动一点其利不损分毫,而寇者却少却无数。何故,百姓有口饭吃耳。故隆庆爷更是在官员支持之下将月港开放,便是给我沿海百姓一条生路而以。如此寇之不存,海利更丰。其政绩银子都有丰收,更美于前。”

罗承续也是一个聪明人,大伯一点他也算是明白这明代的禁海是怎么回事了,敢情是官员与老百姓的经济矛盾所产生的。只是看来之后经过了嘉靖抗倭之后许多官员可能也意识一越是禁海百姓为倭寇者就越多,反正活都活不下去了,做倭寇也是死,饿死也是死。很难想象百姓会不出去做倭寇。而松动一点之后反而百姓能活下去了,也就不去做倭寇了。而由于市场足够大(开玩笑,全世界都要我大明的产品怎么可能不大),所以其实那结官员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不用大量军费去鄛倭了,何乐而不为呢,毕近王直一生为寇,其目的不过为了开海而以。这就是明代畸形的海禁了。

“只是承续不明,不何开海不多选几地同时进行之!却只选月港一处呢?”罗承续不解的问道。

“呵呵,承续可知道为何家父与我当年只下闽地?”

“是为了安全。”罗承续说道。

“然,却未全中。承续不知,这月港当年僻处海隅,俗如化外。早在正统(1436—1449)、景泰(1450一1456)年间,其已成为海商私自出海交国外之宝地也,其居民多贷番且善盗。至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已是有不少漳州人因此而富,当时港内风向帆转,宝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湾争驰,故有‘小苏杭’之誉。至嘉靖(1522—1566)年漳地之民私造大船下海者更甚从前。故此地若是不于管理,长久以往自是难以约束。而若是重严禁海又恐激起民变。故不如开放此港,让那些海商大贾们便是交通国外也受朝庭约束。此乃是‘于通之中,寓禁之法’”。

“啊!”罗承续吃惊的张大了嘴巴。这明代的海禁也太过于的复杂了吧。那些个书生们还真想得出来,为了更好的海禁居然有限的开放海贸。那样那些海商们必然跳出来。结果朝庭反道能够知道这月港走私大本营里倒底有多少海商运集其中。真是用心之深啊。

“只是承续不解,便是这些海商光明正大海贸,那朝庭又如何能够制约呢?”

“这就简单了,只需使用船引便是。所谓“船引”,也称商引,乃是海商合法出海之凭据。开禁后,凡欲出海之商贾需向所在里邻勘报保结,后向所在道府提文(申请书),批红之后由便可交由海防馆(原名靖海馆,1557年,各方海盗势力大闹月港。福建巡抚谭纶只好招抚这些海盗,并在月港设海防同知,更靖海馆为海防馆。)发给船引。不过,牙商(中介商人)、洋行(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中介商人机构)出面作保者更甚,由其代海商申请船都众多。如此凡是无有船引者则不可下海,而下海者亦被朝庭所悉,便是出海也翻不起浪来。自此凡走东西二洋者,制其船之多塞。严其往来之程限,定其贸易之货物,峻其夹带之典刑,重官兵之督责,行保甲之连坐,慎出海之盘诘,禁番夷之留止,厚举首之赏格,图反诬之罪累。此便是‘于通之中,寓禁之法’之实效也。”

罗来奂的话仿佛大雨一般,把罗承续对于明代这些士大夫的希望完全的浇灭了。原来罗承续一直推崇的隆庆开海没有想到居然是这帮子文人的一场闹剧而以,他们根本没有诚意也没有耐心来了解一下开海将为大明所带来的好处,也没有深入去面对中国沿海地区困苦的局面。只是顽固的敌视商人阶层,顽固将一些与时代完全不合的“祖宗制度”推行下去。这些人早不但是既得利益者,更是无耻的守旧派,顽固的阻挡着中国的前进。

而在他看来这一切的原罪看来就是中国一千多年来小农经济造成的对商人的鄙视造成的吧。但是反观中国历史当中,汉、唐、宋等朝代里实际上中国也是小农经济啊,但是却没有见到象明代一样禁海的。宋代更是海贸的积极的倡导者之一。可见小农经济也不完全是禁海的原罪。那么什么是这场禁海的原罪呢?罗承续苦苦的思索着。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