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

最新地址:www.biqi5.com
比奇屋 > 猎人手记系列小说 > 第十章 面具源说

第十章 面具源说

东方渐白,街上车辆也开始多了起来。忙乎了一晚上,席凤凝非但不困,反而带着点儿一夜未眠后的亢奋。下属在开车,她抱着铁箱与齐师傅一起坐在后座上。那个古怪的青铜面具又被放回了铁箱之中,她死死地抱着,不肯易手。这可是她一个多月以来在烈日下奔波的劳动成果,她要用它来赢得那个男人的心。

然而令她未安心的是,这铁箱里的东西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为何做得如此怪异?紧抱着铁箱席凤凝似感到从箱内传来的阵阵不安地跳动。

车子在齐师傅的指点下,行到了一片住宅楼群里。楼很旧,披着风刮雨蚀后的龙钟。齐师傅说他的师傅就住在这片楼里。生活中,学问并不是总能与金钱成正比,很多有学问的人只能住在这样平凡的房屋。席凤凝很明白这个道理。

到了楼下,齐师傅先到一家小卖铺里买了两瓶好酒,这才领着众人进到楼里。

楼道即暗且窄,楼梯仅容一人上下,若二人相遇便只能侧身挤过。于是齐师傅在前,席凤凝在后,两名下属尾随,众人鱼贯而上。

登至顶楼,齐师傅在一扇木门外停住。这扇门上并不象其它住户那样装着寸厚的铁门,上面也没有安装门铃,就只是个本色的木门。

门的两边贴了副手写的对子,裘劲的书法写在暗红色的纸上,上书:

掬一壶阳光,品一杯好酒,六游全属斯文辈

揽一盆明月,留一段诗话,生活还寻故纸堆

席凤凝看了暗中点了点头,难怪齐师傅要先去买酒,大概老人家好这一口。

齐师傅站在门外,先是掸了掸衣上的灰尘,又来整了整领子,最后还捋了捋头发,这才礼貌地敲了三下木门。

来应门的是个年逾花甲的老太太,满脸的皱褶中写尽了岁月的苍桑,眼中却是谦和的笑。她一见是齐师傅便笑着说道:“哟,是二虎子呀!”

齐师傅毕恭毕敬地对她说道:“师母早,师傅他老人家在家吗?”说着他把手中的酒递到那老太手中。

老太太接过酒,冲着里屋喊了一声:“当家的,二虎子来看你了!”边说边把众人让进屋内。

“他来干什么?不会是又拿着一堆新货让我看吧?不见,不见!”里屋传来一位老人粗声粗气的声音。

老太对众人含歉地一笑,做了个请大家在沙发上稍坐的手势,进到里屋去了。

过一会儿,一个须发全白的干瘦老人嘟嘟囔囔走了出来。一边走还一边不情愿地说着:“新货有什么可看的……”

所谓的新货,席凤凝在古玩行泡了这几年是知道其意义的。那其实是指作伪的器物。在古玩行里,如果你看出来了器物作伪,不能说这是假的,而应该说这东西“看新”。古玩买卖之间不好说出“假”字,只有新老。你要当面说谁的东西是假的,那谁也不干,对不对?换句话说,器物有什么真假呢,青铜件就是青铜件,瓷瓶子就是瓷瓶子。

听着老师傅嘟囔着新货,突然之间,席凤凝有点紧张起来。箱里东西到底是真是假呢?

齐师傅见老师傅过来,立刻站起相迎,刚想介绍双方认识,却见老师傅把手一摆,不耐烦地说道:“不用介绍了。我是看东西的,人名什么的我也记不住!”

要在平时,席凤凝肯定心中压火,可现在她却赶紧把东西递了上去。

老师傅接过箱子,将之放在桌上审视了一会儿。然后默不作声地打开箱子,取出面具,看、摸、敲、闻了良久,才对齐师傅考察般地问道:“你看这是什么年代的?”

齐师傅踌躇地答道:“怎么也是春秋末的吧?”

老师傅横他一眼,道:“何以见得?”

齐师傅被老师傅看得慌了神,道:“这应是祭祀用的礼器,青铜礼器的话,从夏代起便有了记载……”

老师傅厉声打断道:“没那么古!”

齐师傅被说得不敢出声。席凤凝心中一惊,顾不得老师傅的态度,问道:“那您说这是什么时候的?”

老师傅看了看她,却道:“这东西是你的?”

席凤凝略一犹豫,道:“不是我的,是一个朋友的。”她怕东西万一有什么问题,也好拿朋友推托。

老师傅点头道:“我想也不会是你的。这确实是个礼器,不过却是个仿制品。”

“什么!是仿制的?”席凤凝听了,心里忽悠地一荡,一下子从峰顶跌到了谷底。

齐师傅似有些不信,喃喃道:“可这上面的铜锈,这花纹,这手法……”

老师傅训学生般地说道:“我早就告诉过你了,看东西不能只看几处,要看得全面。你再好好看看它的铸造方法。”

齐师傅又拿起面具在光下细看,霍然一惊道:“这是失蜡法所铸。”

席凤凝心中犹抱一丝希望,问道:“什么是失蜡法?”

齐师傅向她解释道:“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有铜液灌注而产生缩孔的情况。后来此法失传,作伪者只能用失蜡法铸造,也就是用整块的蜡模铸造。这样铸造的器物表面光滑精细,但通常会有大小不等的砂眼,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你看这里的就有缩孔。”齐师傅指着面具背部的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小坑说道。 席凤凝接过面具看了又看,虽不甚明了,但仍不死心,再问:“那么什么又是陶范法呢?”

齐师傅耐心地回答道:“陶范法就是将一件青铜器的模型分成若干范块,铸造时,将这些范块合拢,把铜液注入内范和外范的间隙中,这个间隙就是青铜器的壁厚,壁厚多不均匀。陶法铸造的青铜器在范与范的结合处会留下痕迹,就是所谓的铸痕。有的青铜器在铸造好后,会将铸痕打磨掉,但是青铜器的耳、足、腹下隐蔽处却是不易处理的。”

席凤凝听后,眼中一亮,指着面具耳部的接痕对齐师傅说道:“这不就是铸痕吗?”

齐师傅嘿嘿笑了两声,觉得席凤凝还真是儒子可教:“我刚开始时,也误以为这是范线。失蜡法中的高手有一种在模上贴蜡片的方法,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就会显示出痕迹,让人以为是范线。若不是再细看出背后的缩孔,我真是差点就打眼了。”

席凤凝此时心深到底、面色铁灰,便想一走了之。

却听老师傅在一旁说道:“不过这仿器也仿得非常高明了。器形、手法都堪可称赞。宋代也有如此高手啊!”

“什么!宋代的?”席凤凝一下子又提起精神,但却不敢抱太大希望,小心地核实道:“这东西会是宋代的?”

“怎会不是!”老师傅一瞪眼睛说道:“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而且铜质略显灰色。宋代仿制的铜器,铜色黄中泛红;明代的黄中泛白;清代的黄中透黄。你看这铜器颜色黄中带红,肯定是宋代的!不信你去用机器鉴定一下。”

齐师傅也点头附和道:“正是!刚才那边的屋里灯光太暗,我没能看清楚。现在再看,果然是个宋代的器件。”

席凤凝听得二人都如此评说,虽不如刚得到东西时那么高兴,但也比听到是仿制品时的心情好得多,便道:“如果真是宋的,那也凑合了。”

“什么叫那也凑合了?”老师傅冷冷地看了她一眼,不满地说道:“这东西虽然是宋的,但若是论起历史意义来,可不比前朝的差!”

“您这是什么意思?”席凤凝连忙问道。

老师傅并不立刻回答,反指着面具耳侧处,说道:“你看这个方形是怎么回事?”

席凤凝仔细地看着,只见面具的耳侧处有方形的突出与凹陷,约两厘米见方,左耳侧向外突起,右耳侧则向内凹陷。若说左耳的突起勉强象个耳环或装饰物,那右耳的凹陷就太没有道理了,难道它的耳朵被咬掉了一块?而且还特意咬成个方形?况且这两处方形与整个面具的圆润手法很不和谐。也不知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齐师傅见席凤凝沉思不语,便从她手上接过面具,又好好地看了看,才说道:“我觉得这象是与某种东西相接合的地方。你看,这方形边沿上有凹槽,那么与它相接处应是突槽。”

比奇屋 www.biqi5.com