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晚明江山 > 第二十章 秋闱(下)

第二十章 秋闱(下)

天已经近黄昏,沈云就不准备再做试题了,而是吃了点知味观的名点,便裹上被子睡下了。

翌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沈云吃了点名点,便准备开始作答试题了,考题卷是装在个密封的信封里,打开后便是三道四书题和二十道五经题。四书题三道当然是必答题,而五经题则只需治本经就行,也就是四道题,总共写七篇文章。

沈云治的本经是《春秋》,在临场前叶先生已经告诉沈云,从很多年前,凡是阅卷便形成只注重首场试卷,尤其重视首场的四书题。只要四书题的卷子被取中,考官对其他几场的卷子,便不认真了。所以他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三道四书题上,等完美了四书题后,再考虑《春秋》的四道题。

审完四书题,沈云不得不承认,叶先生那些题还算是简单的。只见三道题的题目,句子和文意都十分完整。沈云简单看过三道题之后,便全心投入进去,专注的寻找破题思路,对题之宾主轻重,前按后段的关系把握得十分准确,才下笔切题。虽未尝务为新奇,然其文章与题目纹丝合缝,皆本古文法脉,字字发明古圣贤之韵,洸洋纡折有大家之风,卓然于庸碌诸生。

三道题做好了,已经是午时了。沈云又用半天时间,将四道春秋题做了出来,虽然没有用做四书题时的心境,但他在叶先生的折磨下,水平还是高的,一样做的出色。待全部完成,沈云坐等风干墨迹,便交上卷子,从贡院里出来了,此时人已经精神恍惚,走路摇摇摆摆了。

第一场交卷之后,试卷被收卷官集中起来,从号舍沿着甬道往北,送到明远楼后的一个院落中,这里是阅卷场所的外帘部分。其核心建筑是至公堂,至公堂是负责考场纪律的外帘官坐镇地,监督着试卷的前期处理工作。在监督官的主事下,试卷先被送到至公堂东侧的收卷所,在其中整理码放,清点数目,并进行初步的剔选,但凡破损、污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拿出来,送回至公堂中,由监督官审核之后,蓝笔誊录。其余合格试卷则用印钤记,再命人转送左侧的弥封所,由弥封官将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厚纸严密糊住,在录取榜单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看。完成之后交给至公堂后侧的誊录所,由誊录官把考生的试卷用朱笔誊写出来,如果考生的卷子出现错别字,这些书吏必须照写,并在页顶标注出来。

誊录完毕,还要交给隔壁的对读所,由对读官检查誊录的朱卷与考生亲笔的墨卷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送至紧挨着至公堂的掌卷所,由其中的书吏将朱卷与墨卷统一编号后,送回至公堂中。

监督官留下墨卷封存,再根据内帘同考官的人数,将朱卷分为相应的捆,本次乡试是六位同考官,便分为六捆,并在上面写上“第一束“、”第二束“,直到”第六束“,用印钤记之后,亲自送入内帘之中。监督官从外帘门出来,径直往北走,在一道飞虹桥前停住,对面的内帘早得到通知,主考官会同同考官来到桥的另一端,双方并不上桥,只是由一队军士,将试卷送过去,又对面的军士接过来。双方互施一礼便各自回去了,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这当然不是双方没有礼貌,而是为了防止承担不同任务的考务人员勾结舞弊,前后帘之间是严禁相互接触的。后帘院的中心建筑是衡鉴堂,与至公堂、明远楼、大门、龙门在一条中轴线上,乃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分房阅卷的场所。除了阅卷录取之外,后帘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每场考试前一天,由主考官命题,并在其中的刻字房和印刷房中刻印出来,在翌曰一早送交外帘。

当试卷送入内帘之后,主副考官傅俊和王泽瑜便对六位同考官道:“诸位,开始掣签吧。”几位同考官便上前抽签,抽到几就把那一捆卷子拿走,在鉴衡堂中阅卷。主副考官坐在堂上,六位同考官分坐左右。负责监视阅卷的内监督官,带着一干监视官,坐在众考官的边上,瞪大眼睛监视考官的阅卷过程。

在监视官的虎视眈眈下,整个鉴衡堂都静悄悄的。因为这些监视官一般由锦衣卫充任,保管把考官盯的毛骨悚然,不敢生出杂念。当然,只要考官不交头接耳,不挤眉弄眼,监视官们是不能出声干扰阅卷的。

同考官们都是进士出身,四十岁以下的现任教官。他们必须先认真的给每篇文章加注标点,同时看文章是否通顺,如果读起来磕磕绊绊,毫无韵律章法可言,直接搁到一边,判其死缓。只有文笔通顺,且错别字不超过三个的卷子,才有资格被同考官看第二遍。在这一遍中,同考官主要从“理、法、辞、气“四方面来,来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理“是对经书的掌握和朱子注释的理解。”法“是八股文的文章结构。”辞“是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气“则是文章思想性的浓度。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