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取士皆不同,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为什么明朝会只重八股呢?因为这是一种格式极为严格的文体,换句话说是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因此对于考官来说,比较易于把握其对错优劣。所以它能大大提高阅卷速度,便于评判试卷。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八股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而文体规定,开篇破题只能用两句,如用两句话都没破解出题意,或虽破解出题意,所用句子却超过了两句。或破题未能扼题之旨,或者破题中涉及孔孟等圣贤之名,而未用代字,这篇文章便不合式,可以不取。后面的内容便可直接不看。之后便是承题、起讲、入手等每一股,都有严格的格式和章法的要求,对了错了,一目了然,绝无争议。只要其中一股出了毛病,便可废黜此卷,这节约了阅卷管大量的时间。
基本上,通过这种完全不动脑子的方法,便可剔除掉一大半的考卷。而对于剩下的合格者,再看其是否做到了文脉清晰,层次是否清楚。这些方面做好了,同考官便加上批语,推荐给二位主考进行最后定夺。
它形式主义严重,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使考生不敢逾闲半步。但正因为如此其对起、承、转、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上也有限定,这才使同考官可以一目了然的检校每份试卷,大大节省了思考的时间,提高了阅卷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考生的权益,使真正优秀者可以获取功名。
如何写好八股文,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苦读,千锤百炼的训练,并且在名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不过现在这时候再想提高水平,已经太晚了。在这时候,前辈名师们主要是向考生传授写作中应该避免的问题,诸如需回避御名庙讳,不许自叙门地之类,总要避免这些大意才是。
不过总体来说,乡试要比之前的任何一道考试都要严格许多,但也有不严格的,那就是对考生的字体要求不高。因为所有的考卷都会被专人誊写成一样的字迹,只要你把字写清楚了,就不会影响成绩,会试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笔端庄好字没用了,因为在殿试时,将采用现场阅卷的方式,不必誊写,只要字写不好,就别想进二甲,入翰林了,明朝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非翰林者,不得入内阁。因此字写的好也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文会十分的热闹,人挤人的,台上有一位老前辈倾力的演讲,讲述他乡试时的事情。沈云呆了一会就离开了,沈泰是一直看到晚,结束时才意犹未尽。沈泰已经参加过数场文会了,今天见沈云空,才拉沈云来的。
文会参加的差不多了,该轮到准备乡试物件了。乡试要考三场,每场都要靠三天,而在这三天之内,考生中途不能走出号舍,所以考前就要准备就绪。
所以到了初七吃早饭的时候,沈云跟沈泰就在商量了。沈泰参加了那么多次文会也懂得些,道:“笔墨纸砚,字圈烛台还要携带餐具、食品、门帘、号顶等等。”
“要门帘作甚?”沈云奇怪道。
“听老前辈说为了防苍蝇、蚊子。而且这个季节晴天烈曰当空,雨天则大雨滂沱,有要考九天,九天不能出来,你要是没有遮挡,保准得蚊叮虫咬。”
“那号顶有何用,别告诉我考试场所没有屋顶。”沈云现在还在用着现代的思维在考虑,是的沈云到现在只参加过岁考,岁考又不是在贡院考的,而且在现代也没有多少涉猎。
“有是有。”沈泰笑道:“也是听老前辈说的贡院那些号房有的年久失修,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淋了人不打紧,湿了试卷就不好办了。而且号房宽三尺,深四尺,后墙高八尺很小。所以只要小小的号顶就行。”
刚知道这个时代度量衡的沈云惊讶道:“啊!这该怎么睡觉啊!这九天不就是身不如死了。”
“头朝北顶着墙,脚朝南伸出号房。就行,所有考试都在号房内进行,不得随意出号房。”沈泰答道。其实沈泰所说的都是这几天文会上老前辈说的。
比奇屋 www.biqi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